首页 > 国内

上海新阶层人士走读外滩源“城市考古”溯发展之路

2023-05-08 10:0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记者 范宇斌)建筑可阅读,百年上海,尽显风华。近50名上海黄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下称:新阶层人士)7日以“寻苏河记忆 溯发展之路”为主题“城市考古”,深度走读苏州河岸线,品城市历史底蕴,听百年建筑故事。

活动现场。 范宇斌 摄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20余年来,“一江一河”区域发生了巨变。黄浦苏州河沿岸是展现上海现代化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

  当日,新阶层人士一行跟随专家讲解,“打卡”英国驻沪领事馆、外白渡桥、上海大厦、划船俱乐部、真光大楼、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亚洲文会大楼、光陆大楼等历史建筑。

新阶层人士参观英国驻沪领事馆。 范宇斌 摄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一江一河’区域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是上海、中国最早探索现代化的区域载体。”本次活动讲解者,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研究室教师付羚说,苏州河串起了上海的过去和未来,经过整治的苏州河重焕新颜,尤其是黄浦苏州河沿岸汇聚了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建设之路。

新阶层人士走读“外滩源”。 范宇斌 摄

  “走读‘外滩源’,观察历史变迁的印记,常常会引发人们去思考,今天的苏州河为什么发展成这样,上海如何在一片滩涂地上一点点发展起来。”上海市黄浦区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戚建豪受访时说,“外滩源”地处江河之汇,是上海近现代发展的原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实践地。

  “‘外滩源’区域内的许多历史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今日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它们共同塑造了上海城市性格。”上海人王伟受访时说,作为海纳百川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就是包容一切,吸引各地人才在此拥有一方舞台,发挥才华。

  随着历史变迁,“外滩源”区域内建筑风格独特,空间关系和谐,如光陆大戏院是上海最早的西式剧院,广学大楼曾聚集了最有影响的外侨出版社和西文报社,真光大楼曾是最负盛名的商学院,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李锦沛设计的女青年会大楼在细部上保留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新阶层人士徐睿泽很喜欢这些历史建筑,他边走边拍,“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承载着各自历史脉络,‘外滩源’区域我之前都是匆匆走过,没有机会去很好地了解每一幢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特色,相较于看文字介绍,走读体验更加生动。”

  美丰大楼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处。徐睿泽说,这幢大楼不仅体现在其早期的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今人对其所做的保护与修缮上。

新阶层人士走读黄浦苏州河沿岸。 范宇斌 摄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区域,不仅记录着上海城市百余年发展的脉络,更是未来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徐睿泽常常在浦江之畔跑步,“水让这座城市更有灵气,如今‘一江一河’区域的改造建设很好地展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横跨苏州河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黄浦苏州河沿岸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特别美好的地方。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后,感觉每一幢建筑好像都拥有了生命力,使我仿佛穿越百年。而今,漫步其中,人们很悠闲地坐着街边喝咖啡,让我感慨历史的变迁发展,也对未来充满期待。”新阶层人士段利丽说。

  黄浦聚焦苏州河的“亲水”“开放”,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沿河打造一条“有内容的、有记忆的、有活力的”海派风情博览带。新阶层人士章娟每次来此都有不一样的体会。“通过深度走读,我对上海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感愈发强烈。”

  如今,随着“Z世代”“新阶层人士”等群体的崛起,“城市考古”吸引着他们的目光,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城市文化的探索当中。

活动现场。 范宇斌 摄

  “城市的魅力是需要不断发掘的,每一次行走都会给我不同的惊喜。”新上海人王欣对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很感兴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则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正是因为上海保留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建筑,让这座城市有了独特的魅力,‘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我想这也是上海吸引众人之处。”

  戚建豪表示,“今天的行走为了明天走得更远,当大家看到一百多年前我们已经在探索现代化,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坎坷坷走到了今天,我们在行走中感悟了时代变迁发展,在行走中学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行走中凝聚了大团结的精神力量。”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黄浦区委统战部主办,黄浦区社会主义学院承办。(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秦刚接受沙特《中东报》书面采访

      日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接受沙特《中东报》书面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一、您如何评价中沙关系?两国合作最重要的领域和前景是什么?  答:中国有句古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沙关系正是这句诗的生动写照。两国虽相隔万里,但情深谊长。建交33年以来,中沙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互利合作硕...

    时间:05-08
  • “劳模号”“工匠号”地铁专列,发车!

      【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弘扬“三个精神” 培育劳模工匠】“劳模号”“工匠号”地铁专列,发车!  “一位位劳模就像一面面镜子,不仅让广大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更加直观地领略劳模风采,还能激发大家见贤思齐、比学赶超。”5月5日,在郑州地铁1号线五一公园地铁站,几位乘客一上车,就被劳模主题车...

    时间:05-08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降低境外疫情输入对我国防控工作影响

      今天(5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会上介绍,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已经结束,但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并未结束,新冠疫情仍在全球传播流行。国际交流的一些限制措施减少将促进中外人员流动,可能增加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为降低境外疫情输入对我国...

    时间:05-08
  • 中方谈驻南联盟使馆遭轰炸24周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应认真反省罪行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5月7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24周年纪念日。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遇难、20多名中国外...

    时间:05-08
  • 秦刚将访问德国、法国、挪威 中方介绍此访期待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梁晓辉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日宣布:应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法国外长科隆纳、挪威外交大臣维特费尔特邀请,秦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将于5月8日至12日访问德国、法国、挪威。  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上个月刚刚访华,此次秦刚国务委员兼外...

    时间:05-08
  • 陕西聚焦秦岭、黄河、汉江生态环境保护 司法护航促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中新网西安5月8日电(记者 张一辰)“陕西高院紧紧围绕环资审判工作,立足陕西重要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秦岭、黄河流域、汉江流域及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8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黄...

    时间:05-08
  • 中方:欢迎并祝贺叙利亚重返阿盟,乐见并支持阿拉伯世界实现团结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5月7日,阿盟举行特别外长会,会上同意叙利亚重返阿盟。据我所知,中方也一直积极支持叙利亚重返阿盟,并为此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方欢迎并祝贺叙利亚重返阿盟。我们认...

    时间:05-08
  • 我国主要流行株已变为XBB系列变异株 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中新网5月8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8日召开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XBB系列变异株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陈操介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新冠...

    时间:05-08
  • 【深论】习近平会见!这场高规格联谊活动如何诠释初心未改?

      5月8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相聚北京,交流思想、凝聚共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代表党中...

    时间:05-08
  • 中方前瞻中国—中亚峰会:擘画关系新蓝图,开启合作新时代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今天,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习近平主席将主持中国—中亚峰会的消息。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峰会的有关安排及中方期待?  汪文斌: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将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中国—中亚峰会,中亚五国元首...

    时间:05-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