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守望“云端”证初心——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气象人为地球“测体温”

2023-05-06 10:31:12

来源:新华社

  瓦里关山,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3800米,气温最低可达零下25摄氏度。气候环境极为恶劣,方圆10公里渺无人烟。

  在瓦里关山顶,矗立着世界气象组织唯一设立在亚欧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

  1994年建站以来,一代代瓦里关气象人接续奋斗,忍受荒野中的孤独,克服常年高原反应的挑战,以“耐得住寂寞、攀得上高峰、守得住初心”的精神不断向科学高地进发。凭借近30年积累的海量数据,瓦里关本底站科研团队绘就业界闻名的“瓦里关曲线”,这一曲线成为证明全球气候变化、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依据,也极大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云端”坚守:为地球“测体温”的气象人

  5月初,瓦里关山依旧白雪皑皑,山体巍然挺立、云雾缭绕。

  “总有人问我瓦里关在哪里,我都会回答:在云端!”59岁的瓦里关本底站观测员黄建青,翻看已然泛黄的一张张老照片,讲起瓦里关本底站建设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实施全球大气监测计划,在不同地区陆续开展全球大气本底观测。1989年,我国政府开始全球大气本底站的选址工作,经过反复遴选,地处青藏高原的瓦里关山进入专家视线。

  1994年9月17日,瓦里关本底站挂牌成立,担负起为地球“测温”的重要使命。

  瓦里关本底站是32个全球大气本底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座,也是唯一设立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本底站。

  建站初期,山上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高原上睡眠本就不好,山风凛冽,我们经常被风吹击门窗的噪声吵醒,整夜失眠几乎成为常态。”黄建青回忆说,高海拔的工作环境让观测员的身体健康面临挑战。“走快了就气喘吁吁”“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是许多观测员的共同经历。

  5月的一天,雪后初晴,碧空如洗。瓦里关本底站的两名“95后”观测员时闻和杨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检查仪器、记录数据、更换采样膜、采集大气样本……他们每天的工作,在旁人看来简单枯燥,但极为重要:如果观测数据不准确、不连续,对于后续气候变化研究和决策判断就会产生严重误导,因此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天,室外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两人的脸冻得通红,但他们工作时依旧一丝不苟。“站里的前辈曾在山上不顾呼吸困难跑了几百米,就为了找回被大风吹走的记录资料。现在山上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必须像他们一样认真严谨。”杨昊说。

  不知不觉间,工作已临近中午12时。回到休息室,杨昊煮上两盒泡面,这是当天的午餐。“山上海拔高,水的沸点低,泡面还需放进微波炉加热。”杨昊告诉记者。

  走进厨房,记者没有看到燃气灶、炒锅、食用油等物品。问询后方知,尽管本底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为了不影响大气本底观测数据质量,山上一直禁止生明火做饭,速冻饺子、泡面等是瓦里关本底站工作人员一日三餐的常见食品。

  时闻和杨昊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同班同学,两人在2021年毕业时不约而同报考了瓦里关本底站。

  “每天的观测数据是判断大气成分变化的重要依据。”杨昊说,“我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为地球‘测体温’的人,每当想到这里,我会很有成就感。”

  接续奋斗:情系高原守初心

  瓦里关山是一座孤山。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西行至青海湖东畔,再一路往南,辗转行至瓦里关山脚下,远远望见矗立在山顶的本底站。

  “大气本底观测需要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近30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两个人在山上值班。”瓦里关本底站技术骨干王剑琼说,值班人员每10天轮换一次。

  一个又一个10天轮转,坚守精神在岁月流逝中传承。

  自2003年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以来,今年42岁的王剑琼跟“90后”年轻人一样,坚持在山上轮流值班。

  “刚到瓦里关山时,我的高原反应特别严重,晚上睡觉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常常喘不过气。”王剑琼说。

  本底站各类高精度观测仪器多,一出故障,返厂维修耗时耗力。“不能啥都等着专家教。要想确保大气本底观测不出纰漏,必须对站里的设备了如指掌。”王剑琼暗暗下定决心。每当有专家上山检查或维修,他总会跟在后面“偷师学艺”。各种设备说明书,也成了他手边的必备读物。

  如今,王剑琼不仅熟练掌握本底站各种仪器的操作,更是维修仪器的高手。

  凭借多年艰苦付出,王剑琼于2016年被科技部授予“最美科技人员”称号。“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我们每一个坚守一线的瓦里关气象人。”王剑琼动情地说,第一次登上瓦里关山顶,自己就有一种归属感,下决心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

  无论是老一代观测员,还是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头顶云端、脚踏实地,一代代的瓦里关人接续坚守山巅,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向着科学高地进发,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着高原气象人的初心。

  由于科研成绩突出,瓦里关本底站在2009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瓦里关温室气体观测团队被周光召基金会授予“气象科学奖”。

  “瓦里关山是圣洁的科学之山,近30年来瓦里关气象人的不懈辛劳,为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的评价,正是瓦里关气象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云端”的真实写照。

  把脉地球:绘出最美“瓦里关曲线”

  在群山耸峙的青藏高原,原本鲜为人知的瓦里关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气科学高地。印着“瓦里关”坐标的各类大气本底观测数据,带着地球气候变化的印记,从青藏高原“走进”了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和气候变化报告,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国际气候协定的重要依据。

  瓦里关本底站多年观测数据显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递增。时任站长德力格尔带领科研团队绘制出1995年至2015年21年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经过国内外专家严格的对比分析,其与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天文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观测数据完全吻合。

  于是,“瓦里关曲线”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瓦里关气象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换来这条‘瓦里关曲线’。”德力格尔表示,曲线揭示了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与气候变化的深刻关系,成为证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的有力证据。

  如今,瓦里关本底站可以全天候、高密度准确观测30个观测项目共60多个观测要素,每天产生6万多条数据,观测体系覆盖主要大气成分。瓦里关本底站还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展数十项科学研究和试验。

  “瓦里关本底站积累了近30年的观测数据,这是我国气象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任站长李富刚说,在未来的“双碳”工作中,瓦里关本底站将继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瓦里关本底站从蹒跚起步,到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技术、观测设备、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不变的是瓦里关气象人“云端”守望的初心。

  站在瓦里关山顶望去,本底站80多米高的梯度观测塔巍然耸立,仿佛一架云梯直接天宇。它默默守望着脚下这片土地,记录着大气变化的点点滴滴,更见证了一代代瓦里关气象人的坚守与奉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小行星“王应睐星”诞生记:迢迢科研路 宇宙“化”星辰

      中新网上海5月6日电 题:小行星“王应睐星”诞生记:迢迢科研路 宇宙“化”星辰  记者 郑莹莹  5月6日,中国多地的科研人士相聚上海,一起见证一颗小行星的命名。它的永久编号是355704号,它被冠以一位中国科学家之名——“王应睐星”。5月6日,“王应睐星”命名仪式在上海举行,图为铜匾证书内容之一...

    时间:05-06
  • 台湾客家参访团赴桂参访 冀加强桂台两地客家青少年交流

      中新网广西贺州5月6日电 (蒋雪林 张雅洁)台湾花莲县客家乡村振兴农商交流参访团5月4日至9日赴广西贺州、桂林及柳州等地参访。台湾花莲县客属会荣誉顾问杨丰硕在参访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桂台两地的客家青少年,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传承客家文化。  在贺州,参访团一行20余人先后参观考察贺州江...

    时间:05-06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致电祝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加冕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5月6日致电祝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加冕。  习近平和彭丽媛在贺电中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以长远和战略眼光,共同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历史潮流。...

    时间:05-06
  • 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革中央开展2023年重点考察调研

      中新网济南5月6日电(吕妍 刘曼)制造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制造业各门类中的优势产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产业优势,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常务副主席何报翔近日分别率调研组赴山东...

    时间:05-06
  • 综合性文化场馆“雄安印象”7日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向公众开放

      综合性文化场馆“雄安印象”明日向公众开放  明天(5月7日)上午,一座集城市体验、艺术展陈、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沉浸式网红打卡地“雄安印象”将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向公众开放。  “雄安印象”总建筑面积约5300㎡,采用新中式古典风格,与雄安新区规划馆和容东智慧体验中心三馆...

    时间:05-06
  • 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卫星跟踪项目取得成功

      中新社西宁5月6日电(记者 李江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6日对外发布消息称,2023年3月24日、4月2日,该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组成工作组分别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祁连县境内、门源县境内再次成功追踪两只雪豹并原地放归。这两只雪豹的成功追踪,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卫星跟踪项目...

    时间:05-06
  • 工信部批复5G地空通信试验频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依申请批复中国移动使用其4.9GHz部分5G频率资源,在国内有关省份开展5G地空通信(5G-ATG)技术试验。  5G-ATG基于5G公众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沿飞机航线设置符合相应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定的特殊基站及波束赋形天线,在地面与飞机机舱间建立地空通信链路,使乘客在机舱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接...

    时间:05-06
  • 最高检挂牌督办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

      中国最高检挂牌督办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张素)记者6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已挂牌督办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  4月18日,北京市丰台区北京长峰医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9人死亡。案发当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相关...

    时间:05-06
  • 国家消防救援局:实地演训 提升消防员灭火救援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建筑火灾扑救和被困人员搜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人员伤亡,日前,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云南昭通开展建筑火灾扑救和被困人员搜救技术技能实地演训。  在云南昭通演练训练现场,记者看到,消防员正在试图进入一栋起火建筑进行灭火。  由于不同建筑内部的燃烧物不同,加上不少建筑采用多种类...

    时间:05-06
  • 黑龙江通报9起惩治诬告陷害案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为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彰显向诬告者亮剑、为清白者撑腰的鲜明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公安厅现将9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孙某诬告哈尔滨市公安局相关民警案。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

    时间:05-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