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05-05 00:58: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34岁“坑长”:三星堆是很长远的事儿

  日前,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名列其中,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也是四川省唯一荣获此奖的青年集体。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四川大学了解到,在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之前,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已经在祭祀区的5、6、7号坑累计工作近30个月、7000多小时。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有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大发现。

  团队中90后占比超75%

  在三星堆一线的挖掘现场,随处可见的都是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川大考古队中,参加挖掘工作的川大学生,多为硕、博在读学生,从带队老师到学生都有着90后的身影,团队中90后占比75%以上。

  自进驻以来,“早8晚6,7天不休”是川大考古队的常态,时常要通过加班来“给文物争取时间”。每周也会组织多场例会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更新发掘方式。发掘工作无疑是辛苦的,不仅需要对重复的内容保持耐心细致,还需要忍得住酸痛、耐得住寂寞的定力。

  “累!但是驻地门口那家兔头真好吃。”年轻的队员们也善于“苦中作乐”。哪怕是身着闷热的防护服,他们都能找到全新视角来自我安慰,“这次在工地上穿防护服也省去了洗衣服”。同样是考古文博学院研二学生的赵春玲笑言。与其他考古方向的同学不同,她的研究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真正来到现场后,她找寻到了热爱。

  在发掘现场,年轻人的参与不仅带来了蓬勃朝气,还展现了对个性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能够运用各种“黑科技”,亦能够打破传统,将欢声笑语融入在艰辛的考古日程中。

  科技助力考古挖掘和研究

  34岁的黎海超,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是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现场领队,被戏称为5、6、7号坑的“坑长”。对挖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黎海超都了然于胸。

  受聘川大后,黎海超推动成立了文物分析实验室,让科技助力考古,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和视角。他说,“我们有考古学科的背景,具有文科的‘根’,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把科技当作工具来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更贴切地解决考古学人所关心的问题。”

  黎海超的团队主要负责的三座坑各具特点,其中5、6号坑遗物关系复杂、迹象特殊,现场难以获得良好的发掘效果。团队对两坑进行了整体切割,转移到室内更优的环境中,用更精细的方式进行清理。这样原本只能从一个视角进行挖掘观察的遗迹,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设备固定翻转180°进行反向清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发掘水准。在室内还可以使用工业CT等大型设备进行扫描,预知文物的埋藏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发掘方案。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三星堆的铜器都产自本地。但考古队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溯源测试,分析铜器的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发现产地非常复杂,不同区域的原料、技术、设计风格汇聚在三星堆,展示出三千年前超乎想象的密切交流网。

  不仅如此,通过对各类文物系统的科技分析,团队尝试复原三星堆与周边其他区域文化之间资源、文化技术的联系,打破三星堆闭塞的刻板印象,展示区域间资源的往来流通,建立起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代商贸与文化网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三星堆文化。

  将今后研究规划转向三星堆

  谈到获奖感受,黎海超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川大,还属于共同奋战在三星堆遗址的兄弟单位,属于默默奉献的中国考古人。”

  从校内到研究所,再到公众讲坛;从央视新闻到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从微博热搜到B站纪录片,这个以90后为主的团队关于三星堆的科普讲座已经在线上线下开设了数十场,三星堆博物馆超过400万人关注,网友自发仿制三星堆金杖出圈,考古专业报名人数大增。每一项成绩与改变,都是考古人努力的见证,黎海超说,“考古,要去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走向社会。”

  发掘与研究的辛苦与艰难不言而喻,但黎海超从未后悔过曾经的决定,甚至将今后二十年的研究规划都转向了三星堆。

  7号坑龟背形网格状器的出土、象牙的完整挖掘与保护、溯源工作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似乎都在昭示着三星堆研究的光明未来。黎海超说,“我们把三星堆发掘和研究当成毕生的事业,现在我来负责。我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下一辈还要接着去做,这是很长远的事儿。”

  在他看来,某种意义上,考古与历史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源头,只有真正将古代具体发生的历史解释清楚,才能为大家呈现往日辉煌。考古,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最初的好奇心,更是一种需要承担的家国民族责任。

  内存

  自1960年川大考古教研室成立开始,川大考古人躬耕田野一甲子,参与了三星堆、金沙、李家坝等一批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现。如今,川大考古人参与“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以新发现三星堆祭祀区5、6、7号坑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田野考古工作。在这些文物发现成就背后,是代代川大考古人点点滴滴的奉献和坚持,黎海超知道,现在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一代代考古人继承、延续。(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 统筹/孙慧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回首青年时代,习近平: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这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说的话。  “自找苦吃”这四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四个字不...

    时间:05-05
  • 东盟14家媒体参访湖南怀化 探寻内陆开放发展新机遇

      【东盟专线】东盟14家媒体参访湖南怀化 探寻内陆开放发展新机遇  中新社怀化5月5日电 (付敬懿)随着首届湖南(怀化)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贸博览会5日在怀化开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菲律宾《联合日报》、柬埔寨《华商日报》等东盟的14家媒体,也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行走中国...

    时间:05-05
  • (台青话融合)在川台青郭弘扬:为台青铺就“第二故乡”创业路

      中新社成都5月5日电 题:在川台青郭弘扬:为台青铺就“第二故乡”创业路  作者 王利文  “近年来,我们的‘一站式’服务一直在往前移,有的台青甚至飞机落地成都就能拿到营业执照。”5月上旬,成都星点(高新)海峡两岸新经济创业园内,总经理郭弘扬正耐心向台青创客介绍惠台政策。  45岁的郭弘扬来自...

    时间:05-05
  • 围绕创新驱动东北振兴 台盟中央开展2023年重点考察调研

      中新网长春5月5日电 (高龙安 韩宏)受中共中央委托,台盟中央主席苏辉近日率调研组赴吉林、辽宁,围绕“创新驱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主题,开展2023年重点考察调研。  吉林省拥有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冶金、建材等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形成较...

    时间:05-05
  • 秦刚会见柯棣华大夫亲属及中印青年代表

      中新网北京5月5日电 当地时间5月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印度果阿会见柯棣华大夫亲属、印中友好组织和中印青年代表。  秦刚同柯棣华大夫亲属一道参观了柯棣华大夫生平图片展。秦刚表示,柯棣华大夫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战士,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抗日...

    时间:05-05
  • 秦刚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当地时间5月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果阿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期间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秦刚表示,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成就...

    时间:05-05
  • 五一小长假中老铁路磨憨口岸验放出入境人员2230人次

      “我去老挝旅游过很多次,但这是我第一次坐着火车去,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人也不累,心情更好了!”已经是第5次去老挝旅游的湖北旅客张先生,在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入境候车大厅,精神抖擞地说。  五一小长假期间,据磨憨边检站统计,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共查验列车10列次,验放出入境人员2230人次,自4月13日中老铁路国...

    时间:05-05
  • 秦刚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当地时间5月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果阿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秦刚表示,习近平主席前不久成功对俄进行国事访问以来,双方各层级交往日趋活跃,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加强战略沟通,巩固深化各领域合...

    时间:05-05
  • 传承五四精神、传递青春力量: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

      中新网北京5月5日电 (记者 余湛奕 马帅莎)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4日上午在北京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2022年度“两红两优”颁奖活动,4日下午,“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团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来自航天、消防、教育等领域的...

    时间:05-05
  • 第133届广交会期间 白云边检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44万人次

      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落下帷幕,记者从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自4月15日广交会开幕以来,截至5月4日24时,本届广交会期间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已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44万人次,出入境航班接超3600架次,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约2.2万人次,其中入境外国人超6.9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88倍。  本届广...

    时间:05-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