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焦点访谈丨绿色:山水间的守护——新征程上奋斗者

2023-05-02 10:38:4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系列节目“新征程上奋斗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五一”假期,大家纷纷结伴出行,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春天的美丽风景。青山秀水,每每让我们流连沉醉。而这旖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梦幻的打卡场景背后,都有人在进行维护和治理。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假期里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认识几位这样的劳动者。

  为了迎接“五一”假期,黄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更加忙碌。每天早上6时,游客还没上山,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李培生在黄山从事放绳工已经20多年,他上午要和搭档一起前往莲花峰下的一处峭壁。当李培生捡起悬崖下的塑料袋,顺着绳索爬上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24年前,在黄山景区工作了两年之后,李培生从其他岗位转岗过来,成了景区的一名放绳工。

  黄山放绳工 李培生:“当时下去肯定怕,翻过栏杆一刹那,回过头看到悬崖下面的时候,那是万丈悬崖,心里也没有底。”

  经过刻苦专业训练和长期实地操作,如今的李培生对这个工作已是驾轻就熟。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这一套流程,他自己也不记得到底重复了多少次。

  黄山放绳工 李培生:“放绳索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不管哪里有垃圾,放得再长、再险的地方,我们只要看到垃圾,就必须去捡起来,我们要把黄山保护好。”

  去年4月,因为工作出色,李培生和黄山守松人胡晓春一起参加了一个生态文明培训班,在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深有感触,两人一起给总书记写了封信,表达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了信。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尽管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说起总书记的回信,李培生仍然难以平静。

  黄山放绳工 李培生:“我们一定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把黄山的一草一木保护好、维护好。”

  胡晓春是黄山风景区的守松人,他和李培生一起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的鼓励坚定了他守护好黄山生态的信心。

  黄山守松人 胡晓春:“践行好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绿水青山守护好。”

  一句守护,背后是胡晓春13年的付出。他的职责主要是守护玉屏峰附近的迎客松,它是黄山的标志之一。每天早上7时,胡晓春便开始了巡护观测工作

  天气好的时候,他每隔两小时巡护一次,遇到恶劣天气,每隔半个小时就要巡查一次。每次巡护工作结束后,胡晓春都要回到小屋,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迎客松的生长数据和细微变化。他已经记录了80多本迎客松日记,超过100万字。

  对胡晓春来说,守松不难,难的是坚持。一年365天,胡晓春有300多天住在山上,与迎客松朝夕相伴。一旦忙起来,几个月不能回家,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才让他坚持至今。

  寒来暑往,在游客的眼里,迎客松始终苍翠挺拔,在这背后,除了守松人,还有黄山风景区一代又一代的工作人员不间断地付出。2016年,吴贻军从安徽农大博士毕业后,来到黄山从事古树名木、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他和同事一起研发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使黄山古松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提升。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 吴贻军:“最早我们采用硬支撑,但是迎客松也是一个生命体,它会感觉前面有人撑它,它会逐渐再向前生长。这对整个生长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吴贻军的苦心钻研下,他们发明了一种双向双刚度弹性支撑杆,可以通过安装在弹性支撑杆里的力学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分析比对,更科学地去调整支撑杆的力度。

  黄山古树名木众多,其中有54株被列入世界遗产。在景区工作人员的严格保护下,这些古树名木长势旺盛,向来自全球的游客展示着中国的生态之美、山水之美。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 吴贻军:“作为景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研攻关,用科技手段守护好美丽黄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经成为现实,也有很多人为此在默默付出。

  每年的3到4月,四川青神县都将迎来萤火虫的最佳观赏季。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赏萤地之一,大量游客走进山林,追逐流萤飞舞的梦幻。

  漫天流萤,如诗似画,但要留住这样的美景并不简单。

  今年53岁的郑开春是青神县的一名萤火虫监测员兼护萤员。

  郑开春使用的是特制的头灯,它发出的红光不会伤害萤火虫,能够让监测员近距离接触、观察它们。萤火虫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高,被称为自然界的“生态质检员”,强光、噪声、垃圾污染都会对萤火虫及其栖息地带来破坏。郑开春工作时,既要确保环境无污染,还要监测萤火虫的数量。

  兰厂沟1.5公里的赏萤带,郑开春每晚都要一个人在黑暗中巡查5遍。离开萤火虫分布区域后,他还要对当地的温度、湿度、月相等环境信息收集和记录。回到家时往往都已近凌晨,等到把收集到的数据上传之后,当天的任务才全部完成。

  每年的第一只萤火虫在什么时间出现,郑开春和他的同事都第一个知道。3年来,他们不仅新发现了十多处萤火虫栖息地,还新发现了3种野生萤火虫。

  四川眉山市青神县萤火虫检测员 郑开春:“小时候见到的东西,在我已经年过半百的时候才又看到了,说实在话,心里是非常地兴奋。当时就想如何能把萤火虫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看到。”

  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副县长 万红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重点要保护好萤火虫的栖息地,同时要深化生态产品培育,让萤光经济点亮乡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2020年,青神引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成立了西南萤火虫保护和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付新华教授专注研究萤火虫20年的时间,中间也碰到过不小的挫折。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付新华:“2006年,在四川峨眉山发现非常壮美的穹宇萤之后,2007年同样的时间,我一个人背包去看的时候,一只都没有了。真的是非常可惜,那时候心情特别失落。”

  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信号灯。十多年来,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开展,付新华惊喜地发现萤火虫又回来了。经过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测算,每年高峰期,仅青神一地的萤火虫就有上亿只。付新华建立的中国萤火虫地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在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同时,他们还在不断探索萤火虫人工繁育技术。经过十多年艰苦研究,付新华突破了水栖萤火虫工厂化的繁育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城市里可以“四季赏萤”,还能给萤火虫的利用带来新的可能。

  付新华教授正在探索的是“稻萤共作”模式。在他看来,水栖萤火虫是保护水质的小卫士,它们可以监测和监督稻田的水质。这样,“稻萤共作”既可以监测稻田的水质是否干净无污染,也可以让公众看到更多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编辑丨车黎 江凯 白璐 夏薇

  策划丨牟宗勇 崔辛雨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河南紧盯惠企政策落实 整治困扰市场主体突出问题

      “听着熟悉的身边人变成了案中人,内心很受触动。”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组织召开第一季度涉企执法领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大会,干部职工走出会场后纷纷交流体会。  此前,鲁山县纪委监委收到反映该分局环境监察大队有关问题线索,随即成立核查组开展初核。经查,该监察大队董某民等5名...

    时间:05-03
  • 山东专项治理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

      山东专项治理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  聚焦20项重点问题开门整治  本报讯(记者 刘德凤 通讯员 苗敏)日前,山东省纪委监委组织干部专门赴省政务服务中心,从近年来“12345”热线投诉意见建议中,梳理汇总一批涉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交办相关监督检查室、市县纪委监委处置办理。 ...

    时间:05-03
  • 秦刚同缅甸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内比都同缅甸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秦刚表示,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深厚。习近平主席2020年历史性访缅,开启中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同缅睦邻友好关系,愿同缅方共同落实好习近平主席访缅重要成果,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中缅全...

    时间:05-03
  • 秦刚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秦刚赞赏丹瑞为中缅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中缅关系,始终是缅甸可以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始终支持缅甸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方尊重缅甸主权和领土完整,支...

    时间:05-03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会见秦刚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  秦刚表示,中缅是山水相邻的胞波兄弟。中方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愿同缅方一道,落实好习近平主席2020年历史性访缅成果,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率先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

    时间:05-03
  • 侨乡云南保山连发5.2级、4.4级地震 多地震感强烈

      中新网昆明5月3日电 (熊佳欣)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5月2日23时27分,中国著名侨乡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23时38分,该地又发生4.4级地震。两次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0公里。云南保山、大理、怒江等多地震感强烈。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

    时间:05-03
  • 求是网评论员: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劳动的价值。  劳动...

    时间:05-02
  • 第二架接返自苏丹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抵京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飞行,第二架接返自苏丹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今天(2日)晚间9时10分左右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此趟航班由沙特阿拉伯吉达起飞,机上共搭载140多名乘客,均为中国公民,其中包括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等。  在此之前,首架接返自苏丹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于4月29日抵达北京。截至目前...

    时间:05-02
  • 特色经济点亮假日 上海街头巷尾“小店经济”消费强劲

      “五一”假期,除了传统的特色景区和商圈,在上海,一个个藏在街巷里的特色小店也吸引了很多人。这几年,上海陆续出台扶持特色小店的政策,在众多小店中孕育新的消费业态,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戳视频,跟随记者走街串巷,探寻“小店经济”背后的消费新亮点。  总台记者 盛瑾瑜:漫步在梧桐树下,行走在小马路...

    时间:05-02
  • “诗和远方”都拥有!这些旅游新热点你不能错过

      “诗和远方”都拥有!这些旅游新热点你不能错过→  “五一”假期出游  远方的美景、美食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而在逛吃之外  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文化活动  真正拥抱“诗和远方”  也成为这个假期的出游热点  文化+旅游 热度不断攀升  五一假期每天一大早  河南开封博物馆门...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