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剑齿虎如何演化出群居行为?最新化石研究发现源头在青藏高原

2023-04-28 15:3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已灭绝哺乳动物的代表物种,剑齿虎中生活于第四纪(约260万年前至今)的刃齿虎和锯齿虎最负盛名,两者都有群居习性,但它们何时及为何演化出群居行为一直无法推断,并因长期成谜而备受学界关注。

和政近剑齿虎的系统发育位置。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与中外同行及机构合作,在产自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中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大型剑齿虎类化石,以化石产地和政县命名为“和政近剑齿虎”,生活年代距今约900万年,系统发育支持其是最早的近剑齿虎。

  合作团队进一步研究认为,和政近剑齿虎很可能是适应草原生活,且具有群居性的物种。这也表明,剑齿虎群居行为的演化源头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之后走出青藏高原迁徙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

临夏盆地和同时期欧洲动物群的对比。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这项哺乳动化群居行为演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江左其杲博士和邓涛、王世骐研究员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拉尔斯·魏德林(Lars Werdelin)、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奥斯卡·萨尼斯德罗(Oscar Sanisidro)以及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等共同完成,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B: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江左其杲介绍说,剑齿虎何时形成群居行为此前一直没有相关研究进行探讨,一方面是由于对其群居习性相关特征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具有群居证据的化石记录很少。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临夏盆地,因具有丰富且时代连续的晚新生代(距今3000万年-220万年)动物群化石记录,从而为解决剑齿虎群居行为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基础。

  和政近剑齿虎的形态与欧洲及北美的近剑齿虎形态近似,但犬齿较小,颊齿没有显著增长,上裂齿(P4)的原尖也相对较大,比任何已知的近剑齿虎都更原始,时代也更早。研究团队通过对和政近剑齿虎与其他大型剑齿虎尤其是欧洲的隐匿剑齿虎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并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现代的狮(群居)、虎(独居)进行比较,发现和政近剑齿虎以及更加进步的剑齿虎族成员与隐匿剑齿虎的差异,类似于狮和虎的差异:

  现代狮的面部较长,眼眶角度相对靠侧向,这指示与虎对比,狮的视觉中立体视觉的效果相对较差,但视角更广阔,因而相对不利于定位猎物,但更方便在集群捕猎的时候同时观察猎物和队友的位置,从而更好地配合捕猎;狮生活在草原上,猎物相对很难隐匿,因此对猎物精准定位的要求相对低一些,而虎生活在丛林里,由于保护色和遮挡物较多,对精确定位猎物要求更高;隐匿剑齿虎整体头骨形态和视觉角度与虎类似,生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而和政近剑齿虎面部明显拉长,视觉角度与狮类似,很可能有与狮近似的适应。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和政近剑齿虎在巨鬣狗面前守卫猎物场景复原图(Oscar Sanisidro 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江左其杲指出,另一方面,和政近剑齿虎额头特别宽,要显著比吻部更宽,与其他近剑齿虎类似,这和隐匿剑齿虎不同。宽阔额头指示相对发达的额窦,与当今猎豹类似,在快速奔跑时可起到给脑颅降温的作用。这些特征指示和政近剑齿虎很可能是适应草原生活,且具有群居性的物种。此外,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距今1130万年-530万年)地层还发现一件近剑齿虎的前足化石,其掌骨受伤后相互愈合,很难发挥正常捕猎功能,但该个体掌骨愈合依然存活下来,表明近剑齿虎之间会照顾伤员,也支持其群居行为。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邓涛研究员表示,合作团队通过系统对比临夏盆地和中国北方以及欧洲晚中新世动物群的结构,发现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早期开始就已经非常干旱,而同时期的欧洲依然是森林环境为主。随着时间推移,临夏盆地一直保持相对较为干旱的状态,而欧洲则逐渐变得干旱,直到约800万年前,欧洲才变得和临夏盆地一样干旱。因此,和政近剑齿虎所在的大深沟动物群代表早期干旱化的动物群,近剑齿虎起源于这样干旱的环境中,并随着欧洲干旱化加剧,扩散到欧洲地区。

  合作团队进一步探讨剑齿虎族群居习性的起源认为,在开阔地区,遮蔽物较少,猎物和猎手都相对容易发现对方,这使得伏击变得比较难,因此群居性的捕猎方式更加有利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捕获猎物。同时,开阔地带食肉动物之间相互容易见到彼此,无论是种间竞争还是种内竞争都较为激烈。

  “这次研究发现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有多种大型食肉动物,如巨鬣狗和大型郊熊族成员,它们的存在可能也是促使剑齿虎形成群居习性的重要原因。”邓涛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陈望道故居揭牌

      中新网义乌4月28日电(董易鑫) 28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陈望道故居——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举行。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确认的具有“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的各类文化场所的展示窗口。陈望道故居是中国侨联发布的第十...

    时间:04-28
  • 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落户贺兰

      中新网银川4月28日电 (记者 李佩珊)4月28日,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宁夏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银川市贺兰县正式揭牌成立。聚焦种业振兴,宁夏将探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为确保粮储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据介绍,宁夏首家“...

    时间:04-28
  • “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举行 殷存毅、丁仁方等在北京对谈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杨程晨)由中华文化学院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的“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28日在北京举办。本场活动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清华大学教授殷存毅、台湾成功大学教授丁仁方、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钟焰、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蔡世峰围绕“两岸经济与产业交流合...

    时间:04-28
  • 两岸学者对谈经济产业合作:往来30年,扩大深化交流是共同愿望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杨程晨)一场两岸学者参加、以“两岸经济与产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学术活动,28日在北京举行。  当天活动是“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二场,由中华文化学院、厦门大学共同举办。  4月28日,由中华文化学院、厦门大学共同举办的“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学术活动...

    时间:04-28
  • 黑龙江省首次引进阿德利企鹅今夏与游客见面

      中新网哈尔滨4月28日电(刘璐 记者姜辉)五一假期临近,哈尔滨极地公园继引进斑嘴环企鹅、帽带企鹅后,又迎来了新成员——南极阿德利企鹅,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引进该品种企鹅。  28日凌晨,刚刚落地哈尔滨机场的10只“阿德利”就享受了一把大牌明星的待遇,在一路“护送”下进驻驯养师精心准备的“新家”,风...

    时间:04-28
  • 弘扬文化促进交流 南昌红谷滩区“舞”动民族团结

      中新网南昌4月28日电 (徐梦文 喻梦甜)“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不仅看到了各民族精彩的舞蹈表演,还参加了民族知识有奖竞答,让我对各民族文化也有了更深入了解。”28日,来自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迪丽努尔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当天,南昌市红谷滩区第二届“红谷情·民族亲”民族舞林大赛举行。该比...

    时间:04-28
  • 沉浸体验太空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实物有多大?国家太空实验室怎么做实验?天宫二号和空间站返回拟南芥种子后续培育实验样品长势如何?未来的月球家园是什么样子?……这些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对公众来说颇为好奇的问题,都会在北京最新开幕的一个科普展览上找到答案,并能进行交互沉...

    时间:04-28
  • 劳动者之歌丨杨申申:深海逐梦者

      新华社南京4月28日电 题:杨申申:深海逐梦者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  “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探索海洋的技术追求没有尽头。”在我国最新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开展常规化运营后,杨申申全身心扑在下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上。  “之前的载人潜水器,只能通过很小的观察窗口向外看,这次要实现360度视...

    时间:04-28
  • “五一”假期临近 各地全力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央视网消息:明天(4月29日)就将迎来“五一”假期,针对即将到来的客流出行高峰,各地交通部门提前部署,增加运力、优化服务,确保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假期首日高速公路流量预计突破历史峰值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继续实施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公安部预计,今天(4月28日)下午、明天(4月29日...

    时间:04-28
  • 中超公司原董事长马成全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马成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审查调查。...

    时间:04-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