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更快更安全,第三代“海上飞船”来了

2023-04-26 09:10:13

来源:科技日报

  最大时速240公里 8级风力下可安全作业

  更快更安全,第三代“海上飞船”来了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 鑫

  4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某试验基地了解到,我国地效翼船再获重大突破。由该中心采用新型材料研制的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经过30多次海试表明,其多项技术性能处国际领先水平,今后将为加快开发利用海洋提供重要海上高速运载与作业平台。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地效翼船总设计师石亚军研究员介绍,地效翼船又称“海上飞船”,是一种兼具海上航行和腾空掠波飞行功能的新型水上交通工具。它利用地面效应实现减阻、增升,航速为常规船舶的数倍至十余倍,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船型。它能在水面机动、驻泊,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能快速执行各类海上紧急任务。

  地效翼船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的地效翼船研发在国际上起步早,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迄今,我国地效翼船的研发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地效翼船技术探索及初步攻关的阶段,这阶段更多地着力于“飞”这一技术能力的实现;第二阶段在掌握了地效翼船核心设计技术后,逐步向规范化、实用化发展;第三阶段旨在针对我国实际海情,研发适用性更强的地效翼船。

  据了解,1965年,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地效翼船研究,1968年,该中心成功试飞了我国第一艘地效翼船“961”。其后,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研发团队解决了地效翼船纵向稳定性难题,形成了实用的地效翼船稳定性设计方法,地效翼船核心技术体系逐渐完备。

  2013年,该中心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型商用地效翼船——“翔州1”型地效翼船,满足了海上短程需求。这也是国内第一艘经过中国船级社完整认证并签发入级证书和安全符合证明的海上地效翼船。该船的研制和应用实践推动了国际国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在石亚军看来,我国第一代地效翼船仅仅强调了“飞”这一基本属性,第二代地效翼船则强调了经济性和双工况需求,而目前第三代地效翼船有效解决了第一代、第二代地效翼船不能适应我国恶劣海况的问题。

  “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是我国地效翼船研制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是我国自主研发地效翼船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走出的一条创新之路。该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试验基地地效翼船试飞员王晓东说。

  第三代适用性与安全性更高

  石亚军介绍,在“翔州1”型地效翼船的长期试验和试用过程中,该中心科研团队深刻认识到耐波性是制约地效翼船实用性提升的关键指标。同时,我国所处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常年风浪较大,多数应用场景对耐波性有较高要求,地效翼船耐波性不足必将大大影响实用性。

  一般而言,地效翼船耐波性会随着吨位变大而提升,但这与我国工业基础和过于恶劣的实际海情并不匹配。研发团队认为提升中小型地效翼船的耐波性水平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但这条路线并没有现成的技术参照,只能依靠自主研发。

  十多年来,该中心科研团队从拓展地效翼船的安全使用限界着手,研究制约地效翼船实用性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结合带增升装置的高置上单翼和分层滑行面小刚度船身复合应用,以牺牲部分地效的代价,实现了耐波性水平的跃升,最终形成了高耐波性第三代地效翼船概念。应用该技术后的中小型地效翼船可比同吨位地效翼船的耐波性提升一个浪级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的研制中,团队提出了新的降载概念,应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在水动布局、气动布局设计方面作了大量创新性的设计。团队通过机翼高置的方式降低波浪对部件的影响,同时应用高效机翼增升装置降低起降速度减小波浪载荷,分层滑行面以及更瘦削船体的应用,兼顾了滑行效率和砰击载荷。

  该中心科研团队不断打磨地效翼船实用化设计技术,对地效翼船气动力技术、耐波性技术、实用化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并在结构外载荷优化、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近期完成海试的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采用全碳纤维结构,可载人员12人,满载起飞重量达4.5吨,最大时速达240公里,有效航时达6小时,在4级海况、8级风力下可安全作业。与前两代相比,其适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航速更快。此外,其在执行海上救生、补给任务时,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可以发挥速度优势及时赶赴海难区域,并可将救起的伤员及时、快速地运送到基地或就近的陆上、海上医院。

  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上装载的先进装备,在发现水上疑似目标后,能长时间保持超低空紧贴水面飞行并进行精确搜索和精准确认;确认目标后,可就近降落,快速排水航行驶近目标实施救援;在不适合降落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掠海低飞的方式向水面目标精确空投浮筏、浮网等救生器材和应急物资,给遇险人员及时的支援;还能短时间飞越岛屿或海岸,完成对岛屿和岸滩上目标的搜索或空投物资。

  “相比于现有同吨位水上飞机和地效翼船,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适航性提高了1至2个等级,使得波浪中地效翼船的全年出航率和水上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解决了广阔海域难以快速精准抵达的难题。”石亚军表示。

  未来可满足更大应用需求

  在相关专家看来,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快速推进,地效翼船作为有着独特优势的海上交通工具,未来将在开发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石亚军介绍,地效翼船除了速度快、造价便宜之外,还有着其他船只、飞机所不具备的优势。相对于飞机,地效翼船速度较慢,滑翔性能好,易于操纵。飞行中如发生突发事故,因其在水面上的机动性,可随时降落,由飞行逐渐过渡到水面状态。

  但囿于技术标准的滞后、高素质驾驶技能人才缺乏等因素,地效翼船的商业化应用才刚刚起步。为了推动地效翼船的商业应用,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工业部门和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通力合作,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完备的小型地效翼船研制及应用技术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牵头修订了国际海事组织《地效翼船指南》。

  在《地效翼船指南》的修订中,为确保我国牵头开展的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目标,我国参会代表团先后与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多个IMO成员国进行了深入沟通,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多项难题,让《地效翼船指南》的修订更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需求。

  2021年7月1日,国内首部地效翼船强制法规——《地效翼船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由交通运输部批准正式施行。该规则包含了总则、检验与发证、小型地效翼船、大型地效翼船和10个附件。

  《地效翼船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在制订中结合我国多年的地效翼船设计、建造和使用经验进行了优化,填补了我国地效翼船技术法规的空白,对保障地效翼船安全性,规范和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推动地效翼船产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保障作用。

  目前,我国地效翼船在理论和试验方法、设计和建造技术、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都较为成熟,部分技术和应用处国际领先地位,并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应用的模式。

  石亚军坚信,这种兼具常规船舶和飞机性能的水上交通工具,未来在海上高速运载、旅游观光、海上救生、执法巡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历史探源】“五一口号”原稿今何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

    时间:04-26
  • 港澳台青年四川探秘大熊猫 赴“绿色之约”

      中新网四川青川4月26日电 题:港澳台青年四川探秘大熊猫 赴“绿色之约”  记者 岳依桐  “这是青川箭竹,叶小而且绒毛少,味道甘甜,深受野生大熊猫喜爱。”“地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扭角羚的粪便,还很‘新鲜’。”近日,行走在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沪港青年会副秘书长、...

    时间:04-26
  •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对顾雏军申请广东高院国家赔偿一案作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对顾雏军申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部分无罪赔偿一案作出决定,维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顾雏军送达了该决定。  2008年1月,原任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等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的...

    时间:04-26
  • 台湾媒体人体验“壮族三月三” 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港澳台专线】台湾媒体人体验“壮族三月三” 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中新社柳州4月26日电 题:台湾媒体人体验“壮族三月三” 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作者 韦国政  “我一直以为非遗都是静态的,没想到也如此‘喧闹’,和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回味连日来在壮乡广西的采风,“00后”台湾自媒体博主...

    时间:04-26
  • 牢牢把握总要求 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理解、牢...

    时间:04-26
  • (台青话融合)台青大陆打造棒垒球“交流场”:以“小球赛”推动两岸“大团结”

      中新社深圳4月26日电 题:台青大陆打造棒垒球“交流场”:以“小球赛”推动两岸“大团结”  中新社记者 朱族英  在台湾信隆健康垒球队和深圳紫外线垒球队的比赛中,现场加油声和鼓掌声此起彼伏:“好球!加油!打一棒……”紫外线球队连续得分拿下比分后,球员互相拥抱,一起欢呼鼓舞。  四月的深圳,逐渐...

    时间:04-26
  • 国台办: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正在接受国家安全机关调查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李雪峰)针对有消息称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富察(李延贺)在上海被捕,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6日在北京表示,据了解,李延贺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正在接受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有关方面将依法保障其各项合法权益。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朱凤莲...

    时间:04-26
  • 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立足时代又引领时代,对当今世界开创现代化模式新图景、重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造...

    时间:04-26
  • 回应赖清德“兄弟之邦”言论 国台办:“台独”本性不改,玩弄文字把戏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杨程晨 李雪峰)针对赖清德日前发表的两岸关系言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6日在北京回应,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绝对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然也不是什么“邦”之间的关系。  赖清德近日声称,台湾海峡很宽,可以容纳台湾和大陆以“兄弟之邦”生存发展。朱凤莲在国台...

    时间:04-26
  • 中国出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加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黄钰钦 谢雁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法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地位特殊,立法...

    时间:04-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