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

2023-04-24 04:59:37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 通讯员江晓)记者4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团队,成功破解了海参“吐丝”之谜。该研究揭示了玉足海参居维氏器防御敌害的物质基础、感知过程与喷射机制,在海参敌害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吐丝”是许多热带海参遭到敌害威胁时,从肛门处喷出丝状小管并黏附缠绕捕食者的一种防御机制。海参喷出的小管被称为“居维氏器”,最早由法国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1831年首次描述并以其名字命名。然而,190多年以来,居维氏器的成分及其黏性产生的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

  胡超群团队以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一种居维氏器发达的玉足海参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玉足海参的居维氏器在黏附和缠绕敌害时,其外层间皮层和中层结缔组织层分别提供黏性和韧性的作用。通过染色体级的高精度基因组测序,发现居维氏器外层的黏性蛋白具有长串联重复序列,与蜘蛛和家蚕的丝蛋白类似。该类蛋白的结构为交叉—β结构,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致病性淀粉样蛋白相似。”胡超群说。

  研究结果表明,玉足海参利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感受捕食者施加的机械压力,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信号刺激居维氏器。在进化过程中,玉足海参基因组的3号和12号染色体集中形成了多个新基因,这些新基因使得居维氏器能够接收乙酰胆碱信号,并生成淀粉样黏性蛋白。

  该发现阐释了海参“吐丝”的御敌行为机制,有望用于研发能提高人工增养殖海参适应能力的新技术,并为新型仿生水下黏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海军舰艇开放活动首日 民众零距离感受战舰魅力

    人民网青岛4月23日电(记者黄子娟、唐宋)从22日起到24日,海军在青岛的3号码头组织导弹驱逐舰开封舰、导弹护卫舰大庆舰、综合补给舰可可西里湖舰、综合援潜救生船洪泽湖船进行靠泊展示。除大庆舰外,其余3艘舰艇均是首次向公众开放。开放舰艇参加过亚丁湾护航、出国访问、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舰艇开放期间,公众可登舰...

    时间:04-24
  • 中国和新加坡将举行“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据中国国防部网站24日消息,根据2023年国际军事合作计划和中新双方共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猎扫雷舰赤壁舰将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赴新加坡参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  活动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代表团将观摩海事防务展并...

    时间:04-24
  • 推动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走向。4月21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论坛设置了“1+9+1+1”多场重头活动,即1个主论坛、9个平行分论坛、“八点见”项目发布会...

    时间:04-24
  • 读书之美 |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诞生于怎样的时代风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惊险时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来的呢?今天是4月24日第8个“中国航天日”,跟随新华社记者张扬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这座中国人的“太空母港”,是如...

    时间:04-24
  • 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北京介绍,2022年中国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申长雨当日表示,中国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

    时间:04-24
  • 当“青春之舰”遇上“红色之城”

    海军延安舰正在海上训练。姬 翔摄  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特别策划  当“青春之舰”遇上“红色之城”  人民海军报记者 王汉唐 本报通讯员 王 健 刘 峥  人间四月,芳菲尽染,人民海军迎来第74个生日。舰阵如虹,白浪如练,一艘艘大国战舰,伏波安澜奋楫前行。  祖国人民需要,战舰航迹必达——茫茫大洋...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就此拉开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确立了稳扎稳打的三步走战略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加速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

    时间:04-24
  •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三审 突出雪山冰川冻土等特殊性保护要求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2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三审。草案三审稿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风险防控,突出雪山冰川冻土等的特殊性保护要求。  其中,一是增加规定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冻土保护制度,对重要雪山冰川采取有效措施,严格...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丨敢上九天揽月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做知识青年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非常激动。”2013年5月4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空间技术成就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往事,语重心长地说:“空间技...

    时间:04-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