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防范人工智能风险需加强数字规则制定

2023-04-24 04:52:59

来源:科技日报

  ◎周 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建立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应该涵盖技术安全、技术公平、技术可控、技术责任等方面,而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数字规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提升核心数字能力,明确建设目标。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需要与数字能力和产业发展相契合。要从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市场化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数字能力,在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数字规则的建设目标。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定约束边界。制定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需要有法律依据。国家立法机关应该通过立法明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边界、规范技术运用流程、提出技术应用中需要保护的个人权益、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界定和法律责任等,为制定和实施数字规则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强化政企治理协同,共建规则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应该在防范技术风险和促进技术创新之间实现平衡,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可以通过推出产业政策、建立行业标准、设置监管机构、制定行动指南的方式引导企业追求技术创新、智能向善。企业则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政府统筹指导下,与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学术机构协同推进,逐步建立数字规则体系。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商全球标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分国界,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数字规则是维护全球数字安全的必然选择。应在充分尊重各国在文化、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寻求建立全球统一的人工智能规则体系,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全体人类。

  加强全民教育宣传,引导理性认知。建立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规则不仅仅是政府、企业专家的事情,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公众全面、客观地认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潜在风险,消除误解和担忧,形成建立数字规则的社会共识,将公众对于保护隐私、保障数据安全、守护社会伦理的需求纳入数字规则体系,为数字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制定相应的数字规则对于保证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利益、保障国家数字安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制定数字规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才能共创美好的数字未来。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海军舰艇开放活动首日 民众零距离感受战舰魅力

    人民网青岛4月23日电(记者黄子娟、唐宋)从22日起到24日,海军在青岛的3号码头组织导弹驱逐舰开封舰、导弹护卫舰大庆舰、综合补给舰可可西里湖舰、综合援潜救生船洪泽湖船进行靠泊展示。除大庆舰外,其余3艘舰艇均是首次向公众开放。开放舰艇参加过亚丁湾护航、出国访问、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舰艇开放期间,公众可登舰...

    时间:04-24
  • 中国和新加坡将举行“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据中国国防部网站24日消息,根据2023年国际军事合作计划和中新双方共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猎扫雷舰赤壁舰将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赴新加坡参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  活动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代表团将观摩海事防务展并...

    时间:04-24
  • 推动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走向。4月21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论坛设置了“1+9+1+1”多场重头活动,即1个主论坛、9个平行分论坛、“八点见”项目发布会...

    时间:04-24
  • 读书之美 |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诞生于怎样的时代风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惊险时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来的呢?今天是4月24日第8个“中国航天日”,跟随新华社记者张扬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这座中国人的“太空母港”,是如...

    时间:04-24
  • 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北京介绍,2022年中国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申长雨当日表示,中国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

    时间:04-24
  • 当“青春之舰”遇上“红色之城”

    海军延安舰正在海上训练。姬 翔摄  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特别策划  当“青春之舰”遇上“红色之城”  人民海军报记者 王汉唐 本报通讯员 王 健 刘 峥  人间四月,芳菲尽染,人民海军迎来第74个生日。舰阵如虹,白浪如练,一艘艘大国战舰,伏波安澜奋楫前行。  祖国人民需要,战舰航迹必达——茫茫大洋...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就此拉开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确立了稳扎稳打的三步走战略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加速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

    时间:04-24
  •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三审 突出雪山冰川冻土等特殊性保护要求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2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三审。草案三审稿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风险防控,突出雪山冰川冻土等的特殊性保护要求。  其中,一是增加规定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冻土保护制度,对重要雪山冰川采取有效措施,严格...

    时间:04-24
  • 中国星辰丨敢上九天揽月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做知识青年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非常激动。”2013年5月4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空间技术成就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往事,语重心长地说:“空间技...

    时间:04-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