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从“新”看中国海军发展:转型建设“转”的是什么?

2023-04-23 17:5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岛4月23日电 题:从“新”看中国海军发展:转型建设“转”的是什么?

  中新社记者 李纯

  近年来,中国海军高质量推进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编队等新域新质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新型”“转型”已成为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关键词。

  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4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在山东青岛走访了几支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代表性部队,从“新”观察人民海军的转型发展历程。

  新力量背后的能力建设

  几年前,某保障基地组建成立。这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航母综合保障力量,可谓“因航母而生”。

  为了提高效率,基地官兵探索出“海上下订单、岸上先预置、靠港即补给”的新型保障方式,对舰艇同时开展多条装载线作业,大幅提高了装载效率。

  目前,该基地已具备对航母编队进行弹药、物资、油料等方面的补给保障能力,能够担负区域性一体化综合保障工作,支撑联合作战任务。港区内,航空母舰、“万吨大驱”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正不断聚集。

  该基地某保障大队副大队长卢立飞认为,对待航母的综合保障工作,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不只是单一舰艇“那么几发雷弹”,而是要满足整个航母编队的保障需求。“将航母出航前的备战时间压缩,反过来讲,就是使其发挥战斗力的时间延长了。”

  新身份背后的体系融入

  火箭弹开辟通路,无人车扫除障碍,装甲步战车实施火力打击,步兵班排在烟幕下攻占“敌碉堡”……

  如此一幅抢滩登陆的“战斗画卷”,是海军陆战队某旅正在野外驻训场上展开相关课目训练。不曾想到,这支中国海军的两栖劲旅,几年前还是一支陆军海防部队。

  近年来,该旅完成了从海防到海战、从后方到一线、从传统到新质的“跨界”发展,实现由防到攻、由陆到海作战能力的新突破。该旅参谋长陈斌将这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形容为“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丛林绿”到“浪花白”,这支部队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作中国海军转型建设的一道缩影。陈斌认为,“转型”最根本的变化在于体系建设,如何将部队融入到体系作战中。另一方面则是在装备和训练模式上,如何满足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并以此指导部队进行实战化训练。

  新装备背后的自信提升

  中国海军舰艇装备发展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新型核潜艇、大型驱护舰密集入列。有着16年军龄的康志超认为,多年来部队建设发展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舰艇装备的更新换代。

  但转变不止于此。服役于中国海军“万吨大驱”无锡舰,康志超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装备的发展是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挖掘潜能,人与装备的磨合时间也越缩越短。

  近年来,中国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高质量推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速远海远域、新型军事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综合运用,努力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

  康志超也指出,装备的升级带来了战法训法的延伸,作战理念、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能力建设带来的还有海军官兵自信心的提升。(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叩问苍穹 探索不停——写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给航天工作者回信、致电,同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天地通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全年实施宇航发射任务64次,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梦圆“天宫”;首次在月球上...

    时间:04-24
  • 南昌舰:人民海军见证者

      新华社青岛4月23日电 题:南昌舰:人民海军见证者  新华社记者黎云、米思源  4月下旬,是青岛的“海军时间”。  军乐会、军营开放、舰艇开放……海军成立74周年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迅速点燃了这座海滨城市。  海军成立纪念日前夕,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师生代表走进南昌舰所在军港,与南昌舰官兵...

    时间:04-24
  • 新华全媒+|“北斗精神”托举起小卫星的大未来

      近年来,一颗又一颗令人瞩目的小卫星,从位于上海浦东一个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的单位横空出世、一飞冲天。这个年轻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记者走进这里,专访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感受“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

    时间:04-24
  • 通讯:“让越南学生的中国留学梦想触手可及”——中国留学展凸显越南青年中文求学热

      新华社河内4月23日电 通讯:“让越南学生的中国留学梦想触手可及”——中国留学展凸显越南青年中文求学热  新华社记者胡佳丽 陶军  当地时间22日清晨7时,越南青年裴氏庆玄来到位于首都河内的国家会议中心,入口安检处已排起长队。此时,距离8时30分开始的2023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国留学展开幕式还...

    时间:04-23
  • 生态环境部: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23日)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季度,全国地表水水质断面Ⅰ—Ⅲ类优良比例为89.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Ⅰ—Ⅲ...

    时间:04-23
  • 新华时评:让航天科技助力强国建设

      新华社合肥4月23日电 题:让航天科技助力强国建设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宋晨  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4月2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主题是“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旨在秉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积极构建外空领域人...

    时间:04-23
  • 广交会第二期开展:展出规模、展位数量、参展企业创新高

      今天(23日)是第133届广交会第二期正式开展的第一天,二期展出的商品,主要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产品为主,并且首次增设孕婴童用品展区,此外,本届广交会二期无论是展出规模、展位数量和参展企业,相比往届都创下新高。广交会二期的总体情况以及具体看点亮点都有哪些?来跟随记者看一下↓↓↓  二...

    时间:04-23
  • 智媒融合新发展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举办“八点见”项目发布会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4月21日晚,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打造的创新活动——“八点见”项目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1家机构发布了重点项目。  本次发布会上,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带来媒体与技术融合的前沿探索。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展示的深度合成内容...

    时间:04-23
  • 一条路连起两个国带动一片繁荣——写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之际

      中国网4月23日讯 (记者 唐佳蕾)2023年4月13日,从中国昆明发出的“复兴号”国际旅客列车与从老挝万象开出的“澜沧号”国际旅客列车展开了一场跨越1035公里的“双向奔赴”,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之间实现当日通达。  中老铁路助推老挝迈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20...

    时间:04-23
  • 非洲客商期待前来中国广交会寻找新商机

      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会。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不少商人非常期待能重返广交会寻找新的商机,他们相信此次中国之旅将给他们带来新的产品、新的启发和新的机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不但能惠及自身,也将让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经济受益。  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乌斯市场,商人桑普森在这里经营...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