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数字时代,我们为何还在读纸质书?

2023-04-23 16:42:21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季羡林曾说,中国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当今时代,中国人还喜欢读书吗?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的顾彬,为何谈及自己在北京上海逛书店的经验,感慨仿佛身处“天堂”?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展开对话。

视频:【读书之美】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德学者热议:纸质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喜欢读书吗?

  2022年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

  “对我来说,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顾彬表示,当他在北京、上海逛书店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到处都有人坐着看书,人们喜欢在书店看书。

视频:【读书之美】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汉学家: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来源:中国新闻网

  胡春春则认为,中国是非常爱阅读的民族。而在任何一个社会,读书都是出于实用性。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而知识的摄取本来就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如果想要去了解资本市场,就会去买相关的书籍。

  中德两国民众在阅读习惯上,有哪些差异?

  顾彬表示,中德在阅读场所上存在差异。德国人通常在家里、汽车上、火车上、高铁上看书,而不在书店看书。

  “在德国,如果我上书店,通常是我要什么书,就买什么书。当然我也会问老板,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书。”

  胡春春则表示,和中国一样,德国同样是热爱读书的民族。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是中德在阅读上的差异之一。

  “目前中国人对于新技术比较好奇,所以经常用一些新技术手段,比如在手机上读书,这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阅读方式。”

  未来,纸质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越来越成为阅读的重要媒介。调查结果显示,在媒介接触时长中,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101.12分钟,传统纸质媒介则为21.05分钟。

  未来,纸质书会被电子书取代吗?

  “我喜欢手里的书跟我说话,它有味道,我可以触摸它。”

  顾彬表示,自己更喜欢纸质的书。但他也承认,德国的下一代,和现在的中国人一样,喜欢在手机上看书,他们同样是幸福的。

  胡春春则认为,任何媒介,不管书还是手机,它首先是一种直觉的体验,而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互相代替的。我们可以用电子阅读,但电子阅读的一个问题是,它是虚拟存在的。

  “如果有一天手机坏了,或是网络不行了,书就忽然不存在了,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件很令人恐慌的事情。”

  他同时表示,读书作为一种直觉的体验,阅读者可以在书上写字,可以来回看、来回翻,这些都是电子书提供不了的。

朱莹 摄

  仿佛不约而同地,顾彬和胡春春都选择了一整面墙高、堆得满满当当的书柜作为这次远程对谈的背景。谈到兴起时,胡春春还不止一次对着镜头“晒出”了桌上放着的书——既有顾彬《野蛮人来临:汉学何去何从?》中译本,也有记录中德人文交流一段佳话的《启蒙的艺术》。

  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当然,我也很佩服我的学生,他们直接用电子笔在他们的Pad、手机上写。我说你们真的好厉害,我就完全做不到。”胡春春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正式启动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在北京启动,大赛活动相关信息集中发布。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张国飞发布了本届大赛主题词“奋斗有我,新声绽放”,并介绍了大赛的主要创新亮点:打破专业类别限制,注重选手的综合素质考核;进一步提升文化...

    时间:04-23
  • 人民论坛网评 | 凝聚调查研究的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寄语,蕴藏着新时代青年奋斗的内驱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让青春蕴含强大的拼搏能量,让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用青年之力,深入开展...

    时间:04-23
  • 青海武警野战文艺小分队赴基层演出慰问新兵

      中新网西宁4月24日电(祁增蓓 张津梁 马文昌)暮春时节,武警青海总队野战文艺小分队走进新兵团,为新战友奉上了一台充满兵味、战味、趣味的文艺演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充溢着整个军营。  据介绍,本次演出以“奋斗青春,逐梦军旅”为主题,融合了情景朗诵、独唱合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多种表演形...

    时间:04-23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法治轨道上...

    时间:04-23
  • 浙江百名村支书沪上齐亮相 讲述浙江乡村的“诗与远方”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王题题)五一小长假已进入倒计时,如何计划一场赴浙江的乡村之旅?4月23日,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当天,由该厅主办的“春游浙里·大地欢歌”浙江百名村支书进上海乡村旅游推广活动在上海启动。  现场,浙江十一个地市的百余名村支书集体亮相该推广活动,并结合深入社区、高校...

    时间:04-23
  • 各界名人话青少年阅读:找寻数字时代的阅读新路径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张煜欢)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青春”青少年阅读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各界代表共同探讨阅读话题、讲述阅读故事、分享阅读方法,研究当下特别是数字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用书香陪伴青春、引领成长。  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10次被写入政府...

    时间:04-23
  • 周秉德忆周恩来家风:总理的侄女也不能高人一等

      中新网天津4月23日电 题:周秉德忆周恩来家风:总理的侄女也不能高人一等  作者孙玲玲 周亚强  “伯父没给我们留下任何财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家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身边人。”周秉德如是说。  4月22日,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应邀出席南开大学第六届周...

    时间:04-23
  •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好书

      今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也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读书多多益善,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书读完。对领导干部来说,工作千头万绪、日常事务繁忙,读书更要有选择、有重点。那么,领导干部应该选哪些“好书”来读呢?  有三个方面的...

    时间:04-23
  • 四川启动同乡社团骨干国情研习活动 展示“天府之国”新貌

      中新网成都4月23日电 (单鹏)“见证四川新发展·汇聚乡亲新力量”同乡社团骨干国情研习活动23日下午在成都启动。来自香港四川社团总会近百名义工骨干满怀乡情回到四川,细览“天府之国”新貌。  据悉,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委统战部和成都市委统战部共同主办。活动期间,义工骨干将赴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参...

    时间:04-23
  • 杭州三大车站打造“书香驿站” 为沿途旅客“精神充电”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张煜欢 朱凌捷)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在为期3天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在杭州东站、杭州南站、杭州西站三大火车站同步设置“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驿站”,为候车旅客提供“精神充电”。  走进杭州东站,...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