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张晓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023-04-20 16:09:44

来源:经济日报

  人类对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不断塑造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样态,深化着对现代化本质内涵和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应在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下准确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意蕴与当代价值,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格局的深远影响。

  引领超大规模人口国家迈向现代化,改写人类文明版图。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缔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当前,中国正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地加快实现现代化。14亿多人口迈入现代化社会,其整体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凸显了现代化价值取向的人民性。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世界提供新机遇,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将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昭示着中华民族将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更多智慧和方案。

  超越西方现代化实践和理论,拓展文明转型路径。各国各民族通往现代文明的路径本是多种多样的,然而,西方凭借其先发优势逐步建立起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垄断,使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仿佛只有效仿西方国家并采取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才能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自觉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内在缺陷,形成了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对人类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垄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并非拒绝西方的有益发展经验,而是批判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广泛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扬弃,以叠加发展的“并联式”现代化超越“串联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探索建立现代文明转型的新范式。

  推动世界现代化格局的重塑,深化文明秩序变革。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西方依靠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垄断全球资源、维系现代化发展动能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有力撼动了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开辟了新的前景。中国发展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长、人类文明进步力量的增长。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中华民族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文明基因,不断推动传统文明传承和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智慧和力量。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和国际社会的诸多复杂严峻挑战,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多元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深化对现代化路径多元性的认识,促进文明形态跃迁。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受缚于西方文明优越性和西方模式普适性等迷思,以西方文明发展道路的一元性遮蔽了人类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多元性和现代化本质内涵的普遍性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以全新的文明视野持续深化对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路径多元性的认识,有助于跨越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丰富和拓展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范畴提炼、理论建构和话语阐释,将不断突破西方文明观念的视野局限,加快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推动人类现代化的文明叙事重建。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本质内涵的阐释和升华,重新定义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引领文明形态向更高水平跃迁,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永续动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晓萌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华侨大学港澳台侨青年服务侨乡乡村振兴

      中新社厦门4月20日电 (杨伏山 谭磊 吴江辉)华侨大学建筑学院2022级新生黄彦凯和该校光明之城乡村振兴服务站的10余位青年师生,20日走进侨乡福建厦门集美灌口镇双岭村,开展实地调研,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斐济华侨,此行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黄彦凯第一次真正走进祖国的乡村,“祖国的乡村发展太好了...

    时间:04-20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

      中新社巴黎4月20日电 (记者 李洋)当地时间4月19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席主席格塔丘·恩吉达和法国蓝星安迪苏公司首席执行官、动物营养学专家让-马克·杜布朗颁发奖...

    时间:04-20
  • 13个国际湿地城市代表齐聚梁平 聚焦探讨湿地保护“中国智慧”

      中新网梁平4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20日,“绿色中国行”活动走进重庆梁平,期间举办的《绿色中国大讲堂》节目上,来自湖南常德、江苏常熟、山东东营、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宁夏银川、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等13个中国国际湿地城市的代表依次登台,...

    时间:04-20
  • “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正式启动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梁晓辉)4月20日,“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在“国际中文日”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同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了中海文明对话高端论坛。  该论坛聚焦中海文明交流务实合作,探讨“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的建设路径。来自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政府部门...

    时间:04-20
  • 焦点访谈:“老广交”新成色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因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被称为“中国第一展”。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就是我们说的广交会,4月15日在广州开幕,分三期持续举办至5月5日。这次广交会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全...

    时间:04-20
  • 天下一家|用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

      编者按: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习近平主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多次提及“天下一家”观点,为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

    时间:04-20
  • 合肥科学岛吹响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冲锋号”

      中新网合肥4月20日电 (吴兰 贺晓航)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对2022年做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进行表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董铺水库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合肥科学岛。...

    时间:04-20
  • 《金砖国家仲裁合作南沙共识》在广东发布

      中新社惠州4月20日电 (记者 方伟彬)4月20日,金砖国家仲裁合作论坛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仲裁机构代表共同签署并发布《金砖国家仲裁合作南沙共识》。  本次论坛吸引了金砖国家仲裁机构、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成员单位以及仲裁界、商界、学界代表参会。  广...

    时间:04-20
  • 汪文斌:欢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学中文,越来越多外国记者朋友用中文提问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张蔚然 黄钰钦)在第十四个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欢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中文,也欢迎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朋友们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能够用中文提问。  有记者提问,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我们注意到,近期...

    时间:04-20
  • 如何激活农村内需?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员详解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20日在北京表示,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激活农村内需对稳增长、扩内需作用非常显著。  曾衍德在当天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如是表述。  针对激活农村内需对稳增长、...

    时间:04-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