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大意义

2023-04-17 16:27:41

来源:求是网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回答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政治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大政治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实践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确保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越走越宽广。

  理论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的重大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题中之义,内在蕴含了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构建新安全格局,进一步拓展和升华了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实践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意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外部环境和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有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才能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才能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实现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互促共进;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世界意义

  构建新安全格局,彰显出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世界意义。

  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我国国家安全同国际安全大格局密不可分,我们既要做好自身国家安全工作,又要促进国际安全。

  构建新安全格局,要从“安全不可分割”、安全共同体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基本原则出发,摒弃“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对抗等旧观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安全格局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光明前景的方向,标志着人类国家安全治理的新进步,为那些既希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策划:刘名美 审核:李艳玲)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40多个省市对殡葬管理进行立法 保障群众“身后事”

      40多个省市对殡葬管理进行立法  推进殡葬改革保障群众“身后事”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4月1日,贵州省贵阳市民政局、贵阳市殡葬管理所组织9户逝者家庭赴天津市参加海葬活动;4月7日,在浙江省温州市第七次骨灰联合海葬活动上,150位逝者家属为自己的亲人报名,让...

    时间:04-18
  • 一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局良好

      春日融融,一座座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安徽凤凰山水库、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四川三坝水库、云南腾冲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为阔步向前的水利建设步伐写下生动注脚。  “2023年开年以来,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

    时间:04-18
  • 最新研究:145个影响身高的基因确定

      145个影响身高的基因确定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细胞基因组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基因的研究中,精确定位了145个“身高基因”,这些基因能调控儿童生长板中的软骨细胞,有望决定人的身高。  该研究负责人...

    时间:04-18
  • 我国高端超薄取向硅钢技术取得突破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记者日前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高端超薄取向硅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金属学会委员会评审鉴定后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国超薄取向硅钢年进口量约3000吨,价值超6亿元,不仅在特高...

    时间:04-18
  • 太空电梯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美梦吗

      【科幻开脑洞 科学找答案】  ◎实习记者 朱 玺  目前人类空间运输主要依靠火箭。虽然相关技术已足够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电梯,运输费用会降至每公斤几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电梯计划能够实现,人类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将降低,其中蕴含的巨大...

    时间:04-18
  • 地上地下搭起“通讯网”植物间交流无处不在

      【新知】  ◎本报记者 赵汉斌  自然界中,植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生物产生形式各异的互动。植物间通过地上和地下部分产生的挥发物以及利用根际分泌物进行交流互作,对此,科学家已进行了深入研究。  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强团队受...

    时间:04-18
  • 研究人员为老鼠开发迷宫实验 寻找大脑记忆存储“芯片”

      研究人员为老鼠开发迷宫实验  寻找大脑的记忆存储“芯片”   ◎宋闻凯 实习记者 朱 玺  无论是小朋友第一次记住回家的路,还是在朋友生日的时候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在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中,记忆无疑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

    时间:04-18
  • 我学者发现光驱动可编程胶体自组装新机制

      科技日报合肥4月17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彭晨晖教授团队,利用光驱动偶氮苯分子的协同效应诱导液晶分子的集体运动及重新排列,同时引发向列相中向错线的时空演变,从而实现了胶体颗粒的集体传递和可重构自组装。研究成果日前发表...

    时间:04-18
  • 新冠抗体“保护期”快到了,需再接种疫苗吗?专家解读

      新冠抗体“保护期”快到了,需再接种疫苗吗?   ◎本报记者 张佳星  “随着时间延长,新冠中和抗体在体内的滴度的确会慢慢降低。”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连攀在接受科技日报独家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有效防止再次感染,在体内抗体显著下降前再次接种新冠...

    时间:04-18
  • 王毅会见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17日在北京会见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  王毅表示,中老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要落实好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战略共识,弘扬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方愿与老方一道,维护好...

    时间:04-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