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华全媒+丨沙从哪来?为何回流?为何难“根治”?——今春沙尘天气频发三问

2023-04-14 21:03: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沙从哪来?为何回流?为何难“根治”?——今春沙尘天气频发三问

  黄垚、黄伟

  黄沙漫天、卷“沙”重来,这个春天,多地频繁受到沙尘天气困扰。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出现时间早,过程次数为近10年同期最多。

  据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介绍,目前正在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今年以来第二强。截至13日,本次过程影响覆盖20余个省(区、市),影响面积达到46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内蒙古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首发时间较常年偏早32天。”张碧辉说,从次数看,截至目前已出现8次,较常年同期偏多2次,为近10年来最多。

  沙尘天气发生频繁,“源源不断”的沙尘到底从何而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周春红表示,全球大气是连续的整体,起源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会影响欧洲,也会通过大西洋影响北美,而东北亚的沙尘暴会影响蒙古国、中国,向下游走会影响韩国和日本,也会往太平洋传输。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分析指出,近期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进一步增强。

  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今春内蒙古积雪主要覆盖在其东北部,3月以来内蒙古积雪覆盖面积约为23.9万平方公里,与2022年同期的66.5万平方公里相比明显偏小。同时,大部分区域的积雪覆盖日数与过去2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也显著偏小。

  “从积雪前期覆盖状况来说,不利于抑制沙尘源地起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首席王新说。

  同时,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今春前期气温回暖导致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在一定大风条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我国。

  监测显示,4月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过程载沙量相对较大,偏西风较强,影响我国的时间相对更长。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均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甚至福建北部均受到沙尘明显影响。

  按照以往的情况,沙尘南下入海后便一去不复返,但自11日夜间开始,它杀了个“回马枪”,北方多地遭遇沙尘二度影响。

  此次沙尘天气为何回流?

  专家表示,冷空气东移南下后,沙尘随气流一路直抵西北太平洋。但冷空气入海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受到高压后部偏东风影响,导致输送到西北太平洋上空的沙尘与中东部还未沉降的沙尘,在偏东风作用下又一路北上,再次传输到我国境内。此前沙尘回流多发生在东北地区,此次发生位置相较于以往偏南。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周末京津冀、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将减弱缓解,但西北地区等地仍将维持黄沙漫天的状态。此外,4月20日前,北方地区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沙尘将频繁出没。

  不少公众有疑问:沙尘天气给大家带来诸多困扰,为什么不能将其“根治”?

  张碧辉表示,沙尘天气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现象,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客观上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其对酸雨的中和、海洋的物质能量补充等都有一定作用。

  剧烈的沙尘天气通常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防沙治沙一直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周春红表示,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沙尘源区分布在发生变化。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沙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比如曾是重要沙源地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如今很少发生沙尘暴;但对于永久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来说,植被很难生存,沙尘暴仍时常出没。

  实践证明,人类可以通过“管理”沙漠、造林种草来减少沙尘暴影响。

  我国提出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内蒙古东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库布其沙漠及毛乌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绿洲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绿洲区、柴达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两江四河”河谷等7个区域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建设区域。

  专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暴这一全球性问题。

  “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启动后,我国积极支持并同蒙古国开展防治荒漠化项目合作,能更好帮助境外沙尘源地的植被恢复,减轻沙尘暴的危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三批3种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普及读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史竞男)为推动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公民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第三批3种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普及读本——《国家海外利益安全知识百问》《国家人工智能安全知识百问》《国家数据安全知识百问》...

    时间:04-15
  • 文明的坐标|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与青城...

    时间:04-15
  • 王毅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15日在北京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王毅表示,中国对外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

    时间:04-15
  • 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在当地广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东广大干...

    时间:04-15
  • 学习卡丨这件“头等大事”,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今天(4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9周年,也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  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一起学习↓   监制丨李浙  主...

    时间:04-15
  •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数据泄露事件仍呈现高发态势

      今天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记者从位于天津的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获悉,2023年第一季度,涉及我国的数据泄露事件仍呈现高发态势,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教育、卫健、金融等。其中,单次遭泄露数据量在10万至100万条区间内占比最高,...

    时间:04-15
  •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为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凡对公示对象持有异议者,请在5日内(4月18日17时前)通过电话或邮件反映(提倡实名反映问题)。  电话:010-68591891 68591892  邮箱:lmgongshi...

    时间:04-15
  • 王毅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2023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王毅表示,中国对外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二战后形成...

    时间:04-15
  • 山海关外 春潮澎湃—— “巡礼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辽宁篇”专题活动引发全网关注

      沈鼓转子车间里轰鸣的设备、罗阳先进事迹展中的感人故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火热生产场景……近几天,辽宁的“国之重器”不仅吸引30多位网络文明伙伴的目光,同时通过他们的视角和讲述,在网络上也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4月1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辽宁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沈阳、大连、营...

    时间:04-15
  • 携手实现地区持久安全与繁荣进步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涵盖坚持“三个尊重”“三个从不”,支持阿富汗温和稳健施政、和平重建、坚决有力打恐,呼吁加强反恐双多边合作,合作打击踞阿“三股势力”,敦促美国切实对阿富汗履约担责,反对域外势力干预渗透阿富汗,增进涉阿富汗问题国际地区协调,协助解决阿富...

    时间:04-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