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走进西双版纳,遇见70年“蝶变”美丽画卷

2023-04-13 22:0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双版纳4月13日电 题:走进西双版纳,遇见70年“蝶变”美丽画卷

  记者 缪超

  4月13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当地特别展出一幅长70米、宽2米,由多位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中国画山水长卷《大美西双版纳》,描绘出西双版纳州成立70周年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享发展成果的繁荣景象。

  追寻《大美西双版纳》山水画描绘的景象,记者走进西双版纳的城市乡村,又遇见另一幅70年“蝶变”的美丽画卷。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农村住房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从“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小康”

  “小时候,跟着父亲种地。烧一遍山坡,撒几把耐旱的谷子和苞谷(玉米),就等着收获……可以说是刀耕火种。”在古老的基诺族村寨巴坡村,76岁的老人阿七一边说着往事,一边向游客敬酒。早有了商品经济意识的他还不忘推销,“基诺族竹筒酒怎么样,买几瓶吧?”

  基诺族在中国仅有2万多人,主要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是中国最后一个被认定的民族,他们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小时候,巴坡村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刀耕火种、采集狩猎为生。”阿七告诉记者,巴坡村当时全是茅草房,人们靠天吃饭,饥一顿饱一顿,可谓一穷二白。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养殖业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为让基诺族尽快改变原始贫困状态,20世纪80年代,西双版纳州政府决定,以砂仁种植为起步产业,帮助基诺族发展经济。阿七回忆,在政府支持下,种植和售卖都有政策倾斜,基诺山乡成为砂仁种植基地,“靠谷子包谷之外的农作物,终于吃上了饱饭。”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基诺族凭借其独特的村落景观与民族文化,正在分享旅游经济红利。吃上“旅游饭”,再加上茶叶、橡胶、砂仁,他们的经济收入实现多元化,房子车子一家比一家好。2019年4月,基诺族宣告“整族脱贫”,从“最后定族”到“率先脱贫”。

  基诺族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的历史,正是西双版纳州各族人民70年奋斗的缩影。

  西双版纳州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万事待举,70年来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之志、劈波斩浪之力,把发展成果印刻在奋斗史册中。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757万元增至2022年的721亿元,增长4166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倍和290倍,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世界普洱茶最重要的原产地、闻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

  特别是2015年至2020年间,西双版纳实现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瘴疠之区”到“象”往之地

  “西双版纳昆虫种类繁多,是昆虫繁衍生息的天堂。”中村彰宏是专注昆虫研究的日本生态学家,2013年至今,他扎根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来自全球的生物学家们合作记录当地的昆虫多样性。

  中村彰宏带领团队构建了庞大的昆虫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不同海拔带分布的昆虫是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示物种。”他的研究成果,在为公众提供昆虫多样性数据的同时,还能用来量化诸如气候变化、原始生境向农业用地转化等人为干扰因素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我们不断吸收国际智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提供智力支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园外籍研究人员超过100人,致力于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放眼全球北纬21度地区,绝大部分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荒原。而中国的西双版纳州则是一片丛林幽幽、鸟兽欢腾的热带雨林。

  然而,历史上的西双版纳州,被认为是瘴疠之区、蛮荒之地。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教育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历经70年发展,西双版纳州乡村面貌和功能大幅改善,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率均达100%,小学阶段入学率提高到99.94%,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到92.46%,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加强,卫生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6.4岁提高到73.7岁。昔日的瘴疠之区、蛮荒之地,发展成为避寒胜地、宜居之乡。

  西双版纳州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率先在云南省实施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大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国家级、州(市)级、县级三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小区3个,总面积643.4万亩。当前,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34%,位于全国前列。

  2021年,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旅行,让西双版纳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传播到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由20世纪80年代的170多头增至300多头。

  如今,西双版纳州是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全球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无数人的“象”往之地。

  从“边疆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历史上,西双版纳是茶马古道起点之一。千百年来,出产自西双版纳的优质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远销海内外。”西双版纳茶叶企业大益集团副总裁曾新生说。

  自古以来,驮载着以普洱茶为主要商品的马帮从西双版纳出发,跨过澜沧江、怒江、红河,翻越横断山、哀牢山、喜马拉雅山,至南亚东南亚,开辟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由此,中国的茶树被引种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和大吉岭,随后又流入锡兰(斯里兰卡旧称)等地,成就了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香飘世界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医疗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茶马古道不仅是普洱茶运销之路、普洱茶文化传播之路,同时也亚洲文化的交流之路。”曾新生告诉记者,茶马古道的马铃声早已在西双版纳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大通道中老铁路、通向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直航东南亚多国的国际机场……

  在中国地图上看,西双版纳州位于西南边疆。但在亚洲地图上看,西双版纳州区位独特,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公里,“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西双版纳全境。

  但在西双版纳州成立初期,外贸、外资及口岸经济几乎空白。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国门口岸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西双版纳州依托沿边区位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谋划实施系列开放发展举措,先后获批6个国家级口岸,拥有10条边境通道通往周边国家,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水陆空铁”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的州市。

  2022年,全州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475.80亿元,全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776.15万吨,全州陆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及进出口货值均位居云南省前列。

  如今的西双版纳,已成为内联中国大西南、外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开放前沿。(完)

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展示的交通今昔对比照片。 成就展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移民管理局:五年来侦破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7.02万起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和移民管理机构共侦破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7.02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8.7万余人;依法查处“三非”外国人52.88万人次,对其中符合法定情形的35.1万人予以遣送出境。  据...

    时间:04-14
  • 青海省海西州政协原副主席、茫崖市原市委书记孔祥辉一审获刑13年

      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记者李宁)记者14日从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3日依法公开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协原副主席、茫崖市原市委书记孔祥辉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孔祥辉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200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10年至2019年1月,...

    时间:04-14
  • 郭志同志逝世

      新华社石家庄4月14日电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书记郭志同志,因病于2023年3月11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8岁。  郭志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郭志,1925年3月生,河北藁城人。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10月起先后任藁无县保...

    时间:04-14
  • (台青话融合)台青画家张益昇:水墨绘两岸千城 丹青与时代共振

      中新社成都4月14日电 题:台青画家张益昇:水墨绘两岸千城 丹青与时代共振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这里用岩片石料垒起聚落,历经百年巍然耸立,在乡村振兴中吸引游客如织,不正是‘人与建筑相互依存’的最好诠释吗?”近日,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任教的台湾画家张益昇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04-14
  • 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新论)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时间:04-14
  • 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把握历史主动的密切关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才能更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以更...

    时间:04-14
  • 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撒马尔罕宣言

      2023年4月13日,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举行。  中国、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外长和高级别官员出席会议。  在坦诚、务实、互信的氛围中,各方就阿富汗当前局势和未来走势进行了全面、深入、建设性的讨论,声明如下:  各方...

    时间:04-14
  • 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善于在精细中出彩(人民论坛)  “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经典名言阐述治国之道,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各领域治理精细化程度的跃升。立足...

    时间:04-14
  • 重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重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人民观点)  ——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③  本报评论部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

    时间:04-14
  • 云南:打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诗和远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云南:打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诗和远方”  新华社昆明4月13日电 题:云南:打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诗和远方”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严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时间:04-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