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宏观政策聚力 兜牢民生底线

2023-04-13 09:30:28

来源:人民日报

  宏观政策聚力 兜牢民生底线(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草木婆娑,鼓点锵锵。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曼听公园里的歌舞篝火晚会上,游客们跟随演员们欢快起舞。

  音乐响起,围坐在篝火旁的游客孙雪和大家一起放声歌唱。“在建水县坐了米轨小火车,看了多依树景区的梯田,还‘打卡’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星光夜市。”孙雪说,“这一趟,值!”

  公园的工作人员小玉介绍,前一阵子,公司资金链一度较为紧张,多亏了国家的税费减免政策和当地的纾困补助政策,保障了300多名员工工作稳定。今年以来,旅游业快速回暖,“游客从每天2000人迅速增加到上万人,带火了周边几百个商户,大家都在招人。”小玉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稳岗促就业,增加民生投入、优化公共服务。惠民政策的融融暖意,让铺展在大地上的民生画卷更加多彩动人。

  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推出“加强版”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让更多经营主体和新就业形态能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拔节生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

  ——政策协同发力,让企业“轻装前行”。

  “县里的政策真及时。”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久久丫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延鹏说,县里出台的惠企政策条条管用,特别是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向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这条,员工们都叫好。

  与时间赛跑!降低物流运输和企业办电成本,加强重点扩产企业包靠服务……山东省发布促进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第二批政策清单,距离第一批清单仅仅1个月零5天。

  拿出真金白银!强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降低企业用房成本……深圳推出“一揽子”中小微企业纾困专属政策,预计缓缴水电气、社会保险费、公积金资金规模12.5亿元左右。

  日前,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通过延政策、增信贷、降成本等措施,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财政部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人社部表示,将优化调整“降、缓、返、补”系列政策,助企纾困减压、稳岗扩岗。

  ——普惠金融提速,为企业“输血给养”。

  油烟机拆洗、电冰箱杀菌……河南省郑州市小伙儿韩书博通过“UU跑腿”APP接单,做起了家政服务员。他说:“活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

  “UU跑腿”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璐说,得益于郑州银行推出的普惠科技贷,公司“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迎刃而解,顺利开展家政业务,目前已帮助许多人实现灵活就业。

  各地拿出真招实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湖北设立规模5亿元的省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广西推动“桂惠贷”满足经营主体个性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持续增量、扩面、降价……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23年继续支持包括延期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稳步增长,同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和线上续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金融“活水”畅流,滋养经营主体,浇灌千家万户的希望。

  加大投入兜牢民生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

  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护佑民生安稳。

  ——节用裕民,千方百计保证“三保”支出。

  扎根山区小学5年多,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平岭小学教师徐学平心里很踏实:“这份职业,给了我梦想和责任,也让我的生活有保障。”目前,他和在县城任教的妻子每个月工资合计1万多元。3年来,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太湖县,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财政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确保教师、医务工作者工资发放。“今年我们继续压减非重点项目支出1240万元,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县财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账本”写满民生牵挂。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规模历年最大;中央财政将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范围,“一竿子插到底”,严格监控资金流向和流速。

  财政部负责人日前表示,2023年,将继续推动财力下沉,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接续有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河南省桐柏县安棚镇李湾村村民李修钦在自家茶园忙活:“国家政策好,不愁没钱挣。”李修钦前些年家境窘迫,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李湾村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下,他承包了一大片荒山,种植9亩茶叶,去年收入4万多元,今年准备再扩种10亩茶叶。

  桐柏县委和县政府确立了“中原茶乡”发展思路,到去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5.5万亩,各类茶企、专业合作社100余家,2300余户脱贫户、被监测户依靠茶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从脱贫路走上富裕路,政策接续发力。桐柏县今年将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再投入3300多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

  2022年10月,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力争达到60%。

  ——扩围提标,织密困难群众保障网。

  福建省漳州市市民杨幼忠发现低保金账户多了90元。“发的是临时价格补贴。我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三口都是低保对象,每个月能领1470元低保金。”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儿子考上了大学,一家人正为学费发愁时,5000元的区级临时救助款一解燃眉之急,“现在,我们一家人有温饱、更多了盼头。”

  失业保险政策扩围,大病救助标准提高,《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颁布……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山西省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扩展至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扩展至三、四级智力残疾人;山东临沂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取消大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广东中山加快推进“市+镇(街)+村(居)”三级网格化建设,为特殊困难老人“一站式”提供托管、助餐、保健康复等服务……民生“底线”加紧筑牢,政策温暖直抵人心。

  久久为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民生改善的脚步从未停歇。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获得感更充实。

  76岁的吴秀美,已经跟随丈夫从福建省仙游县农村老家搬到福州居住30年。当清洁工、做帮厨,在福州工作了十几年。退休16年后,她的养老金从每月55元涨到了如今的每月287元。

  福州自2019年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重点向高龄人员倾斜,吴秀美每月的养老金又多了一些。

  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上调,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妥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逐渐完善……这张覆盖14亿多人口的保障网越织越密实,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感更有保障

  “每餐两荤一素,想吃多少吃多少。”江西省遂川县枚江邵溪敬老食堂开饭,87岁的郭丙英对这一餐很满意,“大厨们照顾老人牙口不好,消化能力差,饭菜都做得很软烂。”

  近年来,遂川县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财政投入,蹚出了一条“民政出大头、县乡社区出小头、接受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路径,县里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开办(村)社区敬老食堂252个,覆盖率达到81.6%,解决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

  2022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144.05万人,普惠性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为84.96%;已建成县域医疗共同体近4000个,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大病不出县”目标基本实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参与、通力合作,丰富托育、养老等领域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新建文体小广场、送戏下乡、搭建城乡书房……各地纷纷亮出“民生实事清单”,桩桩件件,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也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瞩望未来,要继续做大经济蛋糕,增加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不断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人民日报 记者 曲哲涵 顾春 朱佩娴 刘晓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原标题: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蔡奇陪同考察  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时间:04-13
  •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黄毅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3年4月1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云南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黄毅受贿一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黄毅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2001年至2022年,被告人黄毅利用担任中共保山市委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时间:04-13
  • “蛟龙先锋”勇潜深蓝

      4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南部战区海军视察调研。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深化练兵备战,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南部战区海军守卫着美丽的南中国海,是一支历...

    时间:04-13
  • 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全国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矿、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涉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侦破了一大批重特...

    时间:04-13
  • 焦点访谈:中国路 跨海通衢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全球桥梁行业有这样一个共识:桥梁建设70年代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今天,中国桥梁数量约96万座,总长度约7.38万公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桥梁建筑之最,大多都在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一次次迭代创新,中国路桥基建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含义。今天我们就去粤...

    时间:04-13
  • 外媒记者畅游海南五指山,推广黎族文化我愿意!

      中国日报网4月13日电 4月12日,“2023中国有约”国际媒体采访团来到了藏在五指山深处的一座黎族村寨——毛纳村。在这里,你可以和黎族阿婆织一张黎锦,牵一只老黄牛走在稻田间,和黎族少女跳上一曲竹竿舞,再品上一杯浓郁醇香的大叶茶。  毛纳村以黎族文化和热带风情为主...

    时间:04-13
  •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湛江看“海”,关切这些“国之大者”

      广东湛江,三面环海,拥有1556公里海岸线,是一个和海很亲近的地方。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的首站,来到湛江。  海洋种业研发、海洋渔业发展、“海岸卫士”保护、海港建设,总书记关切这些“国之大者”,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

    时间:04-13
  • 中老铁路昆明—万象跨境客运列车正式开行 中方:为旅游等产业复苏按下“加速键”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今天(13日)上午,中老铁路昆明—万象跨境客运列车正式开行,两地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紧密和便利,你能否介绍更多情况?  汪文斌:正如你所提到的...

    时间:04-13
  • 汪文斌:支持也门问题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实现也门问题政治解决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谢雁冰 梁晓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日,沙特和阿曼联合派团赴也门萨那同胡塞组织进行谈判,寻求结束持续多年的也门冲突。昨天,沙特外交大臣接待了叙利亚外长访问沙特,是叙利亚危机爆发12年来叙利亚外长首次访问沙特。中方对此有何评...

    时间:04-13
  • 中方:希望德方不要将正常的商业合作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德国方面表示正在重新审查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码头的交易,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德务实合作建立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互利互惠共赢。德方对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码头的来龙去脉心知肚明,希望德...

    时间:04-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