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山陵园忆中山

2023-03-24 14:12: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3月24日电 题:中山陵园忆中山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清明前夕,白发苍苍的王省带着儿子、儿媳妇来到南京,将几摞用红绳精心包扎好的信件捐赠给南京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孙中山纪念馆)。

图为航拍南京中山陵。(资料图、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王省是南浔“四象八牛”后裔联谊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包裹之中,是121封家书,承载着王省家族几代人跨越海峡的家族记忆。“这些信件背后折射出两岸关系的起起落落。希望后人看到,两岸的隔阂只会对家庭造成痛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

  中新社记者日前探访中山陵,整个建筑群依紫金山而建,微雨过后云雾盘绕,静谧中更显气势磅礴。各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从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牌坊出发谒陵。

图为民众在南京中山陵参观。(资料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肇建共和憾仓促,毕生凝梦归金陵。孙中山59年人生岁月,戎马倥偬,辗转各地,在南京唯有短暂的92天。

  “吾死以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依孙中山先生遗愿,先生遗体于1929年6月1日奉安紫金山。据《总理奉安实录》记载,当时陵园内,广场旗杆降半旗志哀,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近一个世纪过去,偌大的陵园及文物遗存保护完好,域内植被茂密、草木葱茏。

  博爱牌坊、陵门、碑亭、祭堂等建筑群在紫金山中轴线上依次而建。陵墓建筑覆盖蓝色琉璃瓦。从空中俯瞰,似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图为南京中山陵。(资料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一批生前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仁人志士去世后,也葬于陵园内伴其左右,其中有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邓演达墓、范鸿仙墓等。

  参观者拾392级石阶,抵达祭堂。祭堂中央是孙中山汉白玉座像。孙中山先生手执长卷,目视前方。穿过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墓门进入圆形墓室,人们绕灵柩一周,凭吊瞻仰。

  是何情结和牵绊,让孙中山先生选择南京作为生命归宿?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告诉记者,先生在南京仅92天,却是肇建共和、梦想终偿的92天。辛亥革命,是其毕生事业的巅峰,亦留下遗志未竟的遗憾——临时大总统之位很快让位于袁世凯。而南京,是这一切的见证。

图为民众在南京中山陵参观。(资料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如今,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实业发展的诸多规划和宏愿已成为现实。振兴中华、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为后人所铭记,更激励着中华儿女。

  每年在孙中山诞辰日(11月12日)、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谒陵,是江苏省、南京市各界人士的传统。民革江苏省委会前副主委殷志强告诉中新社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个传统坚持了30多年。“两岸是命运共同体,是骨肉一家人。中山陵是两岸同胞记忆共系、情感共鸣之地。”

  迄今为止,连战、吴伯雄、江丙坤、洪秀柱、朱立伦、林丰正、蒋孝严、郝龙斌、萧万长等台湾政要和知名人士,及近300批次的台湾参访团体专程赴中山陵谒陵。

图为南京孙中山纪念馆。(资料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不少两岸年轻人在中山陵举办的交流活动中结识、结缘。中山陵不仅是两岸同胞、全球华人共同瞻仰的精神圣地,更是联结华夏儿女情感、沟通两岸亲情的纽带,增强两岸同胞认同感与凝聚力的一座“心桥”。

  孙中山纪念馆前,王省抚摸着家族几代人泛黄的家书,既有不舍,也是释然。沉默许久的他缓缓对记者说道,这里是家书最好的归宿。(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沪宁: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时间:03-24
  •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会议并讲话。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创作生产单位代表、主创代表,在京文学艺术家代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中央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等参加...

    时间:03-24
  • 中国启动“航空协同透视探测技术系统”项目 助力透视地球基础科研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3月24日发布消息说,由该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航空协同透视探测技术系统”项目当天在北京启动,将助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开展透视地球等基础科学研究。  “航空协同透视探测技术系统”项目负责人...

    时间:03-24
  • 福建漳州首船丙烯产品销往台湾

      中新网漳州3月24日电 (汪秋平)漳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24日披露,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古雷石化码头南15#泊位,一台装卸臂慢慢伸长外臂,对接中国籍液化汽船“平安源”轮集液口,顺利将丙烯产品输送到船上。  这是古雷石化公司首船丙烯产品共计约1650吨,历经20小时作业后,已启程销往台湾,这也是漳州市首船...

    时间:03-24
  • 刘国中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毫不放松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 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4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李强总理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新冠疫情和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着力加...

    时间:03-24
  • 王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纠偏

      (近观中国|访谈)王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纠偏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王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纠偏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在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的当下,如何推动全球发展,“...

    时间:03-24
  •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积极维护“拟上市企业”网络合法权益

      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以“拟上市企业”为试点,开展涉企网络侵权举报线下快速受理处置通道工作,依法依规协助处置了一批侵犯“拟上市企业”网络合法权益的虚假不实信息,为企业健康规范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针对一些企业因虚假不实信息影响上市融资的突出问题,举报中心...

    时间:03-24
  • 东西问丨张西平:如何在文明比较中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如何在文明比较中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  作者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首提全球文明倡议,他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

    时间:03-24
  • 赵乐际在广东调研时强调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做好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

      新华社广州3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3月21日至24日到广东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做...

    时间:03-24
  •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喻燕姣: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反映了怎样的宇宙观?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

    时间:03-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