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节约水 用好水(美丽中国)

2023-03-23 18:09:21

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水利部

  核心阅读

  节水既是节约资源,也是保护环境。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2023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同步启动。日前,记者来到宁夏银川、河北邢台、贵州遵义,探访缺水地区如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打开厨房的水龙头,清冽的水哗啦啦流出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二村,村民高发祥捧着水,痛快喝上两口。“水压大,水质清,直接喝也美得很。”高发祥说。

  宁夏银川——

  精细调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滨河家园二村离黄河不到一公里,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农村只能靠分散的小型扬水工程供水,不光自来水水压不稳、水质较差,还时常断水,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

  去年12月,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工程将原先沿黄河分散的小型扬水工程整合为集中扬水工程,并建成统一的供配水体系。至此,一渠黄河水被扬高送远,不仅让月牙湖乡等地的近11万人吃上好水,还将解决黄河东部近36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每年节约用水2800万立方米。

  在位于中线供水工程渠首的黄沙古渡泵站,灌溉管理平台的大屏幕滚动着流量、流速、管道压力等各种参数。“银川水资源极度短缺,跨流域集中调水十分重要。”中线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组副组长杨绍军说。

  鼠标轻点,渠道上的闸门开始缓缓打开。黄河水被抽入水泵,送到39米高的蓄水池中,随后流向十几公里之外的农田。“集中调水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关键就在于调水的精准度。”杨绍军说,整个中线供水工程超43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共设置了32处监控中心、2000多个监测点位,“通过智能管理平台,渠道上所有的泵站、水闸都能实现自动调节”。

  从“人控”到“数控”,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加入,水资源调配正变得更加精细、快捷。

  “水网联上互联网,灌溉就能更高效、更合理。从黄沙古渡泵站开始,沿途的各个渠道、支渠、蓄水池都是一张网管理,让水资源调配更加科学精准。”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调度中心副主任吴晓峰说,“通过远程数字化网络调度,整个渠系、调蓄水池都可以实现水量互补,旱能灌、涝能排。”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今年水利部将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河北邢台——

  统筹多种水源,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5000余亩小麦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与传统灌溉相比,可节约用水四成。”谈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沃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立欣露出笑容。

  “宁晋县年人均水资源量约57立方米,仅为全国年人均水资源量的2.7%。”宁晋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振合说,为向节水农业转型,宁晋县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旱作雨养等项目39个。

  地下水超采治理,拧紧农业水龙头是关键。河北通过大力发展滴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用水效率,稳定耕地季节性休耕规模,扩大旱作雨养种植面积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邢台发展适水农业,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56.44万亩。超采区节水作物种植实现全覆盖,河渠灌溉和井渠双灌面积达到233万亩,占该市耕地面积的25.3%。

  在充分利用当地水、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基础上,华北地区想方设法从外流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市七里河退水闸口,南水北调主河道的水以3立方米/秒的速度涌入七里河。

  “自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邢台供水22.85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12.25亿立方米。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受水区域地下水回补能力,实现浅层地下水总体采补平衡。”邢台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与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说。

  为推进河渠生态补水,邢台统筹利用引江水、水库水、外域水等多种水源,实现21条河道、144条渠道、271处坑塘全部有水,形成有水河(渠)2011公里。

  2018年以来,华北地区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其中253亿立方米用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置换;77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等48条河湖持续开展常态化补水和夏季集中补水,累计补水240亿立方米。据监测分析,补水河流入渗地下的水量累计超过100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今年,水利部将在重点区域探索实施深层地下水回补,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全面推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西辽河流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贵州遵义——

  完善工程建设,提升供水能力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难以想象,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遵义,吃水一度会成为难题。

  “没吃上自来水前,我们村就指望着马家沟水库,但水库库容不大,仅有1万立方米。夏天太阳一大,水库就会见底。”前些年,在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丁村村,村民朱德林没少为水发愁。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加之群众居住分散,人高水低的矛盾更为突出。2013年起,贵州开展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利用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在建水库工程2700余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万余处,全面提升了水安全保障能力。

  去年10月,耗资87万元、历时半年的丁村村农村供水工程正式竣工,村里家家户户通上水管、安上水表,一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水。

  “目前丁村村农村供水工程覆盖全村11个村民组600户2500余人用水,不但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种植养殖产业也能顺利开展。”汇川区农水服务中心主任蒋利梅说,丁村村还成立了管水委员会,共有2名主管水人员和11名分管水人员,负责全天候巡查与维护供水工程。

  截至目前,汇川区已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25个,覆盖人数34.4万人,集中供水率96.7%。同时,辖区内11个镇(街)搭建村级用水户协会103个,为每一个集中式供水工程配备水管员,其中公益性水管员72名,确保工程管护落地落实见效。

  “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多次发出节水护水倡议,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遵义市水务局水资源水保科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全市新开工水库18座,总库容1.79亿立方米,同时新增农村供水项目180个,这些工程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问题。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后,预计可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今年水利部将有序推进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加强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水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秦瑞杰 张腾扬 苏 滨 王 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打造数字博物馆,技术、人才一个不能少

      ◎实习记者 孙明源  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文博或者历史专业,但科技公司的人才往往是相关技术专业出身。如果要建设数字博物馆,就需要双方的合力,但他们在合作中往往由于对数字文博等的理解不同产生矛盾。只有培养出既了解博物馆业务又拥有技术能力的人才,这方面的难题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

    时间:03-24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回击西方诬蔑

      3月22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坚决回击西方国家抹黑诬蔑,揭批西方人权劣迹和虚伪面目。  中方表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坚持把14亿多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最大的人权,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中国...

    时间:03-24
  •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二审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二审稿”)修改情况的报告。从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强化网络保护责任、健全工作体系等角度,修订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规定。比如,在学校保护方面...

    时间:03-24
  • 元首外交 | 在这里,感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伟力

      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10年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时间:03-24
  • 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202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应约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就开展双边高层往来、促进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交换意见,达成新的共识。  王毅应询介绍了习近平主席访俄情况,表示这是两大邻国之间的一次重要访问,既是合作之旅,也是和平之旅。两国元首就拓...

    时间:03-24
  • 紧盯急难愁盼、防止作秀,多省份部署调查研究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搞层层陪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要求。  近期,多省份党政“一把手”密集就...

    时间:03-24
  • 全国两会后,书记省长频繁跨省“串门”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韦香惠)全国两会结束后,不少省份党政“一把手”密集展开地方调研,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省份的书记省长们还频繁“串门”,跨省学习考察,探讨区域协作。3月22日,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率领的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陪...

    时间:03-24
  • 【习声回响】 科技创新增加虹吸力 重庆跑出加“数”度

      习近平: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我们的虹吸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如我们先人所讲,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强不息。  这段话出自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8年3月1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某数字化企...

    时间:03-23
  • 【每日一习话】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习近平: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这段话出自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

    时间:03-23
  • 携手向未来!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制作:王宇峰 余星馨 王靖远 赵雪 王栋...

    时间:03-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