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姚旸:太保鼎如何讲述华夏文明脉络?

2023-03-20 19:4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天津3月20日电 题:太保鼎如何讲述华夏文明脉络?

  ——专访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现藏天津博物馆的太保鼎,收录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作为西周历史的见证,太保鼎无论是制作工艺亦或鼎内铭文,都能反映中国文化艺术乃至历史进程的点滴。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太保鼎发掘、流传、保存的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享誉世界的太保鼎是如何被发掘的?

  姚旸:太保鼎作为“梁山七器”之一,它的出土挖掘有着比较传奇的过程。

  首先“梁山七器”的定名来自清代。最早著述它的文献出自山东一位叫杨铎的学者。在他的《函青阁金石记》中提到,“济宁钟养田(衍培)近在寿张梁山下得古器七种:鼎三、彝一、盉一、尊一、甗一,此其一也,鲁公鼎、牺尊二器、已归曲阜孔庙。”钟养田是当地士绅,在梁山得到了七件古物,文中列出了器物的数量和基本名称但没有更多信息。

  “梁山七器”被发现后,受到很多收藏家和学者关注,经过后世学者的长期考证,掌握了更多可考资料,对于其出土时间也有了更精确的判定。学者发现,道光时期记载鲁西南地区金石铭文的《济宁金石志》中出现了“梁山七器”的相关内容,而这本书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可见在道光二十三年之前,“梁山七器”便已经出土并被人所知。

  近几年,根据山东博物馆发现的相关第一手文献资料显示,道光十六年,在济宁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梁山七器”的身影,所以它的发现出土不会晚于道光十六年。

“梁山七器”之一太保鼎。天津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太保鼎能留存于世,又经历过哪些波折?

  姚旸:“梁山七器”被发现后,由于时局动荡多有遗失,但太保鼎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它流传有序,从钟养田到李宗岱再到丁麐年,三代山东民间收藏家在云谲波诡的年代一直保护着太保鼎的安全。

  太保鼎与天津结缘,就要说到它的第四位收藏者民国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对金石考据颇有研究,又酷爱金石文物收藏。1917年,徐世昌从好友大学者柯劭忞处得到消息称,山东日照的丁氏家族要出售4件青铜重器,太保鼎、太师鼎、小克鼎及克钟,于是他便立刻联系了卖家并以重金收购,将其收藏在家中。

  1958年,徐世昌孙媳张秉慧将4件器物一同捐献国家,至今均收藏于天津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太保鼎被列为不可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可以说,徐世昌家族将太保鼎谨慎收藏、悉心保护,成就了“梁山七器”中唯一一件能留存在中国境内展出的文物藏品。徐世昌所著《水竹邨人集》中有一首《得鼎歌》,其中写到“儒生事业俎豆陈,文辞富赡仁义饱;今得四器列堂上,古色照人灿奎昴”,足见其对太保鼎的喜爱和尊重。

徐世昌作《得鼎歌》影印本。天津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太保鼎有鼎界“颜值担当”一说,所谓何来?

  姚旸:太保鼎鼎身不大,长30厘米左右,宽也只有20多厘米,但它四足修长,整个器型重心比较高。

  比喻成人,它就是典型的“窈窕淑鼎”大长腿,很容易和现代人的审美产生共鸣,所以很多人见过它都会觉得惊艳。

  它的纹饰也很特别。它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耳上的灵兽形象在商代的鼎中也是没有的。商代的鼎耳很简单,大多是简易花纹。从西周开始,鼎的纹饰开始发生变化,很多抽象的东西被具象出来,出现了各种灵兽形象。

  另一方面,太保鼎的腹部四面饰有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同时期的鼎,如成王鼎,用的是乳钉纹,就相对中规中矩。太保鼎的纹饰能看出,是经过进一步艺术加工和夸张的。

  而最为显著的是它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都极为罕见。

太保鼎鼎耳纹饰。天津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太保鼎上的铭文虽只有三字,但却有“一字千金”之称,为什么?

  姚旸:中国大约在4000多年前出现青铜器,进入青铜时代后,中国的青铜器制造发展迅猛。和西方相比,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是被纳入了礼制范畴。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祀礼制和保家卫国在当时同等重要。

  太保鼎的铸造年代为西周早期,鼎腹内壁铸有“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是官职名,负责监护与辅弼国君。《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史记·燕召公世家》又有“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之说。所以,考证可知,太保鼎为西周成王重臣召公奭所铸造。

太保鼎鼎内刻有三字铭文“太保铸”。天津博物馆供图

  鼎为礼器,太保鼎的出土也反映了中国青铜器是历史文化影响的重要缩影。之所以说鼎身上的三字铭文“一字千金”,首先,它明确了器物和太保召公之间的关系,是召公家族的收藏品。

  如果和“梁山七器”中其他几件青铜器做横向观察,可以从文献中发现,包括太保簋等5件器物都是由召公家族传承收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可以带领人们去认识早期西周的政治文化,认识召公的政治地位和他的历史作用。

  其次,铭文中“大保铸”三个字,“大”就是“太”,现在叫通假字。最有时代特点的是“铸”这个字,因为“铸”字铭文中很少出现,早年间铭文研究学者陈梦家先生一开始还认为鼎内的金文是“鬲”。

  后经专家学者们研究确认,“铸”字上半部分为金文“鬲”字,但它是商晚期到西周早期的写法,到西周中期“鬲”的写法已经变样,这个细节不仅反映出中国文字的衍化,也透露了太保鼎的产生时代。

太保鼎铭文影印。天津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太保鼎上的铭文如此珍贵,是否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姚旸:从西周开始,青铜器上的铭文有了重大转变。商朝人迷信鬼神,所以遇事会去占卜烧甲骨、看卜辞,不会以文记事。周朝在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周人更看重以人为本,不仅是关注人民的冷暖生活,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从信鬼神转变为关注苍生的活动,关注现实的生活。所以周人习惯把发生的重要事件,如祭祀、战争、自然天文等方面的情况记录下来。

  青铜器就成为记录这类事件的载体,所以西周之后的青铜器上会发现刻有越来越多的铭文,这也是商周青铜器之间的重要不同。

太保鼎侧身图。天津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对于太保鼎的保护,博物馆做过哪些工作

  姚旸:随着博物馆各方面实力的增强,对太保鼎的保护也越来越规范。我们定制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物柜,柜中的小环境恒温恒湿,以确保太保鼎在最适宜的温室环境中进行保护和展示。

  以科技力量加强文物保护是近年来博物馆的工作重点。通过科学监测,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对可能存在的病害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及时发现氧化危险。对任何可能危害文物安全的萌芽,都能做到采取科技手段进行干预,将病害风险降到最低。(完)

  受访者简介:

  姚旸,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获法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并为该校文学院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后。历任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现任天津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学术课题多项。先后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及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获评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五个一百”:这些感动你我的正能量瞬间

      时光流转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热泪盈眶、铭记于心,总有一股力量激励我们心怀美好、奋勇前行。平凡个体的奋斗、中国传奇的事迹、伟大国家的变迁、时代洪流的涌动,都在这里留下生动注脚,洋溢其中的每一份中国正能量,都像一滴水,折射出奋进中国的模样。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

    时间:03-21
  • 打法持续升级!“天网2023”行动正式启动

      记者昨天从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召开的会议上了解到,“天网2023”行动正式启动。  “天网2023”行动将推动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其中,国家监委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开展预防、打击利...

    时间:03-21
  • 台湾花莲县发生4.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21日09时45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51度,东经121.50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时间:03-21
  • 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纠治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

      为基层减负通知印发四年 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纠治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  深度关注 | 让干部轻装奋进  到今年3月,《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已印发四周年。  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

    时间:03-21
  • 修复退化湿地 一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加速推进

      农业面源污染拦截、修复退化湿地……一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加速推进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加速推进,给美丽中国添彩增绿。  今年,污染防治攻坚继续向纵深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下达2023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预算500多亿元。在江苏太湖西岸,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

    时间:03-21
  • 国家卫健委:新版出生医学证明4月1日启用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启用出生医学证明(第七版)的公告》,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服务,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启用统一制发的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第六版)签发日期截至2023年3月31日。自2023年4月1日起,启用...

    时间:03-21
  • 焦点访谈丨春风拂暖就业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1月至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围绕着稳就业、扩容量、提质量,各地想了不少办法帮扶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创业。在劳务...

    时间:03-21
  • 新华时评丨强化“问题导向” 深入调查研究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强化“问题导向” 深入调查研究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方案系统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要求直奔问题去,实行...

    时间:03-21
  • 中国新闻网严正声明

      近期,我网再次接到驻地方机构和相关单位反映,有不法分子仍在冒充中国新闻网的名义,伪造中国新闻网记者证、编辑证,驾乘车身印有“中国新闻网”及网址字样的车辆等,进行所谓新闻调查和采访等活动。多名不法分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置。为此,中国新闻网严正声明如下:  一、中国新闻网是中国新闻社旗下的...

    时间:03-21
  • 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状态新观察)  编者按:2020年,援疆干部第一次被安排到乡镇任职。天津援疆干部在乡镇挂职,与当地干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解决民生难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乡镇工作期间,这批援疆干部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什么难题?记者近期...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