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考古揭秘 制作兵马俑一共分几步?

2023-03-19 08:32:20

来源:央视新闻

披坚执锐、横扫六合,深埋地下两千余年,带给世界无穷震撼。最近两天,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发布,秦军使用什么样的兵器,如何排兵布阵之谜初步被解开的消息频上热搜。事实上,此次考古发掘,所解开的兵马俑千古谜团远不止于此。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究竟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兵马俑军阵庞大,如何保证个个质量合格?深埋地下,部分陶俑为何会变成碎片?发掘出土后,文物工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重新拼接修复的?让我们一起来看。

秦兵俑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兵马俑一号坑的此次发掘,进一步摸清楚了陶俑的制作流程。这支庞大的地下军队,每一个士兵,究竟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申茂盛:我们在发掘的过程中注意到,很多俑的胳膊都断了。有古人粘接的痕迹。为什么这么做?先做出大型之后就开始雕刻细部的铠甲,铠甲雕刻好之后再装胳膊,所以下面的铠甲就能够做出来。

从1974年发现至今,经过近50年的发掘、修复、研究,秦俑考古专家已明确,浩浩荡荡军阵中的兵俑,采用泥条盘筑法先塑型,借助模塑结合的工艺,完成兵俑制作。

而兵俑的头和双手单独做,精雕细琢后,再把双手插接进袖口、把头插接入领口。由于头部同样是先做大型,再对五官进行细致雕刻,因此呈现千人千面。从身躯到面部表情,细节到位,让秦俑充满个性与灵气,成为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艺术典范。

结合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种种现象,现在考古专家认为,陶俑的双臂也是单独制作,等陶俑躯干二次覆细泥,包括铠甲在内的细部雕饰完成后,再将双臂粘接上去,秦俑的制作程序进一步得到明确。

确保质量责任到人

何为“物勒工名”制?

秦兵俑千人千面,带给世人无穷的震撼,这与陶俑制作中遵循的“物勒工名”制度密不可分。究竟什么是“物勒工名”制?数量庞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又是如何确保件件质量合格的呢?

面对遗存下来的秦兵俑,在文物本体上发现制作者的名字,借助这种“名垂青史”的方式,现代人得以由物见人洞察历史,这得益于“物勒工名”制度。《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就是说在生产的器物上,必须刻上负责人或工匠的名字,专人专责,考察做工质量,质检不达标要受相应责罚。

据介绍,早在1978年一号坑发掘时,就清理出20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兵器,这件青铜戈,正面刻有“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詟,丞义、工窎”,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其含义是秦王嬴政三年,由丞相吕不韦最高督造。窎,就是制作这件兵器的工匠名字。物勒工名的器物,也成为考古专家判断兵马俑属于秦始皇时期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举办两岸民间论坛 冀往来正常化交流常态化

      新华社上海3月19日电(记者潘清)第三届海峡两岸民间论坛18日在上海举行。两岸嘉宾热议“新形势下两岸和平发展与民间交流”,期待两岸往来正常化、交流常态化。  论坛由上海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台湾青年联合会等协办。  台盟...

    时间:03-19
  • 新华社评论员: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宣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

    时间:03-19
  • 外国领导人祝贺我新一届领导人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又有一些国家领导人陆续通过致电致函等方式,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我再次向您致以最热烈祝贺。您在增进中国人民繁荣与福祉方面展现了真正非凡的领导力。菲律宾珍视同中国的关系,期待未来继续强化菲中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和地区和平...

    时间:03-19
  • 两岸学者对谈田野调查:从“看得到却想不到的”说起

      中新社泉州3月19日电 (记者 孙虹)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19日下午举办今年首场“知行大家谈”研学讲座,以“金门田野报告:看得到却想不到的”为题,邀请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陈益源展开互动交流。  作为此次讲座主讲人,陈益源自1990年起就开始从事金门民...

    时间:03-19
  • 多国专家:中国始终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派

      中新社怒江3月19日电 (熊佳欣)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19日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多国专家和驻华使节表示,中国始终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派,期待中国继续向世界分享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为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动力与机遇。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

    时间:03-19
  • 专访:“俄罗斯人民对习近平主席怀有崇高敬意”——访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

      新华社莫斯科3月19日电 专访:“俄罗斯人民对习近平主席怀有崇高敬意”——访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友谊勋章”获得者加林娜·库利科娃日前在莫斯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俄罗斯人民热切盼望老朋友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俄罗斯。她说,此次访问凸...

    时间:03-19
  • 【每日一习话】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  这段话出自2019年...

    时间:03-19
  • 时政Vlog丨开启中俄友谊之旅!打卡十年前的出镜地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第九次访问俄罗斯,也是他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这次访问被定义为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首站俄罗斯,距今整十年。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

    时间:03-19
  • 俄罗斯社会各界热切期盼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莫斯科3月18日电 题: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俄罗斯社会各界热切期盼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记者 陈汀 安晓萌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俄罗斯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近年来中俄关系的高水...

    时间:03-19
  •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成立 专家学者共议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谢雁冰)“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成立大会19日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带头人等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发言。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林...

    时间:03-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