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聚焦高质量发展|一粒种,一颗“芯”——推进种业振兴的“天津行动”

2023-03-17 19:10: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3月17日电题:一粒种,一颗“芯”——推进种业振兴的“天津行动”

  记者邵香云、白佳丽

  在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王璐将一份合格的种子“包装”进铝箔袋中,贴好二维码“身份证”后,小心封存;

  在天津市武清区小麦育种试验田里,育种家时晓伟蹲在田里观察着春小麦出苗情况,她参与新培育的5个强筋高产小麦品种正在参加区域试验;

  在天津市宁河区的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李桂元正忙着与老乡们讨论今年小站稻的种植计划,他期待优势良种再次打破去年的亩产纪录……

  春耕时节,津沽大地的田野上,育种人正开始新一年的忙碌。擘画发展蓝图,保护种质资源,选育自主品种,赋能产业发展……瞄准农业“芯片”,天津正奋力书写种业振兴的新答卷。

  保护,为了一粒好种子

  在天津市农科院,有一座特别的“种子银行”——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这里保存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4.7万余份种质资源。

  “有的是育种家历经漫长岁月培育而成,有的是在农民手中代代相传、留存下来,有的是科研工作者跋山涉水采集而来,十分珍贵。”在这里工作的“90后”王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份种子。

  在这座颇具科幻色彩的“种子银行”,王璐这样解释精心保存它们的原因,“科研人员培育一粒好种子,必须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生物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石。”

天津市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拍摄的种质资源库内景。(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过去,不少种质资源分散在育种家、农民、企业手中,一些种质资源甚至面临遗失风险。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椰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天津市农科院研究员孙德岭最能体会到保存一粒种的“难”。

  十多年前,由于条件有限,孙德岭与同事们选育出的种子存放在单位冷柜中。没想到碰上断电,孙德岭发现时,培育了十多年的种子早已发了霉。这位极富经验的育种专家“两眼一黑”,难过了许久。

  推动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为了更好地保存珍贵的、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2019年,天津决定建设一座贮存能力达40万份的种质资源库,并于去年10月正式运行。王璐说,有了这座种质资源库,一些资源甚至能够有效保存15年之久。

王璐正在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工作。(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心在资源库,人在田野里”,是同事们对天津市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徐石勇的描述。与王璐不同,他的工作是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扩繁更新、精准鉴定,为种业科研的核心突破打下基础。

  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的扩繁基地大棚里,徐石勇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份种质资源的长势。“这些都是被育种家或市场‘抛弃’的种子。”徐石勇说,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留存更多育种资源,今年他从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了330个数量较少的老品种进行扩繁,包括丝瓜、白菜、萝卜、黄瓜等,以备今后的育种需要。

  天津还出台《天津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加大种源保护力度。如今,10个涉农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2610家养殖场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全部完成,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9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的品种56个。除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外,天津市鲤鲫鱼水产种质资源场也建成并投入使用。

  “未来,天津种质资源库将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从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到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攻关到新品种的选育,为天津种业振兴赋能,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更好的天津粮、天津菜贡献力量。”天津市农科院院长程奕说。

  创新,攥紧农业“芯片”

  在耕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天津,如何端牢“中国饭碗”?20多年前,刚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时晓伟,怀着一腔热爱,开始在津沽的土地上寻找属于她的答案。

  “当时,国内的强筋小麦需求较大,但大部分却要依靠进口。即使有小规模种植,也达不到收购企业的要求。”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育种专家时晓伟回忆。

  优质小麦的短缺,制约着彼时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读书时就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时晓伟,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利用天津的气候优势,开始和同事们进行探索性尝试。

在天津市农科院,时晓伟(右)与课题组同事工作交流。(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刚开始时非常不顺利,种质资源的缺乏就先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时晓伟说,通过广泛搜集,团队筛选出了强筋小麦资源CSR17,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尝试培育。

  之后的两年时间,时晓伟大都泡在实验室和田间,看着小麦拔节又抽穗。终于,她精心培育的品种作为特用品种通过审定,定名为“津强1号”。

  “品质太好了,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时晓伟听到这句话时,喜极而泣。之后的20多年,团队不断提升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等,成功育出了15个强筋高产小麦品种,覆盖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累计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原粮每公斤售价比普通小麦高出10%到15%左右。

  一颗颗滚落在田间的汗珠,记录着成功背后的不易。早年因为没有小麦品质分析仪器,她与同事们只能靠牙齿咀嚼麦粒,再用拇指与食指测试面筋黏弹性。

  “一天嚼下来,下颌骨都疼!可以说,‘津强5号’与‘津强6号’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们用嘴巴完成的品质初步鉴定。”时晓伟说。

  “春争日,夏争时”,是时晓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总带着一种紧迫感的她,在育良种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寻良方”。

  为缩短选育时间,时晓伟与同事们改良了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在云南昆明、云南元谋建设了两个新的育种基地,利用三地不同的时空与气候差异进行穿梭育种,使传统的小麦育种从组配杂交组合到世代稳定的6年六代,缩短为3年八代,显著提高了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选育质量。

  创新,是时晓伟寻找的答案,更是天津种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业管理处处长齐志伟介绍,近年来,天津强化“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种业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天津市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组培室拍摄的花椰菜基因编辑再生植株。(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种源自主可控,关键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稻种“闯”出一片天,强筋春小麦品种可替代进口,花椰菜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并走出国门……“天津已形成以黄瓜、花椰菜等品种为主导的优势种业,‘夏雪’等菜花品种还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种羊、种鱼、种猪等畜牧水产育种不断取得新突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王学忠说。

  赋能,让产业做大做强

  从国外留学归来,张建芳选择回到家乡天津市宁河区,做了一名“新农人”。投身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个年轻的女孩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宁河人均耕地面积排全市第一,小站稻又是我国有名的优质水稻,我要把这两个亮点结合起来。”张建芳说。

  原产于天津的小站稻,在清末声名远播,后因天津水量减少而衰落。2018年,天津提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一场“水稻研发升级行动”打响。连续多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科研部门先后选育并审定通过了多个水稻品种。

张建芳正在检查产品。(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2020年,张建芳成为天津小站香米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并精心选中了亩产高、口感好的小站稻优质品种之一“金稻919”,播撒在了流转来的300多亩土地上。

  “当时‘金稻919’面市不久,一些稻农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相信好种子能帮我们打开销路。”张建芳说。

  从育秧、插秧、收割到打包、发货,张建芳从头学起,经过3年多的发展,已尝试种植多个小站稻新品种,与农户的订单种植面积也扩大到5万亩。好种子带来的好品质,让她生产的大米广受好评,2700余户农民在她的带动下增收致富。

  家住宁河区大北涧沽镇大北涧沽村的李桂元,就是张建芳的“订单户”。种地40多年,他在当地成立了天津市兄弟联合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面积达上千亩。

  “我们跟张建芳合作,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能到1500斤左右,一亩地能多赚200元,”李桂元喜上眉梢,“看着我们的收成好,去年全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300多亩。”

在天津市农科院,科研人员正开展黄瓜遗传转化筛选试验。(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近年来,天津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以优势良种为牵引,打造了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壮大了一批种业振兴骨干企业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刘军介绍,“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育种攻关十大优势企业之一,承担国家肉羊育种自主攻关任务;科润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黄瓜联合育种攻关任务;小站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对加快种业振兴作了专门部署,我们将扎实落实各项任务,筑牢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根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说。(完)

  记者:邵香云、白佳丽

  海报:方金洋、冯娟

  新华社天津分社

  (新华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一、免去李晓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亓玫(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于红(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文莱达鲁萨...

    时间:03-18
  • 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新华社记者  乌拉尔山巍峨屹立,伏尔加河蜿蜒向前,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将再次迎来尊贵的中国客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

    时间:03-18
  • 中国代表代表七十多个国家在人权理事会做共同发言就落实《世界人权宣言》提出明确主张

      新华社日内瓦3月17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17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上代表七十多个国家就《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作共同发言,就落实该宣言提出明确主张。  共同发言指出,《世界人权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深...

    时间:03-17
  • 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稳经济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改革开放专场

      3月17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 “稳经济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改革开放专场。省委改革办、省委台港澳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改革办室务会议成员、副主任林朝阳作新闻主发布,介绍了去年我省深化改革推动...

    时间:03-17
  • 中方:将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因时因势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作出更好安排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中方将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因时因势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作出更好安排。  有记者提问,自中国本周恢复签证申请以来,中国政府看到申请来华的旅客都有哪些需求?中方是否会采取新措施满足航班方面的需...

    时间:03-17
  •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分享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

    时间:03-17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三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三  新华社记者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作出部署。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

    时间:03-17
  • 人民日报评论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人民日报3月18日评论员文章: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

    时间:03-17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3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金国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通落实全国两...

    时间:03-17
  • 为做好“丫丫”饲养护理和运返,中国专家已抵达孟菲斯动物园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中国动物园协会网站消息,为做好大熊猫“丫丫”的饲养护理和运返工作,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中国专家组成员、北京动物园的兽医和饲养员已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16日抵达孟菲斯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两名工作人员在国内长期从事圈养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丰富的大熊猫饲养和诊疗经...

    时间:03-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