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我国科考队通过多方配合监测冰川变化共谋美丽生态家园

2023-03-15 20:02:0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西北研究院、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科考队,对黄河上游的阿尼玛卿山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

  在阿尼玛卿山唯格勒当雄冰川脚下,科考队员们正在指导当地牧民使用新设备对冰舌末端的位置进行标记和测量,对这处冰川的观测,当地牧民已经做了十五年。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川监测站长 何晓波:我们过来利用科学上的手段,然后结合他们15年以来的数据,希望能做一下至少15年的我们背后这一条冰川的变化,也能给当地的居民说清楚这条冰川是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我们如何保护这一块的东西。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玛卿山由13座山峰组成,大小冰川40余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涵养和调蓄作用。唯格勒当雄冰川位于阿尼玛卿山的东北部,是黄河流域最长的山谷冰川,长10.5公里,面积12.13平方公里。受气候变化影响,和去年一月相比,唯格勒当雄冰川仍在持续退缩。科考队员利用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对唯格勒当雄冰川冰面三维地形、冰舌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对冰川面积、冰面高程、物质平衡、冰川运动、水分来源等特征参数开展了监测和评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川监测站长 何晓波:第一是进行冰川的表面地形测量,像这台(仪器)叫三维地形扫描仪。另外通过无人机的数字摄影测量,从高空观测,再加上冰舌末端的定点搭建标靶,长时间的观测,我们就可以把2008年以来牧民和我们当地群众测量的东西,我们通过建模恢复,这个意义很大。这样的话,我们就拥有了15年的数据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这个是很棒的东西,很基础的数据。

  此次科考以“黄河上游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对该地区冰川及水资源动态变化、极端天气、周边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对三江源黄河源流域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暖影响阿尼玛卿冰川和当地生态系统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和预警器,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的消融和退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是除南北两极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区。科研人员也对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冰川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

  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阿尼玛卿南麓已多次发生冰崩,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22年8月9日。冰崩形成的碎屑流裹挟着泥沙碎石,在山脚下冲出了一道深沟,给下游乡镇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科考队对冰崩形成的地形地貌做了现场勘查,勘察发现随着阿尼玛卿冰川中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不断发育,未来阿尼玛卿冰川再次发生冰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青海极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永:据科学家的研究,青藏高原的温度升高0.5度,像这种典型的冰川的消融量就达到9%到23%,触目惊心。冰川这样发展下去,冰川失去了水源调节的作用,使它的调蓄功能渐渐地在减弱。

  在阿尼玛卿东南部,科考队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畜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研究。研究发现,在暖湿化背景下,当地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承载力有所增加。

  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赵新全:从目前看,这一片是青藏高原有代表性的一种植被类型,因为植被保护得相对比较好,这个地区这么多年来生物量是一个增加的过程,尤其近十年,所以说草地的承载力可能在范围之内。因为这里是阿尼玛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也是传统的牧民草场,所以我们也关注这个地区的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平衡,现在高兴的是,我们看到的野生动物比较多,有食草动物,像马鹿昨天看到了;今天这个山上的岩羊也不少,同时对面有一群牦牛。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家养动物跟野生动物能够和谐共存。

  此次考察内容包括水文、泥沙、河道河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冰川冻土、地形地貌等,将有利于进一步掌握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黄河高质量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黄河源区水-生态-环境演变与适应性保护对策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利好外贸企业 外汇局又一项服务全国范围试点推广

      记者日前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由外汇局牵头建设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一项服务——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已全国试点推广,为出口企业融资提供便捷高效新渠道。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是指出口企业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后,商业银行根据出口信用保险...

    时间:03-16
  • 把握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机遇(新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风险挑战,更要积极主动把握战略机遇。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专家文章,与广大读者一道增强发展信心,在把握机遇中战胜挑战,为全面建设社...

    时间:03-16
  • 经济运行企稳 预期加快好转(权威发布)

      核心阅读  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升,消费和投资都在改善……1至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市场预期加快好转。下一步,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

    时间:03-16
  • 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论坛)

      万里山河,万象更新。春天里,在海内外瞩目中,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两会...

    时间:03-16
  •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治聚焦)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严密法治“护航”生态环境、以精细化法治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云南省注重强化“三个定位”建设法治保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中央依法治国办对云南开展法治督察中,被通报为法治领域典型经验做法。  ...

    时间:03-16
  •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要点

      新华社权威速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要点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一起来看讲话要点。...

    时间:03-16
  • 习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会上,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时间:03-16
  • “国家账本”出炉,今年的钱这样花

      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有“国家账本”之称,既关系中国发展大事,也关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历来备受关注。今年的“国家账本”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体现积极财政...

    时间:03-16
  • 携手共绘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引发国际社会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携手共绘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在这...

    时间:03-16
  • 新华社评论员: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新华社评论员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