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网评】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复交,为化解国家间矛盾树立典范

2023-03-15 20:03:58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3月6日至10日,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晚,中国沙特伊朗三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在个别国家挑动阵营对抗、地区冲突仍在持续、全球安全赤字高企的背景下,这份三方声明无疑为动荡中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为战乱阴霾中的世界带来和平曙光,给困顿中的世界各国增添前行的动力。为此,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表声明,对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对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沙伊之间的睦邻关系对海湾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对中方促进沙伊之间对话的努力表示感谢。

  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分支的代表国家,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既夹杂着民族宗教的历史纠葛,也有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纷争,可谓复杂难解。2016年初,双方中断外交关系,正是一系列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因而,10日晚发表的三方联合声明,让国际社会在欣喜之余,也格外好奇——让这两个地区大国化干戈为玉帛,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致力于同包括沙伊在内的中东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与某些域外大国将中东视为自家“后院”,长期驻军以维护所谓“地区安全”,动辄以“民主”“人权”等自设标准对区域国家区分敌我不同,中国始终与包括沙特和伊朗在内的区域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自1990年正式建交以来,中国与沙特保持了密切的高层往来。2016年1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期间,中沙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伊两国建交于1971年,此后不管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毫不动摇发展同伊朗的友好关系。同样在2016年1月,中国与伊朗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沙特和伊朗的互利合作迈上了新台阶。202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为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2021年3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德黑兰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今年2月,中方又接待了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伊朗总统莱希。

  对于沙伊两国,中国都保持着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的外交关系,且近年来不断以务实合作为这种亲密关系赋予新的内涵。正如民间化解邻里纠纷的往往是双方共同的好友,中国与沙伊的紧密关系,为此次中方居间斡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是中东和平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在中东地区拉一派打一派,挑动宗教政治矛盾从中渔利不同,中国在中东不搞军事投射,不谋求特殊利益,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中东各国交往,视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为中方的利益所在。

  2018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为破解中东安全困境贡献中国方案。在不久前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和平也成为中国和区域国家合作的关键词。

  此前,为化解巴以争端,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在巴勒斯坦官方及和平人士中引发热烈反响。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特别指出,“四点主张”是创造性的,有助于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国也是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倡议者和行动派,在伊核协议谈判和最终签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贡献。在美国单方面退出全面协议之后,中方始终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推动协议恢复履行积极奔走,受到各方高度赞赏;为切实推进叙利亚问题的全面解决,中方提出“四点主张”,表明了中国对叙长治久安和发展振兴的殷切关注,受到叙利亚方面的充分认可。

  中国积极推动中东热点问题降温、解决,让沙伊两国相信,中国本次居中斡旋是出于真心,延续了其参与国际治理、处理中东问题的一贯做法。

  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沙伊握手言和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与西方长期以来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以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为实现路径的安全观念截然不同,中方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全球安全倡议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包括沙伊两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沙特海湾研究中心主席阿卜杜勒·阿齐兹评价称,中国提出的各类倡议获得中东各国普遍欢迎,中国智慧在中东愈发深入人心,地区国家与人民普遍期待中国在中东安全领域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主任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表示,各国应同中国这样真正寻求世界安全的大国一道,维护人类的尊严与平等,追求可持续的全球安全。

  沙伊双方在北京举行会谈,以及达成三方联合声明,与全球安全倡议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的内容相一致。声明中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与全球安全倡议相吻合。可见,中方倡议为双方的劝和促谈乃至达成和解,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发表评论称,中国的斡旋促成了一项中东外交突破,沙伊达成的协议为全球安全倡议增添了实质内容。

  大道至简,践之于行。此次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为化解国家间矛盾,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也证明了所谓“中东问题无解”是个伪命题。只要双方带着诚意而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就一定能谈出看似遥不可及的和平。(中国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利好外贸企业 外汇局又一项服务全国范围试点推广

      记者日前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由外汇局牵头建设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一项服务——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已全国试点推广,为出口企业融资提供便捷高效新渠道。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是指出口企业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后,商业银行根据出口信用保险...

    时间:03-16
  • 把握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机遇(新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风险挑战,更要积极主动把握战略机遇。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专家文章,与广大读者一道增强发展信心,在把握机遇中战胜挑战,为全面建设社...

    时间:03-16
  • 经济运行企稳 预期加快好转(权威发布)

      核心阅读  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升,消费和投资都在改善……1至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市场预期加快好转。下一步,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

    时间:03-16
  • 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论坛)

      万里山河,万象更新。春天里,在海内外瞩目中,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两会...

    时间:03-16
  •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治聚焦)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严密法治“护航”生态环境、以精细化法治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云南省注重强化“三个定位”建设法治保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中央依法治国办对云南开展法治督察中,被通报为法治领域典型经验做法。  ...

    时间:03-16
  •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要点

      新华社权威速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要点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一起来看讲话要点。...

    时间:03-16
  • 习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会上,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时间:03-16
  • “国家账本”出炉,今年的钱这样花

      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有“国家账本”之称,既关系中国发展大事,也关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历来备受关注。今年的“国家账本”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体现积极财政...

    时间:03-16
  • 携手共绘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引发国际社会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携手共绘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在这...

    时间:03-16
  • 新华社评论员: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新华社评论员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