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第一观察|从四个维度领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庄严宣示

2023-03-15 09:22:57

来源:新华社

  13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主题做出庄严宣示。

  讲话坚守人民立场、坚定历史自信、彰显使命担当,这些都是实现强国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讲话还鲜明提出五个“要”和一个“必须”,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坚守人民立场——

  “人民”再次成为关键词。讲话开宗明义:“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

  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始终坚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是绝对的高频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深入人心的肺腑之言,彰显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

  面向新征程使命任务,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进一步指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席话,深刻揭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目的也是一切为了人民。

  坚定历史自信——

  讲话回望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在建党百年庆典、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党的二十大等一系列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新时代十年等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历史时间。

  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发展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植于这些历史时间,积淀出深厚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熔铸了这个政党、国家、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强大底气。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维度指引现实和未来,就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不管前路有多少风险挑战、惊涛骇浪,都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

  彰显使命担当——

  “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坦荡自信的宣示、重若千钧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绝不辜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迎战大战大考到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心怀家国、夙夜在公。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大在于梦想之伟大,重在于工作之繁重、在于人民之重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接力跑”,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习近平总书记信念不渝、话语铿锵,彰显大党大国领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毅然担当。

  指引前进方向——

  讲话中,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要”和一个“必须”的重要遵循。

  “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是硬道理。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必须紧紧依靠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谋高质量发展,谋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谋科技自立自强,谋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谋生态的改善、谋全体人民共享。

  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关注点在人民、落脚点在人民,才能书写好新征程上人民满意的答卷。

  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一方面有明显短板,都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台湾的前途命运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系于强国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港澳台同胞一个也不能少。顺应历史大势,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向同行,就一定能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会极大地改变中国,还会深刻地影响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桥梁和纽带,把民族复兴与全人类前途命运紧密联结起来。走好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将改变“国强必霸”的逻辑,真正造福中国、利好世界

  最后,一个“必须”即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才有了坚强保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地球“内心”最深处:或是“铁石心肠”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牛荷  发于2023.3.13总第108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月22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通过测量地震波穿过地球内核的速度,发现地球最内核可能是一个半径约650千米的铁球,且与地球内核的外层分离。  今年1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

    时间:03-15
  • 大陆自3月15日起恢复台湾地区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中新网3月15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3月15日表示,2022年6月,大陆海关在台湾地区输大陆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基于生物安全风险防范的考虑,海关总署自2022年8月3日起暂停了台湾地区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大陆已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所有进口...

    时间:03-15
  • 今起,扩大开放!试点恢复!

      3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决定自3月15日起,扩大开放公民出境团队游国家试点范围,为出境旅游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  汪文斌介绍,前段时间,我们在部分国家试点恢复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总体实施情况良好。近期,中国疫情保持平稳态势,民众出境旅游需求上升,多国盼望中国游客...

    时间:03-15
  • 国家卫健委拟规范家庭托育点: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近日就《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称为《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到,家庭托育点,是指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以下简称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场所,且...

    时间:03-15
  • 连心|带动更多青年扎根“三农” 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魏巧。  魏巧来自江苏镇江一家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她和爱人一个是土壤学硕士,一个是农学博士。“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镇...

    时间:03-15
  • 台胞“登陆”培育虫草 在美丽乡村深耕大健康产业

      中新网台州3月15日电 题:台胞“登陆”培育虫草 在美丽乡村深耕大健康产业  作者 傅飞扬  3月,天气渐暖,坐落于群山环抱处的浙江台州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下称:台创园)生机盎然。2021年,出生于台湾桃园的林文礼来到仙居,投身自己兴趣浓厚的大健康产业。  林文礼与大陆结缘已久。20世纪90年代,众多...

    时间:03-15
  • 马毅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马毅民同志,因病于2023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马毅民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马毅民,1934年6月生于山西交城。1950年12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至1969年3月先后...

    时间:03-15
  • 上合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中新网3月15日电 日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部分专家在京召开座谈会。会议认为推动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与发展,要在制度对接、搭建平台、创新模式、汇聚产业、做强主体等方面下功夫。扎实下好制度型开放这盘棋,深度融入国家高水平开放全局,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国家...

    时间:03-15
  • 厦门营商环境优化 台企发展增信心

      (台海观澜)厦门营商环境优化 台企发展增信心  中新社厦门3月15日电 (江肖玮 章冬娇 黄晓畅)“大陆惠台政策在厦门落地,特别是不断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正在吸引更多台企落户厦门。”台湾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金融...

    时间:03-15
  • 我国实现多个领域新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恢复加速,在油气、光电等领域,我国实现多项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打破亚洲陆上垂深最深千吨井纪录  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施的“深地工程”再获重大突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顺北84斜井,垂直钻井深度已突破8937.77米,成为当今亚洲陆地上,垂直深度最深的千吨井。...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