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陕西发布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3-03-15 10:06:24

来源:光明日报

  陕西省考古学会日前发布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成功入选,泾阳蒋刘遗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咸阳北城墓地三处考古新发现入围此次评选。

  洛南夜塬遗址: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的轨迹

  夜塬遗址发现于2011年,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处在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考古发掘了位于近水向阳、堆积最厚、出露遗物最丰富岗地东南部,总计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经研究,夜塬遗址下部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第36层在不晚于距今11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便已形成。

  夜塬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物,获得了盆地内深度最大、序列最完整的地层剖面,对于建立洛南盆地的标准地层剖面、构建旧石器遗址年代序列、研究不同时期古人类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通过此次发掘,洛南盆地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史,将洛南盆地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至少延伸了30万年,使得洛南盆地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同时,再次发现有层位关系清晰、种类和数量较多的阿舍利类型石器组合,初步证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与阿舍利技术更可能为不同时期人群所掌握的石器技术,反映了中更新世晚期一次重要的人群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事件。

  旬邑西头遗址:为寻找“豳”与“豳师”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2022年度考古所见城址、建筑基址、冶铜遗存、大型围沟墓地,与2018至2021年发掘所见的西周坑状储粮遗迹、大型储水坑及先周时期居址等一系列发现,为全面揭示西头遗址商周时期的聚落布局、人群构成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头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为西头遗址商周时期聚落布局、人群构成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学材料,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周文明起源与发展模式、寻找文献所载“豳”与“豳师”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秦汉栎阳城遗址:目前发现并确定的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

  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据文献记载,栎阳自秦献公二年迁都栎阳,到孝公十一年迁都咸阳为秦都34年,其间秦人再次开展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秦末楚汉,栎阳先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后为汉王刘邦之都。汉初刘邦先以栎阳为都,栎阳是大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

  2021年—2022年度在三号古城开展的三号、十一号建筑清理,第一次完整揭示出该时期宫城核心区主要建筑,对深入开展战国秦汉建筑研究有重要价值。通过发掘确定,通过三号建筑东侧南北台阶存在一条贯穿三号古城核心建筑的南北向轴线,是目前发现并确定的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而在三号建筑发掘清理的半地下建筑和厕所,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同类遗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迄今为止在浐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古桥

  2022年9月起,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发掘中发现桥桩874根,宗地范围内桥体残长74.64米,宽20.54米,桥桩基本上成排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方向156度。这是迄今为止在浐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古桥,东西跨度大,南北宽度宽,桥桩密集,是汉代高等级桥梁的代表,为研究汉代桥梁构造及修补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西安三殿汉代古桥正对西汉薄太后南陵及汉文帝霸陵,是帝陵营建这一汉代重大国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位于南陵、霸陵与汉长安城之间,为研究汉代道路交通路线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文献“南陵桥坏,衣冠道绝”的记载,推测其可能为“南陵桥”,为进一步寻找文帝“顾成庙”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西汉衣冠道及早期陵庙制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

  隋唐朱雀大街是连接皇城朱雀门与外郭城明德门的南北向大街,北与承天门大街相通,又称“天街”,是贯穿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小雁塔西北角工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等遗址,总计发现隋唐至明清各类遗迹2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350余件。

  据考古实测,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的中桥恰位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中轴线上,与明德门五门道的中门道南北相对。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位于皇城朱雀门1200多米外,与朱雀门和明德门遥相呼应,是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体现了大唐威仪,对于隋唐长安城形制布局及礼仪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朱雀大街的宽度,文献记载“广百步”,折合今150米。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考古勘探资料,朱雀大街的宽度在150米至155米。本次发掘的五桥并列遗址,中桥中轴线与朱雀大街东侧水沟西岸相距63.5米,据此推算朱雀大街的实际宽度约130米,与社科院考古所近年根据明德门附近考古推测的数据大致相当。

  靖边清平堡遗址: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清平堡遗址(修建于明成化十一年,弃置于康熙年间)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

  清平堡是首次对中国长城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三年来,在清平堡遗址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的寺院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通过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明确了长城修建时军事控御与商贸交流并重的主观定位,也明确了长城在使用过程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曾是长城两侧的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场所,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本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地球“内心”最深处:或是“铁石心肠”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牛荷  发于2023.3.13总第108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月22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通过测量地震波穿过地球内核的速度,发现地球最内核可能是一个半径约650千米的铁球,且与地球内核的外层分离。  今年1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

    时间:03-15
  • 大陆自3月15日起恢复台湾地区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中新网3月15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3月15日表示,2022年6月,大陆海关在台湾地区输大陆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基于生物安全风险防范的考虑,海关总署自2022年8月3日起暂停了台湾地区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大陆已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所有进口...

    时间:03-15
  • 今起,扩大开放!试点恢复!

      3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决定自3月15日起,扩大开放公民出境团队游国家试点范围,为出境旅游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  汪文斌介绍,前段时间,我们在部分国家试点恢复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总体实施情况良好。近期,中国疫情保持平稳态势,民众出境旅游需求上升,多国盼望中国游客...

    时间:03-15
  • 国家卫健委拟规范家庭托育点: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近日就《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称为《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到,家庭托育点,是指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以下简称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场所,且...

    时间:03-15
  • 连心|带动更多青年扎根“三农” 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魏巧。  魏巧来自江苏镇江一家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她和爱人一个是土壤学硕士,一个是农学博士。“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镇...

    时间:03-15
  • 台胞“登陆”培育虫草 在美丽乡村深耕大健康产业

      中新网台州3月15日电 题:台胞“登陆”培育虫草 在美丽乡村深耕大健康产业  作者 傅飞扬  3月,天气渐暖,坐落于群山环抱处的浙江台州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下称:台创园)生机盎然。2021年,出生于台湾桃园的林文礼来到仙居,投身自己兴趣浓厚的大健康产业。  林文礼与大陆结缘已久。20世纪90年代,众多...

    时间:03-15
  • 马毅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马毅民同志,因病于2023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马毅民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马毅民,1934年6月生于山西交城。1950年12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至1969年3月先后...

    时间:03-15
  • 上合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中新网3月15日电 日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部分专家在京召开座谈会。会议认为推动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与发展,要在制度对接、搭建平台、创新模式、汇聚产业、做强主体等方面下功夫。扎实下好制度型开放这盘棋,深度融入国家高水平开放全局,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国家...

    时间:03-15
  • 厦门营商环境优化 台企发展增信心

      (台海观澜)厦门营商环境优化 台企发展增信心  中新社厦门3月15日电 (江肖玮 章冬娇 黄晓畅)“大陆惠台政策在厦门落地,特别是不断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正在吸引更多台企落户厦门。”台湾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金融...

    时间:03-15
  • 我国实现多个领域新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恢复加速,在油气、光电等领域,我国实现多项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打破亚洲陆上垂深最深千吨井纪录  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施的“深地工程”再获重大突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顺北84斜井,垂直钻井深度已突破8937.77米,成为当今亚洲陆地上,垂直深度最深的千吨井。...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