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朱塞佩·雷巴尔迪:千年“天宫”梦圆,中国如何助益全球太空探索?

2023-03-14 19:08: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千年“天宫”梦圆,中国如何助益全球太空探索?

  ——专访月球村协会主席朱塞佩·雷巴尔迪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近期在北京展出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向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几代中国航天人耗时三十年,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千年“天宫”梦圆,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合作有何意义?未来将如何助益全球空间科学研究?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对后续载人登月又有何帮助?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月球村协会主席朱塞佩·雷巴尔迪(Giuseppe Reibaldi),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空间站的全球角色。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国空间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独立建成空间站,这对全球航天探索有何意义?

  雷巴尔迪:中国空间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在短时间内很快便建成。国际空间站历时十多年才正式建成,其结构相对更为复杂。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的体积更小、更紧凑。中国空间站用少量的发射次数便完成三舱组建。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好空间站,这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2023年2月,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上观看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空间站组合体模型。陈晓根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空间站被外界看作是中国探索深空的“前哨”,空间站建成对未来中国开展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有何帮助?

  雷巴尔迪:尽管中国航天员已在近20年前成功进入太空,但中国确实还需要积累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和空间站运营的经验。

  至于开展探月研究,大家都知道在太空中生存充满挑战,因此中国需要先学习如何在近地轨道开展空间站运营和航天员生存。近地轨道的生存探索是载人登月的第一步。之前中国航天员完成了短期和中期在轨驻留,空间站建成后,中国可以积累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经验,为载人登月奠定基础。

2023年2月,“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侯宇 摄

  中国空间站为国际空间科学合作提供新平台

  中新社记者: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合作,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空间站开展中外实验合作对人类探索太空有何帮助?

  雷巴尔迪: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更具连续性。中国已和联合国达成协议,面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这些合作不仅面向主要航天大国,还面向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它们还没能充分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来。

  国际空间站已运行20多年,但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的实验数量依然有限。中国空间站可通过重复一些国际空间站过去曾开展过的科学实验,增加统计样本和数据,得到更可靠的结果。我希望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和未来的商业化空间站在科学层面能形成互补。

2022年11月,广东省珠海市,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展出的“中国空间站”模型(1:1)内部。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对国外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合作持欢迎态度,您认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在国际合作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尝试和努力?

  雷巴尔迪:中国空间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中国有句话叫“少说多做”,但我认为应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

  开放合作非常重要,包括向公众开放,可以激发公众甚至国家层面的兴趣。现阶段,中国航天员常和中国民众交流,未来如果想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员可以向中国以外更广泛的受众,就空间站的工作生活进行互动交流。

2022年10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刘洋在中国空间站举行的“天宫课堂”第三课中展示太空水稻种子。瞿宏伦 摄

  中新社记者:您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35年,如何看待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雷巴尔迪:正如你所说,我曾以不同身份在欧洲航天局工作了35年。在过去16年里,我主要为国际空间站项目工作,遗憾的是在此期间我还没机会和中国航天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合作。

  一些欧洲宇航员曾在中国参加过初步培训。近期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很活跃,她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时,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中国古文。在我看来,中国是月球和近地轨道探索等空间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许多国家渴望和中国开展航天合作。

  国际社会应和平利用月球资源

  中新社记者: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预计2030年左右具备将中国人送上月球的能力。您认为中国载人登月还需克服哪些困难?

  雷巴尔迪: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影响人类能否载人登月的因素之一。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从而将探测器和航天员送上月球。

  载人登月任务不应只实施一两次,而应是可持续的,特别是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不管是哪个国家登陆月球,不应只是为了在月球插上各自的国旗,而应用更开阔的思维去发展地月经济

2021年9月,广东省珠海市,观众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观看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实物。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提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将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勘察选址。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面临哪些难点?需要突破哪些技术?

  雷巴尔迪:中国倡议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将与俄罗斯合作建设,目前来看它是一个无人的科研探测项目。与正在进行的探月任务相比,国际月球科研站将取得巨大进步。事实上,中国已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月球村协会主席,我们与全球的月球相关研究者打交道,也希望中国同行能分享更多探月的相关信息,和国际同行开展更多合作交流。

  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面临众多挑战,尤其是在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月球环境是复杂的,月球科研探测面临诸多困难。但相比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已掌握探月的相关技术,中国的月球车仍在月面上运行,这也验证了中国探月技术。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一个以探测器为主的科研基地,也可为中国载人登月做准备。这些探测器将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并有望成为未来“月球村”的起点。“月球村”并非某个国家的月球基地,而是国际社会共同和平利用月球资源的基地。

2021年9月,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展出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在推进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美国也计划在月球轨道上建设“深空门户”太空港。未来国际社会应如何开展探月合作?

  雷巴尔迪:不少航天大国都有他们各自的探月计划。对月球村协会而言,我们致力于让各方相互沟通、加强合作。在我看来,国际社会在太空领域开展合作是必要的。尽管每个国家都有各自计划,但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各国可以相互沟通。在月球探测领域,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对话协调机制。

  在这一方面,月球村协会一直很活跃。我们准备了大量材料,并将其带到联合国,以开展相关的讨论。中国国际上月球与深空探测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希望中国能积极参与其中。(完)

  受访者简介:

  朱塞佩·雷巴尔迪(Giuseppe Reibaldi),月球村协会主席、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执行秘书,高级空间政策顾问。他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35年(1977-2012),2013年起还担任国际宇航科学院载人航天部主任,出版作品100多部。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就比政府部门禁用TikTok答问

      3月14日,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发言人就比政府部门禁用TikTok答问。  问:近期,比联邦政府宣布,出于信息安全考虑,TikTok将被暂时禁止在比联邦政府拥有或支付的设备上使用,并呼吁地区、省和地方政府实施类似的禁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比方相关声明。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遵守国际规...

    时间:03-15
  • 国家监委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希出席 刘金国主持并监誓

      3月14日,按照宪法规定,国家监委举行国家监委副主任、委员宪法宣誓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刘金国主持并监誓。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喻红秋、傅奎、孙新阳、刘学新、张福海,国家监委委员王爱文、王鸿津、许罗德、李欣然...

    时间:03-15
  • 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全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信心满怀奋进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3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

    时间:03-15
  • 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刘健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

    时间:03-15
  • 农业农村部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进一步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此次调整后,北纬35度至北纬26度30分之间的黄海和东海海域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4种类型渔船休渔时间将延长。  据了解,与2021年发布实施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相比,此次调...

    时间:03-14
  •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人民日报3月15日评论员文章: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时间:03-14
  • 速递两会好声音 搭建交流直通车——国办工作人员旁听2023年全国两会扫描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速递两会好声音 搭建交流直通车——国办工作人员旁听2023年全国两会扫描  新华社记者  梳理近66万字两会简报和网络小程序留言,旁听人大、政协会议170余场,形成约17万字现场听会记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继续开展旁听全国两会工作,及时高效梳理汇总和转办...

    时间:03-14
  • (两会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3月5日,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

    时间:03-14
  • 王毅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卢胡特通电话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应约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通电话。  王毅感谢佐科总统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国家主席,这体现了两国元首之间的高度互信和中印尼关系的高水平。王毅说,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

    时间:03-14
  • 台湾少数民族代表云南行:“被脱贫民众由内而外的变化打动”

      中新社昆明3月14日电 (记者 胡远航)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协会理事长孔文吉带队的38人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14日结束为期一周的云南行。他们分享称:此行让人很是触动,尤其是偏远山区脱贫民众由内而外的变化,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交流团走进云南...

    时间:03-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