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振兴乡村教育,首在教师

2023-03-13 06:40: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耕教育领域30多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董彩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振兴乡村教育。

  她曾在村小当过校长,自己就是一名实打实的乡村教师。

  今年两会前,董彩云花了大量时间走访当地的乡村教师。她发现,临夏地区80%以上的老师都愿意接受更多职业培训,80%以上的老师都愿意留在学校,支持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原本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善。”她说。

  即便如此,“基础教育还是缺人。”董彩云简明扼要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也提到,乡村教育要振兴,教师队伍是关键。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从源头上解决乡村人才问题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队伍水平,健全乡村教师的补充、培养、激励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以县中为例,建议首先要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要求,配齐配足县中教师,建立结构性缺编情况下市域内高中教师统筹调配机制,建立国家部属师范大学每年为县中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补充县中教师的机制。

  贵州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邹联克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该县通过实施“强师工程”“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

  “为了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我们持续实施好‘特岗计划’,不断强化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不断加大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持续加大乡村教师激励力度。”邹联克说。

  邹联克介绍,自2021年实施“优师计划”以来,贵州省已招录“优师计划”师范生500余名。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全省65个原集中连片贫困县,按照艰苦边远程度,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惠及17万名农村教师。

  作为教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目前在职称晋升、社会流动等方面存在障碍,这也导致了乡村教师的大量流失。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建议,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等,设置一些非定量性指标,为他们提供“扎根乡村、扎根教育事业”的动力。此外也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的流动机制,让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缺乏向前的动力。

  “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仍需提升。”董彩云今年的建议就是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问题。

  在邹联克看来,“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依靠师范院校的职前培养,还需注重职后培训,建立完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他提议,推进职前师范类专业建设与基础教育需要一体化、教师资格审查与教书育人成效一体化、教师培训与现实教育教学需求一体化、教师培养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体化、教师流动与师资调配一体化。

  裴红霞还是以县中为例,建议加大县中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县中教师素质。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张文明专门提到,目前,基础教育数字化可以应用在对乡村教师的培养上,“培养老师而不是学生”,比如在教育资源的共享上,提供“备课共享”“教研共享”。

  张文明介绍,根据教育部去年启动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全国师范院校以“1+M+N”的方式组团,由10所部属师范院校(1)牵头,省属师范院校(M)作为参与帮扶高校,共同对薄弱师范院校(N)进行帮扶,促进师范教育整体提升。目前,全国共有72所师范院校参与了计划。

  “让教师培养教师,从而解决乡村教师的培养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张文明说。

  董彩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对师范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引导机制问题。她建议,增加师范生的招录人数,加大对师范生的招录力度,同时也要对师范生加强管理,培养其良好的敬业精神,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此外,对师范毕业生,政府也要做好就业引导工作

  张文明对未来有信心。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前,国家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大力加强乡村教师的培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了城乡均衡的教育体系。乡村教育资源的积累,必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网信办: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具体内容如下:关于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

    时间:03-13
  • 民生暖色折射发展成色|两会随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盼,中国式现代化画卷上,高质量发展成色将更加鲜亮。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日子“将就过”到生活“讲究过”,高质量发展同满足...

    时间:03-13
  • 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思想纵横)  春回大地,各地忙碌着春耕备耕;一批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时不我待;民生工程加速建设,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靠拼而不靠等、靠干而不靠喊,这是中国人民质朴的实干哲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

    时间:03-13
  • 满怀信心再出发(两会今日谈)

      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底气十足、信心百倍  采访代表委员,“信心”是一个常常出现的关键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我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满怀信心”“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每天都争分夺秒加油干”“听党话,跟党走,民营企业一定会...

    时间:03-13
  • 两个“给予”强信心(两会@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两个“给予”,让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充满信心。  从为衣食住行提供商品服务,到为架桥修路建造大国重器,都有民营企业的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

    时间:03-13
  • 新华社权威快报 |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言人胡兆明3月13日宣布,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将于北京时间3月15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此次对话会的主题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多国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将应邀出席会议。...

    时间:03-13
  • 李强总理首场记者会!释施政目标,谈创业精神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一个多小时的答问中,李...

    时间:03-13
  • “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重要议程备受关注。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不少外媒和国际专家学者表示,改革方案适应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将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

    时间:03-13
  •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两会·读懂中国)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全国两会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充分证明全过...

    时间:03-13
  • 甲型流感有何特点?重点人群如何预防?——医学专家解答甲型流感防治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甲型流感有何特点?重点人群如何预防?——医学专家解答甲型流感防治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董瑞丰  根据疾控部门流感监测,当前我国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有所增强,以甲型流感为主。甲型流感有何特点,要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重点人群如何预防?甲流与新冠有可能叠加感染吗?  ...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