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声音)会堂内外履职 手指间写故事:马慧娟代表的多重身份

2023-03-13 00:0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会堂内外履职 手指间写故事:马慧娟代表的多重身份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李晓喻

  从农村女性到“拇指作家”,马慧娟最在意的身份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她说,希望能通过尽责履职,留住乡村的“根”。

  履职多年的“老代表”

  继2018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2023年马慧娟再次以这一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

  谈起六年履职经历,马慧娟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民主正融入在民众日常生活的一桩桩、一件件具体事务中。她举例说,村里很多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村民能不能达到领低保的标准等,都需要由村民代表开会来决定,而不是村干部“一言堂”。

  她表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对各个层级、各个群体的民主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也给自己的履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位来自黄土地的代表希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她对中新社记者说,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好完成履职工作。“我将拿起我的笔,记录下这几年履职的感受,以更好地加深对人大代表工作的理解、更好地担起这份重任。”

  山村里走出来的“拇指作家”

  马慧娟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拇指作家”。只有初中学历的她,10年间摁坏了13部手机,用拇指在手机上敲出了上百万字,记录农村女性的喜怒哀乐和黄土地上的奋斗故事,“拇指作家”由此得名。

  马慧娟的写作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1980年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一个名叫黑眼湾的小山村,这个村庄属于黄土高原上的西海固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农民靠天吃饭。

  2000年开始,黑眼湾全村20多户陆续搬迁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从小爱读书的马慧娟开始尝试写作,逐渐用手机创作出大量散文、随笔和日记。

  用她的话说,“我本来很难走出大山,但移民搬迁政策让我的生活环境和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作为一位农民作家,马慧娟也用文字鲜活展现了移民搬迁的经历。她的作品《走出黑眼湾》就反映了移民搬迁所带来的变化。

  移民文化的关注者、记录者

  走出大山后,移民如何获得更美好的生活,如何加强移民文化保护,一直是马慧娟思考的议题。在她看来,古代移民主要是因饥荒、战乱等被迫搬迁,而今移民则是改善生活、彻底解决贫困的路径之一。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马慧娟就建议相关部门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国家级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希望能在更广的层面推广红寺堡区的成功经验。今年她继续关注移民文化保护,建议将红寺堡区打造成移民文化教育基地。

  马慧娟还透露,自己刚刚创作完的小说,就是以儿童的视角看宁夏“吊庄移民”文化,记录村庄变迁以及孩子们的成长经历。

  乡村文化也是马慧娟的关注重点之一。她曾建议改善地方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

  “文化是乡村的‘根’,文化也是乡村建设的‘软实力’。”马慧娟认为,随着乡村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文化建设应获得更多重视,这对乡村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总理记者会】涉民营经济问题引关注,李强总理这样强调!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诸多问题中,记者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提问引关注。在谈及提振民企信心、支持民企发展时,李强总理这样回应。一起来看文字实录——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李总理你好,您早年...

    时间:03-13
  • 李强: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 中美合作大有可为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阿卫视记者:当前,地缘政治摩擦和去全球化加剧,中美关系紧张对立,虽然中国一直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但外资外企依然难以安心经营,有的开始考虑撤离。请问,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时间:03-13
  • 李强: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请问总理,本届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考虑?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哪些举措?谢谢!  李强:中国是一个...

    时间:03-13
  • 李强: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让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台湾联合报记者:大陆方面表示,将始终关爱、尊重、造福台湾同胞。随着大陆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和优化,两岸民众都希望能够尽快全面恢复两岸的正常交流和往来。请问大陆方面在推动...

    时间:03-13
  • 李强:我国疫情防控的各项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记者:国际上有些人质疑,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在防疫上实施了两年多的严控,是否确有必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一波疫情,中国作了哪些准备?  李强:疫情三...

    时间:03-13
  • 李强: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网民对于一些热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请问总理,今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就业呢?去年中国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人口负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即将...

    时间:03-13
  • 习近平: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时间:03-13
  • 李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李总理你好,您早年当过温州市委书记,温州市以及您后来任职的浙江、江苏以及上海都是中国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您对民营经济有很深的了解。想请问您认为中...

    时间:03-13
  • 李强:达到增长5%的预定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  今年是中国疫情过峰后的第一年,很多人预期经济将在短期内反弹,中国准备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在今年及接下来的五年将...

    时间:03-13
  • 国务院总理李强谈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首先向您和四位副总理履新表示祝贺,新一届政府的任期未来五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说是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所以国内外非常关注新一届政府的...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