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

2023-03-09 10:28:11

来源:经济日报

  粮食稳产增收是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确保消费者吃得饱、吃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必须冷静对待粮食问题,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全年粮食保供稳价奠定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上,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粮食问题之所以“热”,是因为关系中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确保消费者吃得饱、吃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必须冷静对待粮食问题,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把粮食产量产能一起抓,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全年粮食保供稳价奠定基础,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粮食稳产增收是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压舱石”。2022年,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和国内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在中央、地方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高位增产,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创新高,为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没超过3%,全年涨幅只有2%,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但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从品种结构看,我国已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玉米已经连续两年增产,但随着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加,玉米供需仍然偏紧;去年大豆、油料自给率分别提升了3%和1.6%,但仍然比较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面积、攻克单产、力争粮食多增产,特别提出要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力扩种大豆油料。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玉米供需关系,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坚持藏粮于地战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守护管好高标准农田,真正把“粮田”变成良田。要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不断挖掘现有耕地潜力,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地开发为耕地。

  稳粮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受环境资源的双重约束,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科技进步能够有效破除环境资源约束。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核心种源和新品种培育、底盘技术、丘陵农机等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在诸多农业科技中,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未来要强化科技和农业装备支撑,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粮食增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粮食比较效益偏低,市场波动风险大。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也要发挥好政府作用。要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一定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让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易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剧粮食波动风险。要以粮食保供稳价为目标,增强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强化产销衔接,确保粮食产得出、卖得好;加强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确保粮食买得到、运得进。树立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经济日报 刘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观察)中国政协新界别亮相,如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中国政协新界别亮相,如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 朱贺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协时隔30年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  多位在新界别履职的委员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界别为环境资源相关议题协商提供了良好平台,期待围绕更好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时间:03-09
  • 全国政协委员张斌:对外传播要将数字技术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热议的话题。新华网连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深度解读2023年国际文化交流趋势,如何让中国文化更有“国际范儿”。  国际文化交流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张斌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2023年国际文化...

    时间:03-09
  • 台当局公布恢复两岸空运客运航点规划

      中新网3月9日电 台陆委会9日下午会同交通主管部门、卫生福利主管部门召开记者会,公布“恢复两岸空运客运航点规划”。  台陆委会发布的消息称:在现行航点持续执行及疫情风险可控下,依商务交流旅运优先、台商密集地区优先等原则进行评估,规划开放10个定期航班航点,分别为深圳、广州、南京、重庆、杭...

    时间:03-09
  • 全国两会上,总书记这样谈高质量发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月6日,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推动高...

    时间:03-09
  • 五集政论片《中国的民主》第四集《做自己的主》

      “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这是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在中国,广大人民弘扬主人翁精神,积极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着国家的各类事务。  在山西太原,韩玉峰老人相册里的12张选民证,折射出中国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民主管理。  在北京的深冬,40岁的蓝天救援...

    时间:03-09
  • 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的第五个年头。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在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时提到,“在深圳、西安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创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

    时间:03-09
  • (两会·面对面)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新社记者 刘亮  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与未来中国的重要工作部署。面对今年国内外新形势,中国该如何抓好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时间:03-09
  • (两会观察)组建国家数据局 中国如何让“新黄金”发光?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王恩博 杨杰英)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不少人视作“新黄金”。近日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披露,中国拟组建国家数据局。这个新机构将如何让“新黄金”散发亮眼光芒?  根据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

    时间:03-09
  • 中方再评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李京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澳大利亚计划新建的核动力潜艇将在英国设计基础上改进,并使用美国零部件和最新技术询问中方评论。  毛宁:关于美英澳三国的核潜艇合作,中方已经多次表明了严正立场。三国合作构成严重的核扩散风险,冲击国际...

    时间:03-09
  • 中方:愿同西班牙以建交50周年为新起点,充实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今天是中国同西班牙建交50周年纪念日。中方对中西关系发展有何评价?双方是否将举行庆祝活动?  毛宁:今天是中国同西班牙建交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已同费利佩六世国王互致贺电。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中...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