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铿锵玫瑰”在沙场绽放

2023-03-07 09:22:24

来源:解放军报

  终于等到这一天

  海拔4500多米,喀喇昆仑高原腹地,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正在进行装甲突击车实弹射击考核。

  一辆由女兵车组驾驶的新型装甲突击车轰鸣疾驰,朝着目标区域快速挺进。

  车内,4人各司其职——炮长、下士王倩头戴工作帽,双手紧握光学校炮仪,正在搜索目标;驾驶员、上等兵孙琦换挡加速,快速回转方向盘;车长、上等兵徐雅丽熟练地操作车载电台,传达口令;二炮手李婉婷双眉紧蹙,半蹲着等待随时到来的炮弹装填命令。

  这次考核,她们已经等了很久。

  那年3月,部队千里奔袭到高原驻训。没多久,新型战车列装部队。为了尽快熟悉突击车性能,车组4人起早贪黑地铆在训练场上。

  王倩苦练目标搜索与跟踪课目,双眼发红肿胀;李婉婷每天做俯卧撑、搬轮胎、举炮弹,增强上肢力量;徐雅丽将数百条参数指令做成口袋书,随身携带、随时背记;孙琦跟着连里的老驾驶员,一遍遍练习直角转弯、S路等障碍驾驶技能,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半年多下来,姑娘们脸晒黑了,胳膊粗了,训练成绩提升很快。这次年终考核,女兵车组被随机抽取为装甲突击车实弹射击的5个车组之一。

  终于等到这一天。“这次不打个百发百中,说不过去。”虽是玩笑话,但关于“满分目标”,车组4人异常认真。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官兵们驾驶战车驰骋沙场。张立 摄

  突击车裹挟着寒风一路狂奔。车内,王倩瞪大眼睛搜寻着目标。

  “右前方发现目标,穿甲弹一发装填,车辆减速平稳滑行。”舱内发动机轰鸣,王倩迅速锁定目标,其他人闻令而动。扭动校炮仪,王倩紧盯着显示屏,看着瞄准点与目标逐渐重合。

  “发射!”炮弹呼啸而出。

  “轰!”目标瞬间开花,后坐力震得前车轮胎微微离地。

  半小时后,车组4人成功击毁剩余两个目标。考核结束,战车平稳停驻。考核组公布成绩:“3发3中”。

  “满分!”“我们成功了!”跳下车舱,她们摘掉工作帽,兴奋地吼了出来。

  成为一名战斗员

  冰雪覆盖的戈壁滩上,积雪反射着阳光,满目刺眼的白。

  坐在炮长位置上,王倩身体微向前倾,双眉紧皱盯着前方,极力搜索着目标。

  “右侧方发现目标,穿甲弹一发装填。”王倩迅速下达指令。击毁目标后,战车轰鸣着向下一个目标疾驰……

  这是王倩入伍的第5年。2018年,她坐上开往军营的火车。“我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怀着这一信念,新兵集训综合排名靠前的王倩,毅然选择坦克装甲专业。

  “坦克兵是真正能行军打仗的战斗员!我想当!”王倩坚定地向二炮手岗位发起冲锋。

  选择一线战位,面对一线挑战。第一次装填炮弹时,王倩抱着70多斤重的模拟弹,走路摇摇晃晃。看着同批的男兵1分钟能装填七八发,自己却只能装一发,王倩心中不免有些酸涩。

  “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父亲的话点醒了王倩。随之,她给自己定下一个短期目标:两个月内,成绩达到优秀!

  追逐目标的过程,总是艰难而漫长。正值寒冬,乌鲁木齐室外温度很低,王倩咬着牙坚持装填弹药。训练结束,作训服被汗水打湿,耳发挂满了冰霜。两个月下来,在经历了“胳膊早就不是自己的感觉”之后,王倩终于拼进了优秀线。

  部队调整改革,新型装备列装。得知团里要组建首个装甲突击车女兵车组,“当一名能真正指挥全车的炮长”成了王倩的新目标。

  经过层层选拔考核,王倩顺利成为全团首位女兵炮长。

  “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只会失败。”当青春邂逅军营,车组的女兵们都在期待遇见全新的自己。

  女兵徐雅丽性格腼腆,说话总是带着吴侬软语式的温柔。看着个头娇俏的徐雅丽,很难把她与装甲突击车车长联系到一起。“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入伍后会去卫生连。”徐雅丽直言不讳地说,“但在新训时,我找到了真正的目标。”

  新训时,徐雅丽被分到女兵二班,王倩任班长。刚从野外回来的王倩,带着戈壁滩驻训独有的古铜色皮肤,甩着干练的短发走到徐雅丽面前。“我要像她一样!”徐雅丽心中有了想法。

  新训期间,徐雅丽拼命练体能。战术动作不够快,她就向班长请教技巧;3000米跑成绩不够好,她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打好背囊一圈圈地加练……

  几个月后,徐雅丽凭借扎实的军事素质,顺利分到王倩所在的装甲突击车连,成为主战岗位的一员。

  结果出来后,徐雅丽发布了入伍后的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告别‘萌妹’,‘霸王花’归位!”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女兵车组4人训练归来。奥翔 摄

  人人起跑就冲刺

  夕阳西下,火云如烧。

  结束了一天的驾驶训练,孙琦拿着扳手钻进车底,利索地保养起战车。打黄油、清洗滤芯、更换辅油……一趟下来,孙琦的脸上和衣服都沾满了油渍。

  “现在的她跟入伍时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连长魏旭拿着孙琦大学时的照片说。照片里的孙琦,皮肤白皙,衣着时髦。为了能早日熟练掌握突击车驾驶技能,这个以往的时尚女孩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天天铆在训练场上。

  驾驶20多吨重的战车需要极强的上肢力量,孙琦坚持练单杠、俯卧撑、举哑铃;为了让手腕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方向盘,她还要在模拟机上无数次练习方向盘回转、打弯……

  由于太阳暴晒和长时间训练,孙琦像是变了个样子。每次跟父母视频聊天时,父母都会提醒孙琦注意防晒,她反问道:“女孩的美丽,非要看外表吗?”

  “迎风绽放的沙漠玫瑰才更美,因为它强大、自信。”孙琦笑着说。

  前不久,在组合限制路驾驶课目考核中,孙琦娴熟操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多种障碍路段。

  装甲突击车,不仅改变了女兵们的人生轨迹,也在悄悄将她们塑造。

  屈膝、俯身、咬紧牙关、拉起杠铃……李婉婷正在进行体能训练,被汗水打湿的发梢紧紧贴在脸颊上。

  从身形上看,李婉婷是女兵车组里最“苗条”的一个,但大家都承认,论力气她排第一。

  第一次装填弹药时,尽管按照班长讲解的要领来操作,但由于上肢力量弱,李婉婷始终没能扛起炮弹。

  “既然选择了战斗岗位,就要练就战斗本领!”李婉婷逼着自己加练——几十公斤重的训练弹,在限定时间内往返搬运至少20次;每天做俯卧撑、拉单杠、搬炮弹,加强上肢力量,提升爆发力和耐力……训练结束,李婉婷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但装填成绩稳步提升。

  驾驶着战车,李婉婷和战友们在茫茫雪域绘出了一道精彩的弧线。回望弧线的原点,那是女兵们起跑就冲刺的姿态,也是女兵们越战越勇后绽放的自信。

  绽放全新的自我

  一张集体合照,被徐雅丽视若珍宝。

  照片上,女兵车组4人笑靥如花。她们圆满完成了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演练,配合多个小兵种,成功夺占高地。

  这是徐雅丽和战友们的成长印记。

  在战友们眼中,女兵车组4人,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战斗能手。但只有她们清楚,她们的成长来自一场合成营战术演练中的失败。

  那场演练的点点滴滴,至今还在王倩的脑海里回放——

  女兵车组跟随营主攻分队一路攻势凶猛,眼看胜利在望,却因忽视了与电抗、防空等配属兵力配合,孤军奋战,导致被“敌”包围,输掉了战斗。

  总结复盘会上,营长孟长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们缺乏“协同意识”。“虽然突击车火力猛,但没有良好的协同配合,怎么能发挥出百分百的功效?”营长的质问,让包括女兵车组在内的装甲突击车连官兵都很自责。

  作为炮长,王倩的感受更深:“现在的战斗,不仅要看哪根指头硬,还要看哪个拳头攥得紧!”

  实现协同配合、培养联合理念,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扎实地进行实战化训练。

  为弥补短板,营里积极请教上级机关,多次派人到兄弟单位参观见学,将理论探索与实兵训练相结合,对通信网络、协同规则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女兵车组坚持复盘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教训,翻看那本厚厚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协同配合方面的经验。在一次次真打实演、一次次学习升华中,像女兵车组一样,该营越来越多的官兵打通了融入体系的“奇经八脉”。

  剑还是那把剑,剑法早已不同。

  半年后,一场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演练再次展开。装甲突击车分队积极配合侦察、通信、工兵多个兵种,见招拆招,接连处置电子干扰、道路损毁、反坦克火力打击等特情。最终,装甲突击车分队灵活调整战斗队形,交替掩护进攻,成功夺占高地。

  合成,改变了作战样式,也在重塑新一代官兵。

  王倩把这段突击成长,比作她最喜欢的长跑运动。“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的‘极点’,但只要熬过了临界点,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王倩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也错过了许多人生给予的馈赠。”

  就这样,训练量翻倍,战术方案细化到极致,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合成战术演练中的“百花齐放”,女兵车组驾驶着战车在她们的人生边界上不断开疆拓土,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极点”,领略更多壮美的风景。

  融入绿色军营的女兵车组,用一次次的战斗突击、一场场的人生拼搏,演奏出了一首属于她们的青春之歌。

  初春,喀喇昆仑高原上的寒风不停地呼啸着。天色刚破晓,训练场上战斗口令骤然响起。迅速挂挡,战车平稳起步,女兵车组迎着朝霞,开始了又一次突击。(解放军报 记者 赵婉姝 特约记者 李 康 通讯员 杨 鑫)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张伯礼建议提高医生待遇 吸引更多优秀青年

    当了4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从一份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更看到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努力。3月6日晚,张伯礼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谈到今年自己带来的多条建议,回应了“看病难、看病贵”“青年医学生遭遇成长的烦恼”等热点问题。“这几...

    时间:03-07
  • 姜鹏代表:FAST已发现超过740余颗新脉冲星

      在3月7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表示,截至目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过740余颗新脉冲星。接下来他与团队还要尽快推动先导阵列的规划和建设,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不断提升望远镜性能,保持FAST的领先优势。(新华社微...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相信亲情能跨越海峡 江利平委员盼“坐着高铁去台北”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雪峰 杨程晨)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定能跨越浅浅的海峡,让我们一路欢歌,坐着高铁去台北,让台湾乡亲说走就走,乘着飞机上武当。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

    时间:03-07
  • 以奋斗之姿奔赴蓬勃春天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引发广大青年热烈反响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以奋斗之姿奔赴蓬勃春天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引发广大青年热烈反响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刘霞 王硕 黄蒙 章斌炜、镇江中心站/冯源、徐州中心站/耿润方、淮安中心站/朱延庆、镇江台、徐州台、淮安台,编辑/桂丹 王烨 徐金吉 周芃, 设计/邵静娟 陈奇 张恒枫,视...

    时间:03-07
  • 台湾三姐妹安徽创业记:辛苦却幸运

      中新社合肥3月7日电 题:台湾三姐妹安徽创业记:辛苦却幸运  作者 储玮玮 张俊  温和理智的大姐、热情火辣的二姐、包容内敛的三妹,工作中,她们是配合默契的搭档;生活里,她们是相互依偎的家人。今年,陈家三姐妹的公司搬进了占地20亩的新厂房。  年轻的陈宜萱、陈慧贞和陈尹臻出生在台湾台南,从小...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吴侃)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秦刚说,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悠久,是...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斥所谓“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无论如何不能扣到中国头上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郑嘉伟)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明确表示,所谓“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无论如何不能扣到中国头上。他指出,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占比超过八成,这才是发展中国家债务压力的最大来源。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时间:03-07
  • 中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新社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以中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在彗星活动性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和《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1965年元旦之夜,紫金山天文台科研...

    时间:03-07
  • (两会观察)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工笔画”如何绘制?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郑嘉伟 王涛)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依托,在国际合作方面不断开辟新路径,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全球发展前景依然黯淡的背景下,外界热切关注中国将如何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谈中日关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李晓喻)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谈到中日关系时表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正义的历史修正主义,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

    时间:03-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