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特稿: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远征,台湾同胞不缺席

2023-03-06 15:31: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远征,台湾同胞不缺席

  新华社记者

  从送货员干起,一路打拼,台商韩萤焕扎根大陆三十余载,事业越干越大。他担任董事长的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动工建设新厂区,前期投资逾7亿元、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要做百年企业。”韩萤焕说,“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对未来信心十足。”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式现代化”是高频热词,会外广大台胞台企亦高度关注。这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中华儿女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积极汇入前进的洪流,两岸中国人携手共谋发展、共担使命、共享成果、共创未来。

  “实实在在的广阔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台商来说不是空洞的概念,是实实在在的广阔机遇。”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等等,都有着台企台胞创业发展的广阔舞台。

  “对老百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日子越过越红火。”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陈贵静是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在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担任村支书。从辞去外地工作回村那刻起,她就一门心思带领乡亲谋发展,让村庄更美、生活更“巴适”。

  推动台企落户、引进台湾种苗、邀请台湾专家教授茶饼制作和茶园管理……两岸交流合作为白鹿顶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村民人均收入由十几年前的4000元增长到近3万元。

  “合作共赢,利在两岸。”陈贵静说,大陆广大农村充满生机,台胞台企可以充分发挥在精致农业、乡村旅游方面的优势,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为台胞扎根大陆、建功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同胞携手,前途海阔天空。”

  2018年以来,大陆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以及“农林22条措施”和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等政策,助力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享受同等待遇,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条件更好、环境更佳。

  “中国式现代化前景令人振奋,台湾同胞要共襄盛举、共享荣耀。”台湾省籍全国政协委员江尔雄说,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有能力有条件更有意愿为台胞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台湾深度参与大陆现代化建设,早已是既成事实。过去40年赴大陆投资的台商,从传统制造到高科技产业都能与时俱进,创造出两岸共荣大局。”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将为台湾参与大陆现代化过程提供舞台。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也成就着自己”

  来自台湾南投的林大毅1997年被派来大陆工作,辗转厦门、青岛、深圳等地,后在江苏昆山定居,追随而来的儿女也在大陆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在大陆安居乐业的亲身经历,让林大毅对中国式现代化感触颇深。

  林大毅现任环旭电子昆山厂环鸿电子法人代表,儿子在中科泓泰担任部门经理,女儿是仁宝电脑的工程师,三家公司都是深度参与两岸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的企业。“作为台胞,我们一家在各自岗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也成就着自己。”

  大陆发展进步特别是经济、科技实力等持续增强,为两岸交流互补、合作共赢不断注入强劲动能。越来越多台胞登陆发展,脚步从东部迈向中西部,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从写字楼深入到社区,从求学工作拓展到参与社会治理。他们把智慧和力量汇入两岸融合发展潮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修复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厝、深度挖掘各地风土人情、开设“乡愁博物馆”……台湾规划师李佩珍带领团队扎根田野村舍间,参与厦门海沧青礁村改造工作。如今,青礁已变身环境优美的闽台生态文化村,游人络绎不绝。

  台青林书任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深入四川大凉山区,建设2.5万亩高标准油橄榄产业基地,带动6000余户农民脱贫奔小康,还组织北大校友走进山乡开展公益助学。

  杭州爱尔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佳燕和广西师范大学教师王孟筠,分别投身大陆幼教和高教事业,取得优异成绩,为促进两岸交流融合作出积极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90后”台湾女孩简敏安通过社区工作者招录考试成为街道社工,能讲一口流利上海话,为居民提供周到细致的社区服务,街坊们亲切地称她“好囡囡”。

  “台胞到大陆筑梦圆梦已蔚为潮流,各领域都能看见他们的风采。”台湾省籍全国政协委员林敏洁说,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台胞在大陆创造出多彩的新天地,用自己的奋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一道跨越海峡的美丽风景线。

  “民族复兴路上台胞不应也不会缺席”

  广东清远莲花村探索建设粤台两岸农民合作社,当地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产作价入股,台湾农民以种苗、肥料、知识产权入股。这种合作新模式让女承父业的青年台农于子涵深感两岸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有交流,有讨论,有研究,才会有进步,合作社很好地把两岸优势结合起来,对有技术又苦于岛内市场小、土地少的广大台农是福音。”于子涵说,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同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与荣光。

  作为最早一批到大陆创业的台商,韩萤焕带领企业不断自主研发,努力解决行业内“卡脖子”难题,企业不断做大做强。1997年,东亚机械营业额逾4000万元,如今公司年营业额近10亿元。“我们的获得感、融入感、成就感不断增强,这将转化为继续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两岸同胞联系将更紧密,命运共同体将更牢靠,为祖国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底厦门台商协会换届,韩萤焕成为新任会长。“我们早已融入这片家园,不分彼此。”他说,自己常和台湾青年讲述在大陆的创业史,鼓励他们循着祖辈父辈的脚步而来,“浅浅海峡怎么挡得住血脉之情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李政宏说,台企发展得益于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善意。台企联将团结台商台企支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与大陆同胞携手并进,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两岸共同的现代化,民族复兴路上台胞不应也不会缺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陈云英说,“两岸同胞同心同行,定能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梦想。”(记者:刘欢、许雪毅、刘巍巍、洪泽华、余里、尚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原标题: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参加看望和讨论...

    时间:03-06
  • (两会速递)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梁钦卿)记者6日获悉,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5日向大会提交《关于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  成渝地区主要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资源数量居全国中上、西部领先,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平台不断夯实、资源共...

    时间:03-06
  • 全国政协委员王静:科技成果落地需要复合型“明白人”

      中国人的故事|全国政协委员王静:科技成果落地需要复合型“明白人”  1月30日,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出炉,全国政协委员王静牵头的《关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提案》榜上有名,此前该提案也被全国政协重点督办。  王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这份提案源自她工作...

    时间:03-06
  • (两会·近观)开局之年谈“新”,习近平点题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开局之年谈“新”,习近平点题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5日,中共二十大之后的首次全国人代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以“四个必须”点题“高质...

    时间:03-06
  • (两会·近观)开局之年两会首次到团组,习近平为何强调政绩观?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梁晓辉)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谈及政绩观:“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时间:03-06
  • (两会速递)重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梁钦卿)“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目前形成汽车、电子、装备、材料、医药、消费品等‘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6日表示。  当天下午,数位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分别...

    时间:03-06
  • (两会声音)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李占国:法治如何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柴燕菲 郭其钰)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尤为如此。  今年,浙江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司法保护作为产权公平保护、企业家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

    时间:03-06
  • 全国多地岳飞后裔齐聚浙江杭州 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

      中新网杭州3月6日电 (王题题)“怒发冲冠……”随着雄壮的古曲声起,击鼓鸣钟,2023年3月6日(农历二月十五),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祭祀大典在浙江杭州岳王庙拉开帷幕。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祭祀大典现场 杭州岳庙管理处 供图  当天,来自江苏宜兴、湖北武汉、湖北黄梅、安徽合肥、江西九江、嘉兴和河南...

    时间:03-06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人民日报3月7日评论员文章: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