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卫星视角|总书记的这些两会关切,有了哪些新变化?

2023-03-05 08:09:51

来源:新华社

  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同大家亲切交流、共商国是。

  交流中,深入讨论直抵百姓关切;言谈间,真情话语令人倍感温暖。

  我们选取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交通改善、对外开放、脱贫攻坚等5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通过卫星视角,看看总书记的这些“两会关切”,有了哪些新变化。

  高质量发展

  【微镜头】

  时间:2017年3月7日

  场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问:“鞍钢发展方向是去产能、保产能还是增产能?”

  时任鞍钢集团董事长唐复平回答,鞍钢有去产能的任务。一开始担心产能是不是真能去掉,但经过一年多努力,已经感受到去产能带来的好处。下一步,好的产能要保留,落后的坚决去掉。

  “一定要调结构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结构调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一定要腾笼换鸟,最后达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境界。

  【新聚焦】

  顺应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趋势,鞍钢矿业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矿山复垦,打造绿色矿山,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3174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等树木约1410万株。曾经尘土飞扬的矿山,如今蜕变为满眼绿意的生态园。


  “高质量发展”是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交流的“高频词”。

  2013年在江苏代表团谈深化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在吉林代表团强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6年在湖南代表团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书记为地方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定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生态保护

  【微镜头】

  时间:2014年3月7日

  场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石漠化治理怎么样,治理一亩石漠化面积要花多少钱?”“落后产能淘汰了多少?”“旅游产业发展得如何?”“茶叶有没有自己的品牌?”……总书记问得既具体又详细。

  【新聚焦】

  贵州曾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的省份,生态十分脆弱。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贵州石漠化面积从3.0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7万平方公里以下,减幅超过40%,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最多、减少幅度最大的省份。


  十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多次提到三江源、祁连山、秦岭、乌梁素海等地保护治理,他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交通改善

  【微镜头】

  时间:2019年3月5日

  场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总书记,牧民们发自内心地欢迎您到我们嘎查来!”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向总书记发出邀请。

  “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总书记接过话头,饶有兴致地问。

  “飞机,高铁,都可以。”吴云波快人快语。

  “从北京怎么过去?给我指指路。”总书记又问。

  “可以坐飞机到我们通辽机场,我们开车去接您,通了高速,现在路很好走。”吴云波话音未落,会场已是欢笑一片。

  【新聚焦】

  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1.3万公里,12个盟市所在地均通高速公路,103个旗县(市区)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12个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甘肃还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有多少?”……历年参加两会团组审议讨论时,“路”是总书记牵挂的话题之一。

  总书记关心的“路”,既是交通之路,更是发展之路。如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为历史,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逐渐变为现实。

  对外开放

  【微镜头】

  时间:2015年3月5日

  场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习近平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

  【新聚焦】

  过去十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由诞生到发展的十年。截至2022年10月,浦东吸引外资在上海市占比超过4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近50%,外贸总量占比约60%。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同代表委员的交流中多次强调开放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亲自引领推动下,中国坚定传递“以自身新发展世界提供新机遇”的诚意决心,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一场场中国搭台的“东方之约”,践行“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

  脱贫攻坚

  【微镜头】

  时间:2022年3月6日

  场合: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

  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悬崖村”今昔对比的两张照片——

  阿土列尔村的万丈陡壁上,曾经摇摇欲坠的藤梯,已经换成了结实的钢梯。

  益西达瓦告诉总书记,村民们搬到了山下的集中安置点,住进了楼房,同时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山上建起了民宿,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2017年两会上,您提到的让您揪心的‘悬崖村’变了样,请总书记放心。”

  【新聚焦】

  如今,离开深山悬崖搬家进城,就近就医、子女就学、文化活动和生活需求等得到满足,村民们感叹:“以前我们爬藤梯才能通往外面,现在我们搬下山天地宽,发展了产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江西代表团询问“农家乐办起来了吗?”,在湖南代表团关心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在青海代表团强调“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一直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大至脱贫攻坚,小到柴米油盐,百姓幸福,在总书记心中是“国之大者”。

  通过十年全国两会,人们感受到人民领袖对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贯之的关注。“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总书记的话斩钉截铁。

  出品:李俊

  策划: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李砺寒

  监制:黄庆华 周年钧

  终审:张书旗 何莉 

  统筹:姜子炜 王浩程

  文案:侯帮兴

  记者:王炳坤 于也童 李凡 李黔渝 张晟 周蕊 尹恒

  设计:赵丹阳

  编辑:杨崧 李梦婷 

  技术支持:相昌盛

  鸣谢: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每日一习话·奋斗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

    时间:03-05
  • 微视频|穿越时空的榜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当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涌现,“雷锋”早已不局限于个人,而是化作一个群像、一个符号,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下,一个个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

    时间:03-05
  • 事关你我!用“加减法”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备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面世,我们一起用“加减法”,读懂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报告。  加减之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成就来之不易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时间:03-05
  • 习言道|千篇著述诚难得,一字知音不易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时间:03-05
  • 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央广时评】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生命定格在22岁,但他的精神却传承至今。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一直无私助人、默默奉献、爱党爱国爱人民,为我们铸就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他的名字,叫雷锋。  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

    时间:03-05
  • 守好“粮袋子”!新疆兵团南部农场千余亩春小麦机械化播种忙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5日电 (戚亚平 黄璐璐 廉紫煜)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连日来,地处新疆南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各连队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小麦播种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记者走进皮山农场二连看到,小麦春播作业正有序推进中,职工群众驾驶着马力十足的播种机穿梭在田间...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2023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草案提出,今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草案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侯蓉:近30年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陈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5日在北京透露,近30年来,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当天上午举行。作为国宝大熊猫“守护者”,侯蓉带来了大熊猫新生幼崽的仿真模型,讲述与大熊猫结缘...

    时间:03-05
  • 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开好局 起好步丨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随着经济加快复苏,在交通、建设、医疗等领域,我国实现多项新突破。  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近五成  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今年2月份,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徐工总工程师单增海:奋力攀登工程机械产业全球珠峰之巅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刘亮)“由默默无闻发展到全球前三、起重机械世界第一,徐工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回答记者关...

    时间:03-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