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023-03-05 07:10: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两会聚焦)

  本报记者 叶 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习近平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对此,代表委员们怎么看?

  “充分用好优势与红利”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代表委员们认为,人口规模巨大,既是优势,也带来压力。

  “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中国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总和。“庞大的人口规模,还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可观的消费潜力。”陆铭说,在超大规模市场,技术和产品较易产生规模效益,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消费品牌等。

  在中国,各类人才济济。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502车间数控车工刘彦冰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建议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市长宋华英表示,中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4亿多人口,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大规模市场发展动能澎湃。要充分用好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与人力资源雄厚的红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优势,也有难题和挑战。

  “比如吃饭问题,14亿多人吃好饭是个巨大难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都不容易。”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粮食亩产,是“人多地少”现实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侨联副主席闫大鹏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补短板持续推进,我们解决各类难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吴向东说,这更要求我们既在战略上布好局,又在关键处落好子,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经过接续奋斗,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主委陈赤平感受很深。“在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许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是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副所长陈淑芳认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高度重视。作为在党关怀鼓励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我深有体会。”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中国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截至2023年1月,全国经营主体达1.7亿户。个体工商户数量多、活力足,是稳增长稳就业的底气所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所在。

  “新时代,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中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说,“在卫生健康领域,中国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升。”

  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更稳定的工作托举起更多精彩的人生,更满意的收入改善了普通家庭的物质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亿万人民生活兜底,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守护人们身体健康,更舒适的住房让更多人安居乐居,更优美的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福祉……受访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定是一项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

  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陈赤平说:“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闫大鹏认为,规模巨大的人口要得到有效利用,基础是持续提升人口素质。我们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中到现代化建设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是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置的“环境资源界”界别中的一员。他表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亟需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也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答题。

  代表委员认为,中国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徐驭尧、刘佳华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事关你我!用“加减法”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备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面世,我们一起用“加减法”,读懂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报告。  加减之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成就来之不易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时间:03-05
  • 习言道|千篇著述诚难得,一字知音不易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时间:03-05
  • 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央广时评】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生命定格在22岁,但他的精神却传承至今。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一直无私助人、默默奉献、爱党爱国爱人民,为我们铸就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他的名字,叫雷锋。  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

    时间:03-05
  • 守好“粮袋子”!新疆兵团南部农场千余亩春小麦机械化播种忙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5日电 (戚亚平 黄璐璐 廉紫煜)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连日来,地处新疆南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各连队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小麦播种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记者走进皮山农场二连看到,小麦春播作业正有序推进中,职工群众驾驶着马力十足的播种机穿梭在田间...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2023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草案提出,今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草案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侯蓉:近30年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陈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5日在北京透露,近30年来,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当天上午举行。作为国宝大熊猫“守护者”,侯蓉带来了大熊猫新生幼崽的仿真模型,讲述与大熊猫结缘...

    时间:03-05
  • 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开好局 起好步丨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随着经济加快复苏,在交通、建设、医疗等领域,我国实现多项新突破。  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近五成  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今年2月份,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徐工总工程师单增海:奋力攀登工程机械产业全球珠峰之巅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刘亮)“由默默无闻发展到全球前三、起重机械世界第一,徐工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回答记者关...

    时间:03-05
  • 告别雪域边关 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举行春季士兵退役仪式

      中新网拉萨3月5日电(李学文 刘俊辉 旦增晋美 曹鹏霄)一身戎装报国志,今朝卸甲启新程。近日,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之巅组织举行春季士兵退役仪式。老兵们胸前佩戴大红花,战友为他们卸下军衔、帽徽、领花、胸标等标识,战友们还为老兵献上哈达并深情拥抱。雪山下,退役士兵向军旗...

    时间:03-05
  • 黄润秋:保护生物多样性 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开幕会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去年COP15第二阶段会议历史性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请问,在推动“框架”达成和全...

    时间:03-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