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对中国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现代化新路(和音)

2023-03-03 14:07:05

来源:人民日报

  对中国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现代化新路(和音)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⑤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绿色越来越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很好恢复,自然保护地已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中华大地铺展……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用实践证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国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在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全球发展阶段。”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表示,国际社会更需要树立起为自然减负、对子孙负责的现代化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中国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更加牢固,绿色底色不断厚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中国践行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立志于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诸多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过去10年,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这是中国发展惠及世界的又一重要体现。如今,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援助实施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将生态理念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这种战略眼光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引领者。”墨西哥工业发展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表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3日 04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两会丨程曼丽:如何从新闻发布读懂中国两会?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如何从新闻发布读懂中国两会?  ——专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  作者 崔白露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今年正值中共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中国两会又逢换届,中外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两会为何吸引世界目光?两会的新闻...

    时间:03-03
  • 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题: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  新华社记者  “中国经济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恢复。”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吸引全球目光。德国《经济周刊》网站一篇文章描绘了中国春节假期热气腾腾的消费场景:出行人次大幅增加、街道和地铁热闹拥挤、购物中心和电影院人流如织……“中国回...

    时间:03-03
  •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召唤

    天不言而四时行,又是一年三月到从春天启程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逐梦路上14亿中国人满怀期待倍增信心(新华网)...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记者: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郭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网上“全天候”履职成为政协委员工作新常态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网上“全天候”履职成为政协委员工作新常态。  记者: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3
  • 上海:区长一线窗口“帮办” 减少办事层级、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陈静 彭旭卉)在上海,政府各级负责人不断尝试“帮办”,通过部门常态“帮办”、窗口即时“帮办”等方式,不断改善企业、民众办事效率和感受度。  上海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3日对记者表示,“帮办”不只是体验,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企业和民众角度,“零距离”体验办事的过程,发现其...

    时间:03-03
  • 五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2.9万多件提案

      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五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2.9万多件提案,编报各类社情民意信息9000余期。委员们的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政策选项。全国政协更加注重协商成果转化,健全协商成果落实的反馈机制。...

    时间:03-03
  • 权威快报|全国政协会议议程来了

      (新华社微博)...

    时间:03-03
  • 郭卫民:全国政协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开展了大量工作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这几年不少中国年轻人成为“两栖青年”、“斜杠青年”。有观点认为,新就业方式的兴起,除了因为新经济形态的出现,更因为年轻人面临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

    时间:03-03
  • 郭卫民:全国政协把推进对外开放作为协商议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45周年,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否受到影响?全国政协在推动对外开放中...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