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美科学家7年研究勾画非洲人群复杂演化历程

2023-03-03 12:0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记者 陈静)现有研究表明,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然而,在目前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只有不到3%的样本来自非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记者3日获悉,复旦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国际科学团队历时7年研究,对极具代表性的非洲12个群体(民族)的180位个人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发现,外域基因渗入与严重群体瓶颈导致部分非洲人群遗传多态性低;现代桑人与热带雨林小矮人的共同祖先在现代人类进化中最早发生分歧。他们还发现了导致非洲桑人肤色较浅的关键突变。研究还证明地理环境是制约不同民族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

  北京时间3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并登上期刊封面。这篇以《全基因组测序揭示非洲人群的复杂演化历程与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为题的研究共发现320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其中大约530万个位点是在之前没有发现的。12个非洲民族的平均SNP个数和遗传多态性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以打猎和收集为生的桑人和热带雨林小矮人的SNP数量和遗传多态性最高,而Amhara,Fulani,Chabu以及Hadza等民族的遗传多态性则最低。大量非洲外人群的基因渗入等是造成部分非洲人群体遗传多态性低的主要原因。

  现代桑人与热带雨林小矮人的共同祖先在现代人类进化中最早发生分歧。研究推断,现代人类的分歧发生在28万年前,这与之前的考古和基于古DNA检测推断的时间一致。

  据介绍,相比于其它大陆,现代人类在非洲居住时间最长,并且在迁徙,融合和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过3000个民族和2100种语言。目前非洲人群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并且现代人类近三分之一的语言都在非洲,是全世界语言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研究团队方面表示,研究非洲人群遗传多样性不仅将加深人类对于现代人类起源、早期遗传结构以及适应性进化的理解,并且也能为健康和诊断研究及开发提供丰富的新遗传信息。

  据悉,肤色多样性是现代人类对于不同维度地区适应性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研究中,科学家团队对12个非洲民族特异的适应性进化进行研究,全面绘制了一副非洲人群适应性进化的图谱。桑人是非洲人群中肤色最浅的民族,中美科学家的研究率先发现了影响桑人浅肤色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为桑人浅肤色进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遗传学解释。(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完成 解密南极磷虾何以抗饥寒

      中新网深圳3月3日电 (记者 郑小红)由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机构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南极磷虾基因组组装,并揭示了南极磷虾适应极端环境和群体历史演化的分子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3月2日晚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有望助力南极渔业和生态...

    时间:03-03
  •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在新征程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各级党校工作者和学员中引发强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

    时间:03-03
  • 郭卫民:五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2.9万多件提案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请问发言人,五年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积极建言资政,做了很多工作。在您看来,过去五年全国政协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郭卫民...

    时间:03-03
  • 河南2023年计划投资112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

      中新网郑州3月3日电 (记者 刘鹏)记者3日从2023年河南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该省计划投资112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  今年,河南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推进重大项目集中攻坚。2023年,河南全省公路水路年度计划投资150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目标为1120亿元。河南将持续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

    时间:03-03
  • 郭卫民:2022年我国保持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防控措施放开后,中国经济是否会迎来强劲复苏?复苏的主要驱动力和挑战分别有哪些?全国政协对此怎么看?  郭卫民...

    时间:03-03
  • 新华社社评: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圆中国梦——写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新华社社评: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圆中国梦——写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东风浩荡,气象万千。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即将开幕。新征程新目标新气象。开好这次政协大会,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共识...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2022年我国保持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2022年我国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成...

    时间:03-03
  • 新时代的伟大行军——写在习主席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10周年之际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历史上,我军一次次伟大的行军,赋予这支军队征程壮美的意象。  这支军队,路在脚下。走过万水千山,跨过雄关险隘。多少次背水攻坚、命悬一线,濒临绝境又转危为安,掩埋战友的遗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大步流星,浩浩荡荡,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这支军...

    时间:03-03
  • 两会速递|郭卫民:全国政协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开展了大量工作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开展了大量工作。  记者: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高颖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3
  • 中国有机氟化学开拓者之一、中科院院士陈庆云在沪逝世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记者 郑莹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号3日发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庆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2日21时3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陈庆云先生是中国有机氟化学开拓者之一,...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