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学习进行时丨“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之二·砺初心

2023-02-27 21:46:24

来源:新华网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年在全国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倾心交流、共商国是,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今天播发系列之二“砺初心”。

  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国两会。

  习近平总书记53次“到团组”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心交流,共商国是。透过两会这扇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执政理念,深刻诠释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

  忆往昔,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动情地讲述红色故事。

  2019年看望政协委员,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新中国。”

  “不忘初心”,总书记心心念念。

  2022年,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2021年,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8年,在山东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个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守初心使命,就是要不断明确,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看今朝,永葆初心——“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

  2017年,在四川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新闻报道:“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在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之后,他心里“稍稍松了一些”。2022年,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这个村子的今昔对比照片,终于放下心来。

  这一“揪”一“松”一“放”,饱含着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深牵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

  2018年,在广东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2年,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想着群众所愁、所急、所盼,视之为治国理政的最优先事项。在总书记心中,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对民生福祉,他频频叮嘱,强调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对脱贫攻坚,他响鼓重锤,要求领导干部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工作抓紧再抓紧;

  对生态保护,他殷殷嘱托,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对乡村振兴,他倾心描绘,提出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十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与问询、嘱托与期望,总离不开这两个字——人民。

  向未来,赓续初心——“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多次提及“中国梦”,掌声热烈。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五个“必由之路”,激起亿万人民奋斗的豪情。

  十年两会,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关键词,“发展”“创新”“改革”“高质量”等位居前列,勾勒出一幅一心一意谋发展、矢志复兴向未来的奋进图景。

  十年来,中国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今日之中国,已经到了中流击水再奋进的新节点。

  2022年,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2022年,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说:“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这番话饱含深情,彰显了共产党人如磐的初心。

  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天鲲号”首次进入国际高端疏浚市场作业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目前,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正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开展作业,支持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胡达里亚特岛疏浚吹填工程建设。这是该船首次进入国际高端疏浚市场。近日,本报记者登上“天鲲号”,与船员同吃同住,感受这里紧张忙碌的工作。  零时,驾驶舱  “天鲲号”是中国首艘从设计到...

    时间:02-28
  • 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和音)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②  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定是一项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都将为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现...

    时间:02-28
  • 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

    时间:02-28
  • 为人民发声 为时代放歌

      “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是宗庸卓玛毕生的追求与奋斗的方向。从迪庆高原边远山村的藏族小女孩成长为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一路走来,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无论身在哪里,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多年来,宗庸卓玛一直走在尽职履责的路上,从未停歇。  作为一名从边远山村走...

    时间:02-28
  • 黄丽萍委员——扎根一线 倾听民声(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烈日当头,黄丽萍穿梭在芒果林中,认真观察果树生长情况,向农户询问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她是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书记。“只有到一线扎实调研,才能准确反映群众的声音,确保提案质量。”她说。  黄丽萍所在的五星村曾是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路上,黄丽萍...

    时间:02-28
  • 岳巧云代表——心系乡村 助农增收(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爬上梯子,扶住桃枝,“咔嚓”“咔嚓”剪掉多余枝条……初见岳巧云时,她正在桃园里为合作社社员修剪桃枝。这位返乡创业的80后女大学生短发清瘦、快言快语,边修枝边跟社员聊天。她想听听社员们对大桃产业的看法。  岳巧云是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她又多了一项职...

    时间:02-28
  • 建议提案办理见成效|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记者周玮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名列其中。  依托国家...

    时间:02-28
  • 一文速览!3月起这些新规将正式实施→

      2023年3月1日起  一批重要新规将正式实施  新规涉及医疗、税务、教育等多个领域  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国家医保...

    时间:02-28
  • “产粮大省”江西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5660万亩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 (刘玉洁 吴鹏泉)记者27日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3年,江西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660万亩,产量力争达到439亿斤。  近日,江西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2023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

    时间:02-28
  • “补水”“救护”“免打扰”…… 这片栖息地很“舒适”

      前不久,总台央视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西北荒漠地区的野骆驼栖息地。为了保护这种全球不足一千峰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当地林业保护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性、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其中包括修建人工水源地,以补充“生命之源”的方式来改善野骆驼栖居环境,从而提高它们的存活率、繁育率。  修建人工水源地...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