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焦点访谈:绿色建筑 低碳生活

2023-02-23 09:45:55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也包括: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说到碳排放,可能我们马上联想到的是工厂、飞机和机动车的减排。其实,我们每天安身的房屋建筑,就是一个碳排放的大户。据测算,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大约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所以,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建筑是一个关键。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推动建筑节能占比由30%一直到75%,再向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发展。那么,建筑节能都是怎么实现的?绿色建筑到底什么样?

  太原老军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太原市最大的老旧小区,有7000多户22000多人。61岁的刘俐萍和老伴儿在这套60平米的小两居里住了30多年。之前因为楼外没有保温层、窗户密封也不好、楼体外立面还有破损,因此夏天热冬天冷,刘阿姨苦不堪言。

  这样的居住环境下,不仅居民的生活质量很差,而且建筑本身也会消耗过多能源,产生大量碳排放。过去,由于受技术水平等限制,建造的建筑通常缺乏完善的隔热保温条件,需要大量燃煤采暖、用空调调节温度等等,这些都会带来碳排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2019年,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的50.6%,总量是49.97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实现“双碳”目标,建筑是最大的碳排放原因。”

  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近几年,在全国许多城市都陆续进行了对现有建筑,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工程。2020年4月,太原老军营小区也启动了房屋节能改造工程,把楼房外墙保温层厚度增加一倍,为居民家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中空塑钢窗,同时在屋面及地下室顶板都加装了保温层,形成封闭式保温体系。

  现在,老军营小区居民家里的温度冬天提升了3-5度、夏天降低了2-3度,原来墙体透寒、楼顶漏雨、沿街噪音大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山西太原市住建局副总工程师刘杰:“由过去不节能的建筑,现在能耗降低50%,家里的空调基本不需要了,居民这部分能源消耗和支出就可以节省下来。很多小区改造完之后,二手房价格每平米都增加了1000多块钱。”

  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一期项目已经在2021年年底完成,二期工程2023年年底完成。完工后,太原市每年可节省煤炭约40万吨,相当于节省花费近2亿元。随着城市煤炭和灰渣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将得到较大改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司长田国民:“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近277亿平方米,比重超过了63.7%,北方地区完成既有居住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7亿平方米,惠及居民超过2400万户,改造后室内舒适度显著改善,成为百姓心坎上的暖心工程。”

  除了执行更为严格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各环节,都要尽可能遵循低碳环保理念,尤其要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筑。在这方面,各地也都在大力推进和探索。8月下旬,深圳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在深圳建科大楼6楼的露台上,一场户外会议正在进行。记者用热感成像仪对温度进行了测量,此时户外温度在33摄氏度左右,露天马路的温度则高达41-47度,但这个露台的温度保持在26-28摄氏度。

  之所以能保持清凉舒适,是因为深圳建科大楼采用了立体绿化的设计,每层露台都覆盖了大片绿植,加上自然遮阳、通风的设计,使得露台就像一座座空中花园,人在其中,舒适又惬意。而在深圳建科大楼的室内也同样没有燥热的感觉。记者看到,许多办公室并没有开空调,但依然清凉舒适,还不时有自然风吹进来。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袁小宜:“大楼的自然通风,借鉴了广东岭南地区民居的冷巷做法。我们设计的时候,把整个大楼通过三个横向、一个纵向的手法切成六个块,这样就给整个大楼增加了若干自然通风的风道。”

  原来,深圳建科大楼的设计非常有讲究。它的整体造型呈现“凹”字形,面向东南侧,这是根据深圳夏热冬暖、常年刮东南风的特点,使室内空间进深变小,让更多自然光照进来,同时用风道把东南风引入大厦内部,带走热空气,实现降温的效果。

  整栋大楼通过最大程度的自然采光、通风和低耗能设计,整体节能率为60%,达到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高级“三星级”标准。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它跟普通建筑的区别在哪里呢?

  王清勤:“绿色建筑实现了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小、人居品质更高的巨大飞跃,平均碳排放比普通建筑要减少2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节约。”

  2006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国家标准,之后又在2014年和2019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明确:绿色建筑就是要从设计到施工,从使用到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建筑。

  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需要在建筑的各个细节都体现节能理念。比如深圳建科大楼,它的照明系统也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源。通过专门的采光装置,将室外的自然光线聚集,再均匀导入室内,从而代替部分人工光源。

  深圳建科大楼西面的墙体,西晒严重,于是设计者在这里设计了一面太阳能光电幕墙,它能吸收直射的太阳光热,不仅起到降温的作用,还能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大楼又提供了一部分电力能源。这一系列节能设计和技术,使深圳建科大楼在2010到2020年间,累计减少电耗720万度,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29吨,比同期建成的同类建筑节能约40%。

  打造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因地制宜,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在重庆,有一栋开满鲜花的绿色建筑,凭借它的高颜值,成为城市钢筋水泥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栋建筑叫“重庆房子”,它建在一个小山坡上,金竹、常春藤等几十种植物遍布每一层露天花园,也覆盖着建筑的整个外墙。这不仅使建筑看起来充满生机,更奇妙的是,它的植被造型和功能还会随着四季更迭而变化,成为一座具有生命周期的活建筑。

  “重庆房子”总设计师陈毅航:“夏天植物长得最茂密的时候隔热,形成微气候、微循环,能够降低整个玻璃表面的温度,形成节能的效果。到了冬季的时候,整个枝叶都枯萎了,阳光就可以很方便进入室内,能够满足室内采光要求。”

  为了让外墙的绿植呈现丰富多变的造型,并满足不同季节的隔热、采光、透气需求,团队要定期对绿植进行专业的管护。

  这个“重庆房子”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巧妙利用山坡上的风和建筑一起“呼吸”。设计师打破了常规的围合体建筑结构,设计了从西北角进风、东南角出风的“L”型风道。

  重庆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副会长、西南地区国家绿色建筑基地秘书长丁勇:“针对这个地块常年的一些风向、风速,计算整个通风廊道的大小、尺寸,既满足了重庆人习惯通风的人文思想,又能跟当地气候很好结合起来。”

  美观、节能、舒适,“重庆房子”是打造绿色建筑的一个成功尝试,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方向。

  王清勤:““重庆房子”是最能体现重庆山城特色的建筑,它结合重庆的气候特点,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立体绿化的绿色建筑技术。”

  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城镇的新建建筑百分之百都要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建设发展方式。

  田国民:“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10年增长了500倍,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达86亿平方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建筑领域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推动建筑的节能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0%。《“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要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让建筑“绿”起来,我们的生活空间会更加宜居,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清洁美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南方地区降水偏少 北方地区气温波动回升

    一、过去10天北方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青藏高原气温持续偏高过去10天(2月13-22日),重庆、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20~40毫米,其中云南北部局地超过60毫米,新疆北疆西部、甘肃、陕西南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等地有5~10毫米降水,北疆西部局地超过2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8成~2倍,局地偏多4倍以...

    时间:02-23
  •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海上新力量”今年何以弄潮?

      中新网上海2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新时代新征程,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成长的新的社会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如何展现新风采、新作为?  在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称为“海上新力量”。如今,上海有超365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了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

    时间:02-23
  • “交流与共享”研讨会北京举行 与会嘉宾呼吁促进两岸交流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陈建新)“两岸交流越密切,台海局势就越稳定。”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22日在北京表示。  由台盟北京市委主办的第十五届“交流与共享”研讨会当日举行。多位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台湾部分政党、社团代表人士围绕共享发展机遇、推动和平发展、台海局...

    时间:02-23
  • 福建平潭渔民救助3名海上遇险台胞 各部门一路助平安回家

      中新网平潭2月23日电(陈梦菲 蔡少航)平潭出入境边防检查站23日披露,近期3名台胞海上遇险,福建平潭渔民伸以援手,各部门一路助力平安回家。  “黄大哥,我们下午4点的飞机回台湾,再一次感谢您的救命之恩,以后常联络……”22日10点,在结束与新朋友黄某的视频通话后,台胞林某长舒了一口气。  回想起这几...

    时间:02-23
  • 福建莆田对台集装箱航线复航

      中新网福建莆田2月23日电 (吴志)福建莆田边检站23日透露,从金门港驶来的台湾货轮“辑薪”轮,近日运载18个集装箱的五金配件、生产辅料等货物,顺利靠泊莆田市秀屿码头4号泊位,标志着这条对台集装箱航线正式复航。  “这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首艘抵达莆田市的两岸直航集装箱船舶。”莆田边检站...

    时间:02-23
  • 晋疆少年文化交流时:忆先辈 访古迹 增情谊

      中新网太原2月23日电 (吴琼 张威震)忆先辈、访古迹、增情谊……22日,来自新疆的辅导员老师说,“走进山西,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山西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感受山西转型发展成就,促进了两地不同民族、文化、地域的了解和融合。”  结束为期7天的“探龙城晋商、寻中华古迹、承非遗文化”各族青少年中华文化...

    时间:02-23
  • 助力“双碳”战略 中科院团队卫星遥感监测反演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的研究扩充了重要点源碳排放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

    时间:02-23
  • 商丘公交不会停运!工作组已进驻

    23日,河南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通告称,拟于3月1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引发关注。当天中午,商丘市公交公司发布通告,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并对此前发布的公告致歉。随后,商丘市人民政府发布情况说明,市政府工作组已进驻,将依法依规查明情况,进一步纾困解难,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内容如下。情况说...

    时间:02-23
  • 让公平正义经得起围观 检察机关去年对约2.2万件案件开展简易公开听证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检察听证把相对封闭的办案活动放在人民监督的聚光灯下,开门办案,能够促使检察人员更谨慎、规范用权,让公平正义经得起围观。”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23日在北京接受网络访谈时说。  据介绍,近年来,最高检一直积极推动公开听证工作,提出将公开听...

    时间:02-23
  • 中国航空学会等加快建设航空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孟彦 张素)记者23日从中国航空学会获悉,为培养更多航空高质量技能人才,该学会等加快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暨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暨签约仪式,日前在江西抚州举行。据知,抚州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560亩,建筑总面积111.3万平方...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