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王廷惠:“再造一个新广东”为中国探路意义何在?

2023-02-20 18:5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2月20日电 题:“再造一个新广东”为中国探路意义何在?

  ——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中国农历兔年大年初七,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发海内外关注。

  大会释放了何种重要信号?如何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意义何在?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世界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中新社“东西问”记者就此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进行深度解读和阐述。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王廷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广东部署和广东行动具有引领最新发展方向的特殊意义。

  广东“新春第一会”是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的鼓劲会,是明确方向、激发干劲的加油会,是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动员会。广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开年开会便打出“高质量发展”鲜明旗帜,拼经济、挑大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迅速释放出开局起步的鲜明信号。

2023年1月8日,广东省珠海市,旅客乘坐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抵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广东过去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如今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看待广东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王廷惠:广东地处中西文明交流前沿,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现代化先行者的角色。这里走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最早的工程师,兴办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继昌隆缫丝厂),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更是上下求索,寻觅救国良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排头兵、先行地、示范区的形象活跃在现代化舞台上,发展日新月异、屡创奇迹。全省GDP从1978年的185.8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2年超过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370元增至2021年的98285元;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重,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量的增长进入平台期,质的突破处于酝酿期,唯有通过质的提升、新的突破和发展突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质的大幅提升实现量的持续再增长,才能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导向的发展和赶超。

  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当前广东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广东要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大局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将高质量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与全局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航拍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无人机照片)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再造一个新广东”这一论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广东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王廷惠: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为面向未来的广东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认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根本出路,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改革、开放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全面纵深改革,以引领型创新式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与制度优势。立足国家战略布局和部署,广东要充分发挥改革先发优势、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平台优势和创新优势,特别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为牵引,做好改革总体规划,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更深层面高水平推进改革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时有效“集成”式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进一步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高效有序推进各大战略合作平台创新改革举措,创建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深化改革。

2022年10月17日,广州海鸥岛飞行基地,科技企业研发的飞行汽车“旅航者X2”。陈骥旻 摄

  二要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大开放深开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格局和开放优势。要依托“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开放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合作平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立足双循环交汇节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航拍横琴口岸新旅检大楼。(无人机照片)陈骥旻 摄

  三要高质量全面推进创新,充分释放第一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格局与创新优势。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要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链条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破解“卡脖子”难题。要协同港澳创新资源、平台、组织,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2022年9月24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动工。(无人机照片)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曾响彻大江南北,成就了无数奋斗者。广东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和人才?

  王廷惠:广东要积极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全面扩大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发展新优势。

  一方面,广东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深度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持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流入、一流企业集聚和高层次人才荟萃。

  另一方面,要实现内外开放联动发展,构建连接内外市场、协同内外资源、联通内外开放、融合内外发展的开放发展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广东,更多企业投资广东,更多人才扎根广东。

2021年9月17日,广东省珠海市,两名澳门医生领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证书。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40多年来,广东一直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现代化新跨越,对中国有何探路意义?

  王廷惠:广东要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有三方面实践探索意义:

  一是探索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是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和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扎实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探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二是探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开放实践。围绕建成世界一流、最好的湾区目标,广东全面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进一步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开放发展促进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效率,以大湾区开放互补、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是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广东改革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必将不断创新发展实践,丰富创新实践经验,优化提升实践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创新成就。

  中新社记者:2022年广东GDP总量若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已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为外资外企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何种机遇?

  王廷惠:广东近年出台“外资十条”及其修订版等政策措施,率先颁布地方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批外资高质量大项目落地建设。广东全面纵深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和全面推进创新,对外资外企而言,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大的市场范围、更广的市场空间和更具前景的发展机遇。

  首先,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进一步降低外资外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提升外资外企投资的可预期性和便利性。其次,广东进一步开放外资外商投资领域,强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将极大扩展外资外企的投资机会。(完)

  受访者简介:

  王廷惠,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主要从事规制经济学、现代奥地利经济学、发展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2003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 “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危化品在电商平台售卖 专家建议监管亟待线上线下一体化

      危化品在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售卖【专家建议监管亟待线上线下一体化】  ● 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售卖氨水浓度超过10%的溶液和高浓度双氧水等危险化学品,以及无证售卖老鼠药、农药等有毒物品。有境外社交平台甚至建立了剧毒物品运输渠道,个人可以通过平台买到百草枯、破氧毒素等剧毒药物  ● 国家对...

    时间:02-21
  • 【社评】落实退出机制,让“解渴”的政策惠及刚需群体

      某种角度看,一些公共政策和资源的精准配给、良性循环,也是衡量地方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相关地方和部门在落实、推进类似工作时,不能满足于“大面上好看”或“给谁都是给”等层面,而要多一些绣花精神、多一些担当作为。  “发挥廉租房和公租房救急作用,为急需的人所用”——据2月19日人民网报道,近...

    时间:02-21
  • 百日冲刺,他们跑出月壤研究中国速度

      ◎实习记者 都 芃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创新团队】  搞科学研究就像跑4×100米接力,要一代一代的研究者接续完成。任何人都不能“掉棒”,而且一定要安稳“交棒”。  李献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月球火山活动持续到什么时候?  科学界曾普遍认为是28...

    时间:02-21
  • 借培训之名公款旅游:两部委3人被双开

    原标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借培训之名组织公款旅游典型问题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反复性顽固性、改头换面、隐蔽隐性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对借培训之名组织公款旅游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有关情况如下。近年来...

    时间:02-21
  • 生态环境部:1月份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20日)通报1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PM2.5平均浓度下降。监测结果显示,1月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重点区域方面:1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

    时间:02-21
  • 美参议院通过“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 中方驳斥

    原标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发表声明2月20日,针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所谓“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表声明。全文如下: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日通过的所谓“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肆意炒作渲染“中国威胁”,恶意攻击抹黑中国。这是继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

    时间:02-21
  • 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2000多年前,中希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的重大贡献。现在,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

    时间:02-21
  • 王晨: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 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20日在北京出席中国法学会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法学研究,积极服务法治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王晨指出,...

    时间:02-20
  • 求是网评论员: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时间:02-20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累计追责问责近2900人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阮煜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对外公开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日,已有26个省份和6家中央企业完成了问责情况的公开,累计追责问责近2900人。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