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入画,如何探寻新型文化源动力?

2023-02-19 19:0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二十四节气入画,如何探寻新型文化源动力?

  ——专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冬冬

  作者 文龙杰 徐雪莹

  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蕴含着对天地万物生命运转变化的哲学认知。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期,由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徐立京与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冬冬耗时近十年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细致挖掘物候之美,阐释中国古老智慧。缘何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入画?其蕴含怎样的中国诗意生命美学?在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方面,绘画发挥着何种作用?中新社“东西问”就此专访著名画家徐冬冬。

视频:【东西问】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入画,如何探寻中国传统生命美学?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入画缘于何种契机?

  徐冬冬:缘于当下千年不遇的东西方文化大变革。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我在进入抽象绘画领域之前,经历了二十多年中国传统意象绘画和中西结合的印象绘画的深度探索。2003年,在欧美上千家文化机构完成“阳光与和谐的梦想”(1997-2003)行为艺术后,我归国隐逸,全身心投入中国抽象绘画流派的研究与建立。一晃近二十年过去。随着十几组不同领域组画创作,我逐渐明确了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下,在中国哲学里寻找抽象概念,使之成为我的绘画语言。正是这样,2013年,我的笔墨自然走入了“四季”系列组画。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四季》系列组画的第一组,我创作了八年,又整理了二年,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它不是一般知识性的命题作品,而是在建立东方式抽象逻辑思维的悟道过程中自然进入,在“离形去知”的状态下达到“无知之知”之境。

徐冬冬的作品《丁酉年正月廿九 雨水二候候雁北》丙烯纸本 176cm×97cm,2017

  在这千年不遇的大变革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相结合,建立“东方式的抽象逻辑思维”,必将出现重要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在这样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问世,旨在用中国抽象绘画语言的表达,挖掘、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已具有的抽象概念,并吸收西方的抽象逻辑思维营养,形成中国抽象逻辑思维。

  中新社记者:作为画家,您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时间哲学与生命美学有何体悟?

  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蕴含对宇宙间深奥的星象密码的解读,是太阳与地球生物的对话。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个节气为一季节,一年为四季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其中有亘古不变的宇宙天象,有应时而变的物候现象,有自然万物的交叠更替,更有先民的时间与生命智慧。

中国农业劳动与二十四节气之间息息相关。大雪节气,河北石家庄的农民抢抓农时种植大葱苗。翟羽佳 摄

  我在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时,采用中国古老宣纸、老坑砚石、古松烟墨块和西方丙烯颜料,春采甘露,夏携新雨,秋含风沙,冬化晴雪,融色之水,多取于自然之物。百色入洗挥毫而泼之,水色交融如瀑而泻之,遇古老之宣纸,顿肌理万般浮现,层层叠染,一层一变,气象万千。我从中体会中国先民们的智慧,了解中国文化对宇宙世界包括生命诞生、天地变化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并赋予新的思想以抽象思维表达。

  该组画首先以“气”引入。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讲究阴阳两气的变化以及所带来的平衡与气韵的和谐。我在创作中,始终将“气”作为生命之“真”的源头,来观察候、节、季之间的转换与变化。观察北斗七星,会发现在不同季节,斗柄的指向并不同。斗柄朝东,东风吹来便是春季,朝南则进入夏季。

徐冬冬的作品《丁酉年正月廿九 雨水二候候雁北》局部

  笔走“色、空”里,墨含“有、无”中。这些画呈现在宣纸上,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和小色块,它们的朝向,遵循着与斗柄、季风的方向一致,世上万物在这里生生灭灭,往复轮回与四季同。可以说,这套组画创造性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来描述中国文化的阴阳气韵生命观,是世界上第一套用中国式抽象绘画语言来完整、系统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系列组画。如同中国的先民对于大自然的思考,它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是有生命的笔墨。

  中新社记者:专业评论人士认为,您在绘画上拓展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为东西方互相了解打开了一道门缝。您的绘画为何具有这类“文明对话”的特质?

  徐冬冬:我进入抽象绘画领域之前,经历了中国传统意象绘画和中西结合的印象绘画的深度探索,创作、展览和出版大量作品。这样的艺术经历,恰好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演变、碰撞有关,它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都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契合。

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融汇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影响并促成了现代中国艺术的面貌。市民参观徐悲鸿作品《骏马图》。刘鹏 摄

  十四五岁到二十多岁大约十年时间,我从事中国传统意象绘画,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国家正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春风拂地,人们争分夺秒谋发展,也渴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我在故宫绘画馆临摹古画,与范宽、李成、倪瓒等历代画仙们跨千百年时空般灵魂对话。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之间,我的画风转入到与西方印象派的结合。吸纳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流派,画作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风格。这是东西方文化间的一种会通,把梵高、莫奈、米罗、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西方大师的画魂带进我的生活,这一点,前辈绘画大家林风眠、赵无极的作品皆作出榜样,予我启发。

  中国抽象绘画则是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已三十多年的创作追求。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稳步向前。二十一世纪,中国融入世界是人类文明进程,与世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努力在中国文化里寻找抽象概念,并以国际视野和思维,探讨当今东西方文化和人类广为关切的问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集我在意象、印象、抽象绘画三阶段问道之所得,站在对人类文化进程和东西方文化演变的比较上,问答人类社会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邮政工作人员展示《癸卯年》特种邮票。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癸卯寄福、同圆共生,蕴含着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您此前谈及“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要让中国文化自信地进入世界产生新型文化。其中,绘画发挥何种作用?

  徐冬冬:“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这是我从事艺术几十年所秉承的理念,其间体现着以中国文化观天下的家国情怀。这里的“道”,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道,也是辨别自然生命中的真、善、美,进一步完善人格美德之大道。

  近现代二百年来为何西学能引领世界潮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科技文化里充满着抽象逻辑思维,从数字抽象推理、探求出各种原理、并总结其理论与规律,建立起西方的科学体系。而西方文化的昌盛基于其科学的巨大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里虽也有抽象概念,却缺少系统的抽象思维,中国农耕文明产生了辩证逻辑思维,拥有宏大宇宙观的哲学体系,却多停留于技术层面,止步于具象总结。虽然现当代东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汲取了西方科技的养分,产生许多科技应用成果,但仍未有意识地系统建立科技创新的底层思维基础——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会通中,创造富有创造力的新型文化是当务之急。

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乐高展台了展示灵感源自中国文化与传统的全新玩具套装。殷立勤 摄

  画家来讨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怪。但实际上,追文化本源,绘画远早于文字而产生,它除有教化作用外,更给人类带来丰富想象张力与空间。从上古启蒙认识自然到部落血缘图腾的描述,到讲述宗教和世俗社会,绘画始终伴有体现人类文明进程的成就。

  我建立中国抽象绘画,不是只为了立一个画种,而是希望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绘画语言,以此探索建立中国抽象逻辑思维之路,将抽象逻辑思维带入到中国新型文化的构建之中,提供创造性想象力。《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肯定和市场认可,一年内印刷5次,并获得多项年度好书的荣誉,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是时代需要。(完)

  受访者简介:

  徐冬冬,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创建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联合国均曾为其主办个人作品展。出版有《徐冬冬诗画集》《徐冬冬画集》。创作了旨在推动21世纪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行为艺术作品《阳光与和谐的梦想》(1997年一2001年),亚洲、欧洲、美洲的上千家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均参与其中。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等机构收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比航母还难造?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来了!

      国产大型邮轮破冰:“一号工程”下海倒计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23.2.20总第108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

    时间:02-20
  • 元首外交|从习主席对非理念读懂中非命运与共

      非洲联盟第36届首脑会议(第36届非盟峰会)18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开幕。习近平主席致电峰会,向非洲国家和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说,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我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密...

    时间:02-20
  • 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主要场馆设施均全部完工

      现在距离成都大运会开幕还有不到160天,2月18日,全面推进大运会筹办决胜攻坚动员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目前,赛事组织基本就绪,大运会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现阶段,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正周密筹备、认真打磨开闭幕式、扎实做好模拟实战演练、火炬传递组织等重点工作。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时间:02-20
  • 一场守护荣誉的接力

      “如果荣誉有气息,那是青春的气息”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几年前,刚走进清华大学校园时,如果问李永亮、林沛东对自己未来的“人设”是什么,李永亮会告诉你,他想读研、想留学、想搞科研;林沛东会摇摇头说,他还没想好。  这两个人,都是从清华大学入伍来到武警河北总队石家庄支队正定中队的上等兵。...

    时间:02-20
  • 向战而行,锻造投送尖兵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  向战而行,锻造投送尖兵  对准、叉起、上车……初春时节,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训练场,一场集装箱装载训练正在进行。  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驾驶员操纵大型叉车,精准高效地将数十吨重的集装箱装上拖挂车。  “集装箱运输投送是保障未来作战的重要方式,提高集...

    时间:02-20
  •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日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26个选举单位先后召开军人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选举产生了281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军队选举工作高度重视,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研究审议选举工作有关问题。军队选举工作从去年10月陆续展开,团级以上单位成立...

    时间:02-20
  • 河南省总工会:务实重干谋出彩 凝心聚力谱新篇

      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 余嘉熙 建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入脑入耳入心;激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池春水”,着力搭建职工成长平台、竞赛平台、创新平台;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工匠故事,依托重点任务、创新项目、研究课题,搭建更多劳模先进传帮带、结对子平台和...

    时间:02-20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在南京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2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协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

    时间:02-20
  • 时政微周刊|总书记的一周(2月13日—2月19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02-20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打造经济新优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第二批81个千兆城市举行授牌,至此,我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