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2-17 14:11:37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在追求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从未止步。“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超740颗脉冲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拥抱地球,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已超1000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连通粤港澳三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这些凭实力出圈的大国重器不仅令国人自豪,更让世界瞩目。

  202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铺设强国之路奠定坚定基石。重大工程、项目成果,凝聚了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大国重器构建起的国之脊梁,生动诠释着突破极限、永不言弃的磅礴力量。当下,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先机。一次次的实践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被“卡脖子”。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久久为功。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中国载人深潜挺进万米深蓝,创下新纪录。“‘黑暗世界’里动物组成园林,真是太神奇太奥妙了!”早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乘坐“深海勇士”号深潜器下潜到了1400米的深海底,并观察采样长达八个小时。汪院士说,希望青年们一起探究深海奥秘,向着深海进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的深度成功坐底,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张伟说,作为国之重器,“奋斗者”号为探索海洋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强大支撑。他还说,要保持奋斗的状态,继续向深海进发!

△高铁

  从时速350公里轮轨高铁到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中国高铁技术不断突破。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所说,要想坐上“会飞的高铁”并不难,中国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超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世界科技竞争的新焦点。超算到底有多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付昊桓举例,说到天气,有句老话叫“人算不如天算”,但现在我们可以给它加上后半句——“天算不如超算”。“多年来,超算在天气预报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非常复杂的计算对超算而言,可能就是小菜一碟。哪怕你想要知道头顶上一朵云的重量,分分钟也可以给你算出答案。”付昊桓表示。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付昊桓

  在数字世界,“中国超算”接连跑出世界新速度。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甘霖说,作为科研人员,他会全身心投入,用这台全球领先的超算系统创造出更多成果。

△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于2018年10月正式通车,连接了内地、香港和澳门。大桥的建设有很多难点,其中6.7公里的海底隧道在大海深处铺设时,精度要达到厘米级别,由于当时在这一方面的建设经验不多,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解决难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景强说,港珠澳大桥创造出了多项世界第一,而在以前,大家认为建成这座大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敢想敢为的大桥人就是不服气,最终用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跨海工程,自此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景强

  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敢为天下先的大国重器,书写从追赶到超越的时代注脚,让国之英姿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胡春华在安徽河南督导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

      新华社郑州2月17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14日至17日在安徽省和河南省督导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完成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

    时间:02-17
  • 遏制资本市场“洗绿”“漂绿”不法行为 最高法发布司法意见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的一份司法意见指出,审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案件,要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依法披露环境信息,有效遏制资本市场“洗绿”“漂绿”不法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当日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

    时间:02-17
  • (两会声音)邵志清:高质量履职,功夫在平时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邢翀)十三届全国人大共有代表近3000名,在过去五年中,他们一直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和使命。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在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邵志清提出的7件议案和27件建议中,有18件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涵盖工业互联网、5G新基建、...

    时间:02-17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许光园:抓住老区发展重大机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中新网福建三明2月17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许光园:抓住老区发展重大机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作者 雷朝良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乡愁馆、孝廉馆、蔬菜科技小院落户……在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三明市,风光秀丽的五一村远近闻名。  五一村是三明永安市小陶镇上的一个村落。一排排洋房矗立村中,三...

    时间:02-17
  • 东西问丨朱林方:如何理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创造的新模式?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如何理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创造的新模式?  ——专访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朱林方  中新社记者 曾静宁  中国人权事业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与西方的人权话语既有共通领域,也有一些差异。如何理解中国人权话语和中国式人权发展道...

    时间:02-17
  • 东西问丨贾宾:“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中新社海口2月17日电 题:“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专访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贾宾  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  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2022年,中国水下考...

    时间:02-17
  • 2023首届文化产业元峰会举办 聚焦文化产业园区数智服务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仟园携手·万企联合”2023首届文化产业元峰会通过直播的方式举行。本届“元峰会”打造了“特色文化园区巡展”“空间运营与企业服务创新”“元宇宙赋能产业招商创新”“智慧生态园区运营”“文化园区投融资模式创新”等8大主题模块,围绕“数智服务”特色...

    时间:02-17
  • “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在云南大学启动

      中新网昆明2月17日电 (陈静)17日上午,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该项目利用SKA的超高灵敏度和超强巡天能力,有望在宇宙磁场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SKA(Square Kilometre Array)是由全球多国合资建造和运行的世界...

    时间:02-17
  • 专家学者南京共话禁毒科技创新

      中新网南京2月17日电 (姜晨 徐珊珊)2月16日至17日,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禁毒科技创新之路。一批禁毒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在会上公布。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

    时间:02-17
  • 中老铁路货车安全检修20万辆次

      中新网西双版纳2月17日电 (许崇官)“呜呜……”16日22时许,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一列刚检修完毕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缓缓驶出磨憨口岸,标志着中老铁路磨憨国际交接列检作业场安全检修货车突破20万辆次。  磨憨国际交接列检作业场是中老铁路中国段唯一的货车车辆检修“4S店”,主要负责来往货车的...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