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焦点访谈:隐形冠军 技高一筹 扬帆而上

2023-02-17 14:33:3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万吨巨轮在大海上航行时,需要一个强劲有力的“心脏”,也就是发动机。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和行驶安全,船上还需要有一个能够根据船舶装载状态进行装载和排放的压载水系统。这两个装置都是船舶制造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攻关,我们不仅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处于领先水平,有的产品甚至是占了百分百的市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海临港工业区,中国重要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巨型集装箱船的超级“心脏”,也就是发动机,正在这里打造。

  中船动力集团前身是上海船厂的柴油机事业部和沪东造船厂的柴油机事业部。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生产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当时我国只能生产一些小型的船舶发动机,产品的性能不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专利,引进大量先进的数控装备,船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中国船舶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邵煜:“随着中国船舶工业开始赢得海外订单,我们的船用动力发动机跟着中国的出口船走向了世界,逐步打破了世界市场壁垒。”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中国生产的船用发动机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提升,但当时的设计和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的船舶动力行业全面转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5年,当时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收购了海外一家设计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海外设计团队,开始了自主研发大尺寸缸径船用发动机的征程。在这段征程上,中国在不断刷新着尺寸和重量的世界纪录。

  2015年底,中国船舶集团接到了法国达菲海运集团的一个订单,想要开发出世界上首个能使用柴油和液化天然气双燃料低速发动机的巨型集装箱船。这双燃料发动机研发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了中船动力。

  双燃料发动机采用的是一套双燃料系统,在系统切换时,液化天然气将会逐渐取代燃油,成为发动机的核心燃料。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20%,颗粒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可以减少99%。

  经过中船动力海内外设计团队的通力协作,经过将近两年的漫长的设计过程,2017年下半年,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进入制造环节。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克服了一系列机械故障、系统联动等问题,整个机器的状态趋于平稳。

  邵煜:“就当我们认为这台机器已经快要成功的时候,一个重大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一个非常难于突破的国际性难题,我们在测试的时候,发现缸套快速磨损。”

  气缸缸套的快速磨损是发动机的致命伤,而对于世界第一台巨型双燃料低速发动机来说,这更是一个从没碰到过的重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船动力的研发团队、工程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和设备供应商,组成了庞大的联合研发团队,光团队的核心人员就有近百人。

  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去实践,每一次方案的修改,都意味着推翻重来和巨大的工作量。

  邵煜:“一个气缸套的重量将近20吨,而气缸套上面还组装有气缸盖、排气阀、喷油器等一系列组件,加起来大约就有一百多个。”

  一台柴油机12个缸套全部换下来,24小时不停,最快也要2到3天时间。

  一次次修改方案,一次次重新制造、反复调试,整个团队通力协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5月,世界首台最大的船用双燃料低速发动机终于研制、安装成功,并通过了法国船东的验收。

  这款发动机的成功只是中船动力在船舶发动机制造领域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缩影,经过不断开拓,如今中船动力生产的各种型号大型双燃料发动机已经完全领先于世界,在这个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百。

  船舶在航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和行驶安全,会根据船舶装载状态进行压载水的装载和排放。船舶压载水是造成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传播途径。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压载水管理公约》,规定所有远洋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付洪田:“2004年《公约》提出以后,全球没有一个成熟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当时我们有一个技术叫电解制氯技术,已经在核电站和火电站应用了将近20年,非常成熟的技术,感觉到我们有能力在中国带头率先突破这个技术。”

  2006年,青岛双瑞正式立项,成立研发团队,开始研制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团队信心满满,但实际工作一开始,他们就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付洪田:“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船上空间非常小,体积缩到了几十倍。”

  研发团队深入到各种船上去实地考察,了解船舶各种设备和布置格局,经过半年多的研发,经过无数版的设计和技术创新,把各个部件体积缩小,攻克了体积的难题。

  体积的缩小只是第一个拦路虎,更大的难题还在等着他们。

  付洪田:“这个技术有一个副产物是氢气,它有爆炸的危险,在陆地上比较空旷。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把氢气稀释掉,但船上是个密闭的空间,所以不可能自然稀释掉。如果氢气聚集,见到明火就会产生爆炸,所以这个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怎么确保安全?”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宇:“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方法的论证,在电解的过程中把氢气收集起来并不容易,大家就设计了一个收集装置,采用了很笨的方法。我们上面用手动葫芦拉动,让氢气随着设备的提升进到收集装置里面去,很多人做一天试验下来,整个胳膊都是酸的。”

  正是通过这种笨拙的人工的办法,技术人员确定了利用旋风分离来除掉氢气的技术路径。

  付洪田:“专门设计了旋风的除氢设备,增加了风机,所以使它强制排风,加上这个设备,一个是设备的复杂度增加了很多,第二个成本增加了很多,但是为了安全我们义无反顾。”

  郭宇:“最终的效果也证明,实船的除氢效率达到了99%以上,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在实船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过两年的攻关,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08年,青岛双瑞设计制造出第一台样机。

  经过两年漫长的实际应用试验和各种考核,2010年9月,中国青岛双瑞的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最终批准,完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从此诞生。

  付洪田:“我们的压载水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第三代的技术和前两代相比,一个是体积更小;第二个性能更可靠,运行更稳定;第三个降低成本,现在成本大大下降。”

  郭宇:“在全球,我们还建立了五大售后服务中心,覆盖全球七十多个港口和地区,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商船服务。”

  在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这个领域,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同步研发、同台竞争。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青岛双瑞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排名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几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每年全球建造船只的将近一半是中国制造。正是依靠自主创新中国的船舶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一些产品甚至达到领跑,而在创新驱动下,我们也正在一步步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华丽转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朱林方:如何理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创造的新模式?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如何理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创造的新模式?  ——专访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朱林方  中新社记者 曾静宁  中国人权事业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与西方的人权话语既有共通领域,也有一些差异。如何理解中国人权话语和中国式人权发展道...

    时间:02-17
  • 东西问丨贾宾:“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中新社海口2月17日电 题:“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专访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贾宾  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  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2022年,中国水下考...

    时间:02-17
  • 2023首届文化产业元峰会举办 聚焦文化产业园区数智服务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仟园携手·万企联合”2023首届文化产业元峰会通过直播的方式举行。本届“元峰会”打造了“特色文化园区巡展”“空间运营与企业服务创新”“元宇宙赋能产业招商创新”“智慧生态园区运营”“文化园区投融资模式创新”等8大主题模块,围绕“数智服务”特色...

    时间:02-17
  • “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在云南大学启动

      中新网昆明2月17日电 (陈静)17日上午,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该项目利用SKA的超高灵敏度和超强巡天能力,有望在宇宙磁场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SKA(Square Kilometre Array)是由全球多国合资建造和运行的世界...

    时间:02-17
  • 专家学者南京共话禁毒科技创新

      中新网南京2月17日电 (姜晨 徐珊珊)2月16日至17日,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禁毒科技创新之路。一批禁毒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在会上公布。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

    时间:02-17
  • 中老铁路货车安全检修20万辆次

      中新网西双版纳2月17日电 (许崇官)“呜呜……”16日22时许,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一列刚检修完毕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缓缓驶出磨憨口岸,标志着中老铁路磨憨国际交接列检作业场安全检修货车突破20万辆次。  磨憨国际交接列检作业场是中老铁路中国段唯一的货车车辆检修“4S店”,主要负责来往货车的...

    时间:02-17
  • 石泰峰在北京会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17日在北京会见了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石泰峰向班禅和藏传佛教界人士祝贺藏历水兔新年。石泰峰对班禅过去一年各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希望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时间:02-17
  • 中新网评: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李赫)世界需要解密中国发展的密码,中国也需要被世界重新认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17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团结奋进新征程 奋楫扬帆再出发”2023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

    时间:02-17
  • 震撼!又一条跨海铁路要来了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2月16日13时30分,在宁波至舟山铁路(以下简称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现场,5号墩自浮式钻孔平台,经过8个小时的海上浮运,准确到达5号主塔墩墩址处,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大桥和世界最宽跨海大桥主塔墩基础建设拉开序幕。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效果图。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

    时间:02-17
  • 2022年湖南粮食生产逆境夺丰收 生猪出栏量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长沙2月17日电 (刘曼)2022年,湖南投入粮食生产资金增加30%,全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48万亩,总产量603.6亿斤;出栏生猪6248万头,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二位。  17日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公布上述数据。2022年,湖南省农业农村部门着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省完成第一产业...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