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研发新技术 提升热效率

2023-02-15 05:57:51

来源:人民日报

  研发新技术 提升热效率(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物名片

  秦裕琨:1933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热能工程领域研究的奠基人,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锅炉制造专业,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发明了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风控浓淡煤粉燃烧等技术。

  近70年来,他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期从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煤炭先进燃烧技术项目,为国家能源事业以及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洁利用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有幸赶上了。我还要再奋斗十几年,希望还能与你们一起看到、亲身感受到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声音洪亮,目光有神,如今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的秦裕琨,正在为学生们作报告。

  学术交流研讨、科技成果鉴定、科研团队指导……如今,90岁的秦裕琨依然忙碌着。正如他所专注的“燃烧”事业一样,他身体力行,不仅为我国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辈们带去温暖与能量。

  学一点、讲一点,从零开始摸索筹建锅炉制造专业

  秦裕琨生于上海,幼年时经历过战乱,上海解放后,他逐渐感受到:“中国有了希望!”

  从上海交通大学提前一年毕业时,秦裕琨正赶上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当时,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父亲年事已高,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本可以留在上海,但我的3个分配志愿分别填写了东北、西北、华北。”当时的秦裕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与建设新中国。”

  1953年,坐了三天四夜火车的秦裕琨,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师资研究生。入冬的哈尔滨,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条件虽艰苦,但秦裕琨干劲十足,“工厂在建设,大学在建设,城市在建设……看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别提有多高兴。”

  上完一年俄语预科后,学校研究决定抽调他跟随外国专家边学习、边讲课,筹建锅炉制造专业。

  “接触这个专业之前,我并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但既然要筹建,就从头开始学,啃下这个硬骨头!”原本想学机械设计的秦裕琨毫不犹豫地改了行,开始了从零摸索。

  “我们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师,边学边教,总怕自己吃不透、讲不明。”那时,21岁的秦裕琨晚上熬夜钻研教学教材,并准备俄文讲义给外国专家看,修改完成后再译成中文讲义讲给学生们,“学一点、讲一点,我甚至都不敢讲太快,自己没学透的课程坚决不能上讲台!”

  面对无专门教材可用的困境,秦裕琨开始琢磨“自力更生”,挤出时间编写,终于在1959年完成初稿并油印出版。1963年,这本内部教材正式成为新中国锅炉制造专业的第一本国家统编教材。后来,他相继出版的5部著作,大多也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像秦裕琨一样的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短短10余年里,他们在这里共创办了24个新专业,以机电、电气、土木、工程经济等为主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建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解了“燃眉之急”。当时,这支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

  深耕煤炭燃烧领域,艰苦科研攻关,研发煤粉燃烧等新技术

  “光在屋里搞理论不行,科研成果必须接受实践检验。”这是秦裕琨在科研事业中始终坚持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普遍使用强制循环热水锅炉,通过蒸汽采暖,这种方式热得快,凉得也快,且一旦停电,锅炉运行安全就难以保障。对其进行改造,成了当时业内亟须解决的难题。

  “如果采用热水供暖,变强制循环为自然循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秦裕琨提出热水锅炉自然循环的学术构想,为了将其变为现实,他昼夜不停地绘制草图,吃住都在锅炉房里,一熬就是两个月,经过连续攻关,终于拿出了设计图纸。

  此后,秦裕琨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锅炉,至今,我国很多地区冬季采暖仍然采用这种锅炉。

  除了推动我国工业锅炉制造技术创新升级,秦裕琨也为很多地区的锅炉“看病问诊”,让它们“重焕生机”。

  20世纪70年代末,某流化床两台锅炉面临“不改造就报废”的窘境,秦裕琨受邀进行“诊治”。反复实验后,他“对症下药”,提出“播煤风”技术理论,成功改造了这两台锅炉,避免了近亿元损失。这种稳定燃烧煤矸石的技术应用在当时尚属世界前沿,也为我国劣质燃料的大规模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电、核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不少专家认为,在煤炭燃烧这样的传统领域,很难再有大的技术突破。但秦裕琨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利用研究仍有很大空间。”面对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高等问题,秦裕琨向更尖端的煤炭利用技术发起冲锋。

  三年攻关,他成功研发煤粉燃烧新技术,各处奔走、推广试用,却处处碰壁、无人敢用。

  “大厂子不愿意用,咱就找小厂子;新锅炉不让改,咱就改旧锅炉。”秦裕琨毫不泄气。最终,团队找到了一台几乎报废的锅炉,改造后,热效率竟反超了新锅炉。

  此后,针对不同燃烧方式和煤炭种类,秦裕琨带领团队研发了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器。其中,水平浓淡直流燃烧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制造厂和电厂普遍采用,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创新应用的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也获得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近七十载,科研育人传承家国情怀

  无论做普通教师,还是担任学校领导,秦裕琨都强调“立德树人、科研报国”。

  建立教学检查组,完善职称评定体系……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时,秦裕琨把各系的基础课全都听了个遍,随后不断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全校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10多年前,秦老师就要求我们转型,研究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秦老师的预判让我们抢得先机。”从本科到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能源技术研究所教授孙飞师从秦裕琨15年,“对实验中的小细节和科研里的大方向,秦老师都十分敏锐。他常说,‘成果转化要始终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秦裕琨至今依然是深受大家尊敬的“秦先生”。

  “我最看重的身份就是人民教师。”他坚持开门办学,主动面向社会办锅炉培训班,让渴望深造的年轻人获得学习机会;他走向镜头前,在全国观众面前分享自己科研育人的心得;他在中国航天日开办讲座,为中学生讲述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进入21世纪,秦裕琨开始专注于煤炭清洁利用及节能技术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碳中和能源技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以“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专业”为目标,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相关技术累计为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正如秦裕琨常说的:“要干就干别人干不了的,要啃就啃别人啃不动的。”

  (吉星参与采写)

  记者手记

  奋力求索 科研报国

  “学就学好,干就干好”“有所为,无所求”“成果转化要始终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心怀大我,毕生求索,秦裕琨始终前行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

  一次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突破背后,是砥砺奋斗心,是铮铮报国志。秦裕琨谦虚且忘我,他常说,取得成绩时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想想还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更不要忘了别人的付出和努力。

  秦裕琨的故事中,浓缩了一代科研人的青春热血,鼓舞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奋勇斗志。正如他的学生所说,他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张艺开 闫明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今天(1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的五个项目分别来自河北、云南、甘肃、宁夏和内蒙古,揭示了从距今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  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尚义县,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

    时间:02-15
  • 台青林姿佑成都创业记:“趁年轻来大陆闯一闯”

      中新社成都2月15日电 题:台青林姿佑成都创业记:“趁年轻来大陆闯一闯”  作者 单鹏  近日,在成都一所社区教育学校,七八名小学生体验了一节不同的英语课:在“90后”台湾老师林姿佑指导下,先观看动画片了解“郑人买履”的故事梗概,再与老师配合、用中英双语完成这则成语故事的讲述,最后通过表演加以...

    时间:02-15
  • 安徽明中都遗址发掘为宋元至明清宫殿制度演变添新证

      中新社合肥2月15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15日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2年度安徽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其中,前朝宫殿区正殿西侧附属建筑基址等考古新发现,进一步补充了自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宫殿制度演变过程的资料。图为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后殿连廊区发掘现场。 中新社发 国家...

    时间:02-15
  • 考古基本确认陕西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的“豳师”密切相关

      中新社西安2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5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头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城址和大型高等级墓地。结合文献记载和地理位置,基本确认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之地的“豳师”密切相关。  2018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西头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

    时间:02-15
  • 最高检:少捕慎诉慎押不等同于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更不是放纵犯罪

      中新网2月15日电 最高检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在会上表示,少捕慎诉慎押决不等同于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更不是放纵犯罪。  陈国庆表示,宽严相济是我国基本刑事政策,它要求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

    时间:02-15
  • 推动海上风电开发走向深远海

      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科学谋划基地化布局开发、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和投融资建管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历经十余年蓄力,到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

    时间:02-15
  • 最高检:当前腐败犯罪呈现出四类新特点

      中新网2月15日电 最高检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检第三检察厅厅长史卫忠在会上称,从检察机关办理的贪污贿赂案件情况看,当前腐败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现象突出,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国企、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或资源富集领域,也有以前并未引起太多关...

    时间:02-15
  • 最高检:2020年以来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常态,一审服判率达到95%以上

      中新网2月15日电 最高检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介绍,2020年以来,检察环节制度适用率均在80%以上,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常态,一审服判率达到95%以上,从源头上实现定分止争、化解矛盾。  孙谦指出,五年来,检察机关在刑事检察改革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02-15
  • 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大力提升西部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董彩云:    大力提升西部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董彩云每天都忙着在基层走访调研。继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董彩云再一...

    时间:02-15
  • 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签署深化风险管理合作安排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14日签署《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深化风险管理合作安排》。  本次签署合作安排,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员、货物及物品安全、便捷流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通过开展风险信息共享、联合研判、协同行动等...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