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天问一号两年创多项纪录

2023-02-13 06:51: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迎来了“上岗”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这个来自中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勇拓火星创多项纪录。

  2020年7月23日,我国开启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又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制动捕获,随后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国家航天局宣布环绕火星成功。

  从这一刻开始,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式踏入“火星职场”。作为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研制专家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分饰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多面手”。

  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开始,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扮演了飞行器的角色,背负着陆巡视器,经过深空机动、4次轨道修正,走过约4.5亿公里的路径,经过202天的“过关斩将”,顺利抵达火星。

  2021年2月10日,火星环绕器到达火星,正式履职“环绕火星”岗位。按照天问一号的任务要求,火星环绕器在火星主要扮演通信器、探测器两大角色。

  2021年5月15日,火星环绕器将着陆巡视器准确送入落火轨道、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5月22日,在火星环绕器的中继支持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中国人的足迹首次踏足那颗红色星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

  火星车踏足火星后,火星环绕器为祝融号提供了近半年的中继通信后,圆满完成通信器的角色任务。

  2021年11月,火星环绕器实施轨道控制,进入遥感使命轨道,正式转入探测器的角色。通过携带的7台有效载荷,环绕器对火星开展了全球遥感科学探测。

  2022年6月29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火星环绕器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了火星全球探测,完成了既定科学探测任务。2022年12月29日,火星环绕器成功环火687天,完成了一个火星年的环火飞行与探测,环绕器圆满完成探测器的角色任务。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称,天问一号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目标。火星环绕器作为其“业务骨干”,创下多个“第一”,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科学数据和工程数据,为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航天八院专家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配置了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等7台科学有效载荷,用于实施科学探测。

  在实施火星捕获前,火星环绕器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了我国首幅火星影像。在着陆火星前,火星环绕器在为期约3个月的停泊飞行中,使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获取了包含预选着陆区优于1米分辨率全色影像图、宽域彩色中分辨率影像图、多光谱信息。着陆火星后,火星环绕器对真实落区、火星车巡视区域进行了成像探测,获取高分辨率影像。

  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后,火星环绕器完成了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利用这些影像数据,我国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绘制国际先进的高分辨率火星彩色全球影像图。在环火扩展任务期间,火星环绕器实施了火卫一成像探测,获取了中国首幅火卫一图像。

  除科学载荷获取的探测数据外,基于火星环绕器平台的工程数据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太阳位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火星环绕器经历了“日凌”期考验,环绕器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太阳的干扰而失去联系。利用这次机会,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中外科学家联合,利用火星日凌期间的通信信号工程数据,获得了太阳临日空间日冕等离子体抛射速度、冕流波等细节结构、初生高速太阳风流等研究成果。

  专家称,为了实现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状态的安全监测,火星环绕器配置了工程测量分系统,包含固连遥测探头、近距离遥测探头等。利用这些工程监测探头,火星环绕器完成了奔火过程中探测器全貌、火星捕获过程、着陆火星阶段着陆巡视器分离、环火飞行环绕器全貌等关键过程及状态可视化监测。

  在圆满完成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后,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后续任务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中国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中国航天人将继续探索,助力我国行星探测事业发展、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目前,火星已迎来了春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履职,持续开展对火星多维度探测任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季节性用工荒”不再 用工大省广东“人才观”有哪些新变化?

      专车,专列,甚至是出动包机……全国经济复苏,2023年开春,全国各省区先“卷”起来的,是节后用工“抢人潮”“招工潮”。  正月初五,全国首趟返岗动车专列从广西开出,直奔广东。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一大省,广东拥有巨大的就业容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在130万人以上,约占全国的1/10,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用...

    时间:02-13
  • 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被“双开”

      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陈文山背离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毫无党性原则,拒绝组织多次教育...

    时间:02-13
  •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第二批物资启运

      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获悉,2月13日凌晨5时55分,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地震灾区提供的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从北京启运。  该批物资包括棉帐篷、赈济家庭包、保暖冲锋衣等生活物资以及灾区急需的药品等医疗物资,可使受灾民众1万余人受益。  此前,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的首批医疗物资已顺利...

    时间:02-13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跃升新阶段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新春伊始,全国大电网上又新增了不少清洁电能。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

    时间:02-13
  • 歌声起太行

    冬日清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迎来日出,村民在为游客讲解太行山独特的“日照冰瀑”景观。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

    时间:02-13
  • “飞天巨眼”,中国造!

      计划今年发射,将与天宫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   “飞天巨眼”,中国造!(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㉚)  对2023年可能发生的世界科技热点事件,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了展望,均把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即“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英语简称“CSST”)列入其中,认为它的飞天将与美国发...

    时间:02-13
  • 土叙志愿者:中国救援队令人感动

      震中日记 | 当地志愿者:中国救援队令人感动  【编者按】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土叙两国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灾区情况牵动人心。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大量援助物资陆续运抵,搜救行动争分夺秒展开。新华社多...

    时间:02-13
  • 伊朗总统: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我很高兴在中国的新年伊始,新春佳节之际,应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邀请,来到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做客,并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进行交流。值此新春佳节,我谨代表文明古国伊朗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贺,祝愿中国人民在...

    时间:02-13
  • 萧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原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萧健是河南省商水县人,1939年参军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学员、班长、干事、中队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秘书、县委工委书记兼区...

    时间:02-13
  • “我们期盼中国游客回来”——老挝加紧为中国游客到来做准备

      新华社万象2月12日电(记者章建华 波奇 达文)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老挝政府和旅游业正加紧改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为预期中的大批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旅游管理司司长达拉妮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挝政府部门正与当地旅行社、宾馆...

    时间:02-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