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3-02-13 04:52: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国际论道)

  得益于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近年来,中国在高铁、5G通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刊文称,中国经济非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源于其务实的创新体系,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中国加速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将对全球产生深刻影响。

  每一项指标都取得显著进步

  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创新和先进产业能力按可比计算绝对值增加到美国的139%,高于2010年的78%。根据另一个衡量两国经济和人口相对规模的指标,中国创新产出是美国的3/4,高于2010年的58%。该基金会研究了2010年至2020年间的22项创新相关指标,包括风险投资、专利和先进产业增值,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几乎在每一项指标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之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2021年的全球第12位升至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表现亮眼。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2021年,全球获批的170万件专利中,中国占39.6%;其次是北美,占19.9%;欧洲占11.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也显示,2021年,世界各地创新者提交了340万件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6%。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5.5%。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在有效专利数量上,中国以360万件超过美国的330万件,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专利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已经在超级计算机、太空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高铁等关键领域展现出引领全球的巨大潜力。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指出,2020年,中国物理学家宣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仅仅几个月后,中国推出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2022年,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而且,中国将很快推出运算速度更快的量子计算机“悟空”。

  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大步前进。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指出,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用本国火箭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13年,一艘中国无人航天器实现登月,这是1976年以后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软着陆。2019年,中国发射的另一艘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成为第一个完成月背着陆的国家。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中国在2022年进行了64次轨道火箭发射,并完成了本国空间站的建设。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的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技术均位居世界前列,被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称为“清洁能源技术的重要推动者”。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指出,全世界最大核聚变实验计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制造出来,标志着这个日趋完成的国际项目取得突破。中国科学家还在超冷化学领域取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国人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指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本国工业的“核心技术”自主进程。中国希望实现技术自主目标,使包括半导体等产业的供给不会受到地缘政治波动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发挥中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色,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发出了“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00年的0.89%提升到了2020年的2.4%,全球排名从第30位提升到第13位,2000—2020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14%,是韩国的两倍,美国的4倍。中国2021年的研发支出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4%,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10.2%的增速有所加快。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55%,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67%)。

  以量子计算领域为例,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世界各国迄今已投入300亿美元公共资金用于研究量子计算。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它计划为研发量子计算机投资150亿美元。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报道引用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马丁尼斯的话说:“在制造高质量量子比特方面,中国人走在了世界前列。”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大力投资和在研究人员培养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中国科研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先进研究领域的足迹迅速增加。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报告,2018年至2020年,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总数、研究人员引用次数进入前1%的“顶尖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篇数三大关键指标上,中国全部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技术进步趋势“不可阻遏”

  中国的计划表安排得满满当当。

  路透社消息称,为了支持旗下数量越来越多的卫星与其太空雄心,中国世界各地建立起地面站网络。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中国计划在南极建造卫星地面站,支持海洋监测卫星网络,作为实现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举措。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五角大楼预测,中国最早将在2045年在太空能力方面超越美国。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中国2023年将是更加繁忙的一年。作为中国主要太空承包商和长征运载火箭制造商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月18日宣布,继2022年全年执行了54次发射任务后,它今年计划安排6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国际能源署2022年12月发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预计,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有望接近此前5年增量的两倍,其中光伏发电和风能将贡献新增发电能力的90%以上。报告预计,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中国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的近一半。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文章指出,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一些革命性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储存绿色能源,包括:培育一种新的经过基因编辑的藻类,它能够比现有微藻更快地处理二氧化碳;利用全钒液流电池的先进技术储存“清洁”能源;利用石蜡液态、固态相互变化从而产生热响应的环保制冷技术,可以使制冷设备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零碳排放等。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文章称,中国计划在2028年建成月球基地,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可能在2023年拉开帷幕。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指出,中国在月球开发过程中打算实现若干目标。首先是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它能够带动应用领域的起飞,如材料学。此外,兴建人类历史上首个地球外基地会显著提升中国在所有领域的国际威望。

  即便是在遭遇美国“卡脖子”的半导体领域,专家也普遍相信,中国在该领域拥有大量优秀科技人才,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会暂时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但不可能阻遏中国发展。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日本索尼公司首席技术官北野宏明说,他预计,美国主导的制裁将“暂时影响”中国采购半导体的能力,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存在“完全有可能”继续增长。日本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森田隆之也对华盛顿制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表示怀疑:“我个人觉得,中美在芯片领域的技术争端可能会使中国的技术进步放慢,但中国技术进步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从长远看,中国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之一。”

  张 红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被“双开”

      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原专职外部董事陈文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陈文山背离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毫无党性原则,拒绝组织多次教育...

    时间:02-13
  •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第二批物资启运

      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获悉,2月13日凌晨5时55分,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地震灾区提供的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从北京启运。  该批物资包括棉帐篷、赈济家庭包、保暖冲锋衣等生活物资以及灾区急需的药品等医疗物资,可使受灾民众1万余人受益。  此前,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的首批医疗物资已顺利...

    时间:02-13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跃升新阶段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新春伊始,全国大电网上又新增了不少清洁电能。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

    时间:02-13
  • 歌声起太行

    冬日清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迎来日出,村民在为游客讲解太行山独特的“日照冰瀑”景观。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

    时间:02-13
  • “飞天巨眼”,中国造!

      计划今年发射,将与天宫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   “飞天巨眼”,中国造!(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㉚)  对2023年可能发生的世界科技热点事件,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了展望,均把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即“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英语简称“CSST”)列入其中,认为它的飞天将与美国发...

    时间:02-13
  • 土叙志愿者:中国救援队令人感动

      震中日记 | 当地志愿者:中国救援队令人感动  【编者按】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土叙两国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灾区情况牵动人心。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大量援助物资陆续运抵,搜救行动争分夺秒展开。新华社多...

    时间:02-13
  • 伊朗总统: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我很高兴在中国的新年伊始,新春佳节之际,应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邀请,来到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做客,并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进行交流。值此新春佳节,我谨代表文明古国伊朗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贺,祝愿中国人民在...

    时间:02-13
  • 萧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原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萧健是河南省商水县人,1939年参军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学员、班长、干事、中队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秘书、县委工委书记兼区...

    时间:02-13
  • “我们期盼中国游客回来”——老挝加紧为中国游客到来做准备

      新华社万象2月12日电(记者章建华 波奇 达文)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老挝政府和旅游业正加紧改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为预期中的大批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旅游管理司司长达拉妮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挝政府部门正与当地旅行社、宾馆...

    时间:02-13
  • 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写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  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与会者将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

    时间:02-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