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是否还会出现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2023-02-10 10:13: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是否还会出现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题:是否还会出现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随着各地相继开学,农村春耕陆续开始,未来是否还会出现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各地中小学将采取哪些防控措施?偏远农村如何进一步提升防疫能力?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集中回应。

  再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可能性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国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全国范围内人群免疫保护力处在一个较高的时期。

  我国新冠病毒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以来,从全国各个口岸入境人员中监测到39种进化分支,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尚未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摄

  吴尊友认为,总体来看,三年来新冠病毒持续发生变异,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致病性在减弱。随着我国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措施,未来新冠疫情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但再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近期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新冠抗体检测是为了估算全人群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从而为国家的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一般不延迟返校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如无特殊情况,学校一般不提前开学;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一般不延迟返校。”刘培俊说。

  2月6日,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实验幼儿园开展“开学第一课 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交警为小朋友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将采取哪些防控措施?刘培俊表示,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开学返校前一周,要求学生居家每日开展健康自测;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要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落实中小学校晨检和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不组织、不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活动。

  二是保障学校正常秩序。中小学校充分做好教育教学准备,没有疫情的地区,学校开学后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增强学校的防疫能力。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的建设,配齐医护专业人员,配备充足必要的药品、医疗设施设备和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

  继续做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包保联系工作

  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在此前农村疫情防控中起到了“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的关口前移作用。

  随着农村地区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如何继续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做好防护?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下一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时,仍要常态化地做好包保联系的服务工作

  毛德智介绍,要持续推进“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责任落实,指导各地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做好平急转换。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尽快补齐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短板。同时,各地要动态优化包保联系的服务机制,让重点人群真正能够“见医、见药、见干部”。

  偏远山区、林区、牧区和海岛“三区一岛”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一直是农村疫情防控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区域。

  毛德智表示,在重点做好“三区一岛”防疫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基础上,推动各地将防疫药品和医疗物资继续向“三区一岛”倾斜,指导各地通过“敲门行动”、电话联系、微信建群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针对雨雪冰冻、台风、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指导各地抓紧制定“三区一岛”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太空天路”助“圆梦乘组”出舱持续“在线”

      中新网西安2月10日电 (记者 张一辰)“有了中继终端这个‘太空伴侣’的陪伴,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将更加安全和舒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任务负责人余晓川表示。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时间:02-10
  • 青海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体系 在校博士生10年增长16倍

      中新网西宁2月10日电 (李隽)10日,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获悉,该省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据统计,十年来青海省普通本专科生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实现倍速增长。其中,硕士研究生增长超过2.4倍,博士研究生增...

    时间:02-10
  • 新疆军区某团将新装备融入作战体系形成聚合效能

      新疆军区某团将新装备融入作战体系形成聚合效能——  缩短从“打靶”到“打仗”的距离  ■钟 国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治国   战车轰鸣、炮声隆隆,坦克火力全开、闯关夺隘……新年伊始,天山腹地寒气逼人,新疆军区某团综合战术训练场却是一派火热景象。  “左前方...

    时间:02-10
  •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加强新学期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中新网2月10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公安部交管局先后下发通知、召开视频会,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强新学期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认真研判本地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特点和安全风险,扎实做好开学交...

    时间:02-10
  • 神十五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最优出舱方式是什么样的?

      从中国空间站上的首次出舱任务开始,每次出舱都会采用两名航天员在舱外工作,一名航天员留在舱内的工作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舱内和舱外的航天员都要进行哪些不同的任务呢?  本次出舱任务和以往出舱任务相同,由三位航天员共同执行,其中两位航天员更换舱外航天服出舱作业,一位航天员在舱内执行指挥...

    时间:02-10
  • 【光明时评】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光明时评】  春回大地,万物“耕”新。在眼下的春耕备耕和设施化种养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正“大显身手”。自动导航和通信技术用于优化路径和提高作业精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运用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等可实现对环境和生物特征的实时监...

    时间:02-10
  • 【光明论坛·温故】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光明论坛·温故】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思治论》,意...

    时间:02-10
  •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抗疫3年,我国...

    时间:02-10
  • 习近平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回信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习近平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回信  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同志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谨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同志们致以...

    时间:02-10
  •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西湖新韵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千年前诗人梦中的景色,我们今天仍能看见。而西湖的今日,与习近平同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曾经历过三次疏浚,但依然面临隐患。2002年年初,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同年,习近平同志履职浙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三次视察西湖。  2003年9月27...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