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战友们

2023-02-06 09:14:57

来源:解放军报

  1月3日,云南边境一处临时驻兵点内,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官兵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天,他们即将奔赴雷场,开始新年度扫雷排爆作业。

  这时,教导员黄建军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正在贵州老家休假的杜富国,打来了语音电话。

  “教导员,今天大家又要上雷场。请您帮我向战友们转达,让大家扫雷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电话里传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亲切熟悉的声音。

  听到杜富国的问候,曾和他一起加入大队并肩战斗的陈自捍、刘新未、熊鑫等战友心里暖洋洋的。

  雷场,越来越近。追随着杜富国的战斗足迹,英雄的排雷战士们又一次踏上“战场”。

  担 当

  从加入大队那天起,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扫雷,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这两个字,最先弹出的是一款电脑游戏。

  在这款电脑游戏里,玩家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所有没有地雷的格子。游戏规则并不复杂,玩家要像开盲盒一样去尝试——即使可以根据数字推测出地雷的位置,但没有点开以前,谁也无法准确知道格子里是否有地雷。

  这一点和现实中的扫雷很像,只是现实远比游戏复杂。真实的雷场里没有明显的标志数据,更没有“死后重新再来”的机会。

  那是4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扒开落叶,中士班长陈自捍明显感觉心跳加速,手也跟着紧张起来。

  一枚斜插在大树根部的炮弹映入眼帘,露出地表的尾翼已经有了锈迹。

  这是一枚重型迫击炮炮弹,发射后未爆炸,性能极度不稳定,稍有触动就可能爆炸。

  一连串相关参数性能瞬间跳进陈自捍脑海中。作为和杜富国一同来到大队的老兵,他有丰富的扫雷排爆经验。

  此刻,陈自捍比谁都清楚,如果这枚炮弹出现意外,自己和身边的战友都会有危险。

  保证安全最好的方法便是远离危险。但是,为了边疆人民少受地雷伤害,陈自捍和战友们不得不一次次靠近这些危险源,处置爆炸物。

  “所有人停止作业,退出通道!”陈自捍扭过头,向身旁搜排的战友下达指令。等战友们都退到安全区,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挖掘作业。

  挖掘作业并不顺利。刚下过雨,挖掘工具上很容易粘上泥土。为了保证安全,陈自捍每挖一次都要用手抠去工具上的泥土,进度十分缓慢。

  好不容易结束了挖掘作业,雷坑内的情况却让陈自捍一阵头皮发麻——炮弹一米多长,弹体碗口粗细,被4根10多厘米粗的树根缠绕包裹着。

  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处置方式便是不触碰未爆弹,直接用炸药就地引爆。然而,这种处置方式已无可能,因为几米外就是国境线。

  陈自捍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拆除炮弹后,转运到销毁点。此刻,炮弹触地引信十分敏感,轻微的震动就可能让引信达到临界点发生爆炸。转运前要锯断包裹着弹体的树根,震动无法避免。

  那是陈自捍多年扫雷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他不断地深呼吸,尽可能轻地拉动锯片,一根、两根、三根……树根不断被锯断移走,眼看只剩最后一根,他却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原来,最后一根树根和炮弹引信已经搅在一起,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将树根的另一端锯断,连同炮弹一起转运。气氛变得更加紧张,陈自捍呼吸加快,手心不断冒汗。

  在安全区等待的战友们备受煎熬。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消息传来,他们都明白,班长遇到了大麻烦。

  副班长何利成担心陈自捍的安危,几次申请轮换,都被陈自捍拒绝了。

  从加入大队那天开始,陈自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那一刻,陈自捍心一横,接着便锯了起来……当炮弹被成功转移销毁后,他一直紧绷的神经顿时松了下来,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落。

  扫雷排爆,是和“死神”打交道。陈自捍至今还记得,战友程俊辉牺牲后,自己的内心有多煎熬。游走在死亡边缘,产生逃避的念头,是人的本能。然而,每当想起乡亲们被地雷炸伤的惨状,陈自捍一次次抛弃了逃避的想法。

  “我是一名军人。如果我走了,老百姓就要去面对这些地雷。这和当逃兵有什么区别?”陈自捍说。

  成 长

  帮乡亲们扫清地雷,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为什么加入扫雷排爆队?每名扫雷兵都有自己的理由。

  二级上士丁先庆是为了接过哥哥的接力棒,扫清边疆雷患;从小在云南麻栗坡雷场附近长大的刘贵涛,是为了让家乡父老免受雷患之苦;来自四川都江堰的陈汉成为排雷兵,源自对一等功臣付小科的崇拜。

  一级上士刘新未加入扫雷排爆大队的初衷,和他们有些不同。刘新未曾经和“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是朝夕相处的战友。那天,站在讲台上,刘新未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入队的初衷——

  2015年,刘新未已是中士。听闻要组建扫雷部队,执行边境扫雷任务,他觉得这个特殊的任务,对自己而言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立功受奖、晋升上士的机会。

  那年年底,扫雷集训结束,扫雷部队正式开进雷场,准备作业。

  第一次到雷场附近村寨看到的场景,刘新未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不到百人的村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假肢、拐杖。”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家境优渥的刘新未来说,这种为了生活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他难以想象的。看着戴着假肢的两个乡亲为官兵带路去勘测雷场,刘新未百感交集。第一次亲眼看到地雷在百姓身上留下的伤疤,刘新未既震撼又痛心。

  这次雷场勘测,让刘新未深刻反思自己入队的初衷。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再一次触动了刘新未。

  那天,穿越一片芭蕉林时,刘新未和几名战友都感觉肚子饿得咕咕叫。看着树上半熟的芭蕉,他们没忍住摘了几根芭蕉吃下了肚。

  作业结束当天,队长龙泉在晚点名时严厉批评了他们,责令刘新未几个人把钱还给芭蕉林的主人作为补偿。

  那天夜里,刘新未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觉得很委屈:“摘几个半生不熟的芭蕉吃,是为了补充体力,更好完成扫雷任务。扫完雷,老百姓才能放心进入芭蕉林收割果实。”

  然而,让刘新未意外的是,第二天,芭蕉林主人不但把补偿款退了回来,还把熟透的芭蕉直接搬到雷场通道口,让官兵们随便吃。

  边疆老百姓的淳朴善良,让刘新未感到羞愧,也让他再次审视起自己当排雷兵的初衷。

  最让刘新未触动的,是在一个雷场守炸药的经历。

  当时,为了保证雷场作业进度,刘新未和战友提前将炸药搬运到雷场附近。那天中午,他和战友刘贵涛留下看守炸药。

  到了午饭时间,附近村寨的几位乡亲陆续赶来,盛情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刘新未和战友一再拒绝,但乡亲们硬是把他们拉到了家里。腊肠、火腿、蜂蛹……老乡们拿出家里最好的食材来招待他们。

  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刘新未的眼眶湿润了:“老百姓太善良了!我一定要帮他们扫清地雷,这样才能报答他们。”

  也是从那时开始,单纯为了立功受奖、晋级的想法,从刘新未脑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官兵们的亲身经历,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扫雷排爆大队政委赵永登说,在雷场,这些年轻官兵真正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深刻含义。

  这,就是扫雷兵们最大的成长。

  价 值

  这不仅是一道菜,也是老百姓对军人的爱

  在云南麻栗坡,“军民鱼水情”是一道菜名。这道极具地域特色的菜,用芭蕉花和猪肉罐头制作而成。

  当年,老百姓把芭蕉花作为食物送到了前线,指战员们也拿出了猪肉罐头。单独吃芭蕉花,口感并不好,有一股涩味。然而,当芭蕉花和猪肉罐头这两样普通的食物组合在一起,味道竟然好极了。

  就这样,一道名为“军民鱼水情”的特殊菜肴便问世了。后来,这道菜在当地流传开来。

  “这可不仅仅是一道特色菜,也是老百姓对我们军人的爱。”扫雷排爆大队教导员黄建军说。

  雷场附近的村民,把扫雷兵当成自己的亲人。官兵结束一天的扫雷任务返营时,卖水果的乡亲总会往军车里送水果。官兵们当然不肯要,总要掏出钱来给乡亲们。

  有一年休假回家,刘新未看到超市里火龙果的标价很吃惊。他没想到,在雷场附近,老百姓卖给他们的火龙果竟然比市价低那么多。

  原来,乡亲们知道部队有纪律,怕子弟兵们不肯收送去的水果,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些钱。

  还有一次,麻栗坡突遇山洪和泥石流,扫雷队全体出动救灾。由于山路被冲断,队里也没了大米。当天晚上,刘新未和炊事班战友黎明一起到老乡家里借粮应急。没想到,老乡直接把家里煮好的米饭全部盛了出来,让他们带回去吃。

  军民情深,以命相交。即便是一次次徘徊在生死边缘,即便是身边有战友牺牲、伤残,扫雷兵们仍不愿离开扫雷一线。

  二级上士熊鑫记得,杜富国被炸受伤后,家人曾劝自己离开扫雷队。熊鑫理解家人的担忧,他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身为家中独子,我知道扫雷危险,感到对不起父母。但是一想到当地老乡,我真心不想离开……”

  一级上士张中君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选择了隐瞒。“瞒着父母来扫雷的官兵,在我们队里起码有一半以上。”黄建军说。

  近年来,扫雷排爆大队的足迹抵达边境180多个村寨,清排雷场60多平方公里,搜排出爆炸物20多万枚,恢复边民生产生活用地52万平方米。

  那年,陈自捍休假时,特意重回麻栗坡。看着脚下曾经的雷场,如今已经长出绿色的庄稼,盖起医院,这名扫雷兵心中涌起了阵阵暖流。

  (刘 华 刘 浩 赵文环 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将率团来大陆参访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6日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将于2月8日至17日率团来访,出席有关两岸交流活动并参访。朱凤莲表示,我们欢迎夏立言副主席率团来访,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与中国国民党交往,巩固增进互信,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维护台海和...

    时间:02-06
  • 航天企业捐赠100万元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以下简称“航天三江”)获悉,2月6日,航天三江向远安县振华小学捐赠乡村教育振兴(奖教奖学)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振华小学开展具有航天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科普活动。  据介绍,振华小学以原066基地型号总设计师王振华命名,于2022年9月份正式...

    时间:02-06
  • 星云大师留下“上海足迹” 曾答梦想“希望两岸和平”

      中新网上海2月6日电(记者 范宇斌)6日清晨,台湾佛光山宣布,开山宗长星云大师5日在位于台湾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他毕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积极推动两岸...

    时间:02-06
  • 扬州民众追忆星云大师:把赞美留给家乡,将善缘播撒世界

      中新网扬州2月6日电 (记者 崔佳明)台湾佛光山6日清晨宣布,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于5日下午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在星云大师的故乡江苏扬州,各界人士追思缅怀这位从扬州走出,将善缘种子播撒世界的扬州老乡。  星云大师于1927年出生在扬州江都。在他重返扬州的一场媒体见面会上,星云大师...

    时间:02-06
  • 星云大师离世 台湾各界哀悼

      图为星云大师 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2月6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于5日离世,台湾岛内各界纷纷对星云大师的离世表示哀悼。  国民党对星云大师的离世表达诚挚的哀悼与敬意,感谢星云大师一生致力弘扬人间佛教,带给人们“三好四给”精神。国民党主...

    时间:02-06
  • 今晚,你赴约了吗?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癸卯兔年元宵节,你如何度过?今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如约而至送上温情满满的文化大餐邀你共赏万家灯火!图片春晚微电影主角金长勇登上元宵晚会舞台还记得感动亿万观众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吗?主角金长勇大叔 详情>>>登上元宵晚会舞台与一众演员共同...

    时间:02-06
  •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将率团访问大陆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将于2月8日至17日率团来访,出席有关两岸交流活动并参访。  朱凤莲表示,我们欢迎夏立言副主席率团来访,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与中国国民党交往,巩固增进互信,深化各领域交流合...

    时间:02-06
  • 中国内地出境团队游重启 首批游客广州出发

      中新社广州2月6日电 题:中国内地出境团队游重启 首批游客广州出发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近50名游客2月6日0时15分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乘坐阿联酋航空航班,起飞前往阿联酋、埃及等国家。  导游吴国亮5日20时30分就已在该机场T2航站楼48号门等待游客。“准备好了!”作为首批出境游团队的领队之...

    时间:02-06
  •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丨何以中国

      上下五千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能否找到“中国”最早的出处?  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安阳殷墟遗址,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不但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还给出了“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时间:02-06
  • 【每日一习话】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习近平: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这段话出自2023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

    时间:02-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