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莫毅明: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借助国际交流飞速提升?

2023-01-30 19:5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1月30日电 题: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师夷长技飞速提升?

  ——专访香港数学家莫毅明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1980年,莫毅明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遇到了首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一边汲取新知识用于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一边将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介绍回国。莫毅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推动国家数学发展的动力和梦想。

  不久前,莫毅明获得2022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溯自己的数学梦,也梳理中国数学如何从改革开放前的落后状态,师夷长技,奋起直追,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可否谈谈您是如何踏上“数学之旅”?这一过程中,是否有对您影响深远的人?

  莫毅明:我父亲对数学感兴趣,我很小的时候就希望做一些对中国有贡献、对中华文化以及文明有贡献的事情。我小时候资源很少,都是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看,或者看高我一级的姐姐的课本。那时候数学刚经历改革,从旧数学过渡到新数学,我恰好是在这个关口,我姐姐那一年还是念旧数学,我就开始念新数学,她的旧数学教材我就拿来念,是比较以解题为中心的,比如平面几何,我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着迷。我既学了非常有内容、比较古典的数学,也受到新数学几何集合论与数理学逻辑的影响。

  我中学的那位老师水准应该是教大学的,他编写的教材用新数学的语言把旧数学的内容放进去,还把一些新数学里的基础数学内涵较早地讲给我们听,比如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我离开香港的时候数学根底已经比较扎实了,范围比较宽,也比较深,所以到大学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学习研究院的课程研究了。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数学家,为何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也如此重要?

  莫毅明:在很多大学,学数学可以拿文学硕士,也可以拿理学硕士。其实,做数学需要有很多灵感和创造力。因此,有人把数学看成是在文科和理科的中间。

  很多数学家都有别的能力,比如同时也是音乐家、画家等,而我就对文学很感兴趣。一个人如果对世界了解得比较宽,自然灵感来源就多了一些。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理解数学之美?跟别的学科相比,它更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莫毅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这是华罗庚的名言。数学的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美,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叙述一个真理,特殊的例子可以一个一个情况去解决,看通以后可以几句话就把很多的努力总结起来。它的美就在于简洁,而且要贯通。

  在数学的世界里面,要解的问题总比能解答的人要多。所以,只要有人类,数学这个学科就会存在。这个追求过程无穷无尽,这也是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银河星空。吴德军 摄

  中新社记者:从宏观角度来看,您认为数学研究需要怎样的环境?香港和国家整体的数学水准,跟世界最高水准相比如何?

  莫毅明:数学要发展,要有很多有动力和梦想的人。1980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那段时间遇到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他们非常有动力地去学新的东西,一方面是自己做研究,另一方面是把这些新的内容介绍回国,我也一早就参与了这个行动。当我在斯坦福大学写完博士论文后,第一个学术项目就是到中国科学院做了一个月的演讲,从学生的角度把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介绍给他们,也是在那个场合,我开始认识一些后来的合作伙伴。

  今天跟1980年比较,中国在数学领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在某些数学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准,人才也是辈出。我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要让中国的数学水准提升得更快,研究的环境、交流的环境是重要的,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比如数学研究所举办研讨会或者数学会议,我们应该寻找更多机会跟国际上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分享彼此的研究灵感、成果,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新路径,我个人也得益于有这种机会。

2022年7月,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在南京举行,莫毅明通过视频发言。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您在香港和海外都拥有读书、执教的经验,您认为中西方在数学研究和相关人才培育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莫毅明:可以从大学学习中看出一些区别,中国可能比较重视每个领域的基础课程,这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国外的考核方式灵活一点,我也吸收了这些经验并尝试在香港大学的教学设计中实践出来。举个例子,研究生水准的课程,除了让他们去做一些习题,我还会利用口试形式。

  在做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能力提出问题,也能够对别人提的问题作出比较迅速的反应。做研究往往是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所以需要在别人的知识的基础上构思一些新的想法去做新的题目。说一百句别人知道的话,比不上说一句别人没有说过的话。现在中国教育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个人试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方向或者解决问题。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着重解题,解题是很重要的,但要创造新的方向是要综合各个方面或者有崭新的想法。这种能力应该是通过别的途径获得的,跟有经验的合作者交流是很重要的,我非常鼓励国际上的合作。

  中新社记者:您于2022年10月当选香港科学院副院长,也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您对未来加强香港和内地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有何想法?

  莫毅明:香港科学院涉及到很多别的学科,香港在哪一方面可以更表现自己,让全世界知道香港在自然科学方面是站在世界的很高的水准,这些都是需要照顾的地方。让香港科学院受到世界重视,这一点很重要,不纯粹是数学学科范畴的问题。

  至于学科的建设,比较自由的交流形式是最好的,前几年当然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交流有些困难,尽管可以通过网上形式,不过有很大的区别。数学非正式交流很重要,要是有一个访问学者,你跟他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如果他有机会哪怕一两个礼拜跟你讨论,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往往远比开一个会好。

  现在我可能更重视年轻人的培养,数学传承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团体不是很大,学问在不断创造的同时也会流失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办法传承的话(数学研究)可能就会停下来,别的团队会在这方面开展工作中国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这种传承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未来数学研究在发展新的方向的同时,要保证一些已经在国际上有高水准的项目能够不断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莫毅明,香港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致力于多复变函数论、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研究,于去年荣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通晓多国语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试飞成功

      “飞过来了!看,这个飞机太漂亮了!”  日前,在陕西靖边通用机场(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一架外形新颖的飞机从跑道上起飞,自由地飞行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研制的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的缩比试验机试飞的场景。作为系列关键设计技术飞行验证的摸底试飞...

    时间:01-31
  • 黑龙江将“冷资源”催生为“热经济”

      【春天里,我们这样干②】  “原以为这么冷的天,不会有很多人,没想到我们住的民宿天天客满。”清晨,漠河市北极村内,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女士一边说,一边提来壶热水。“给我拍好照!”随着王女士兴奋的话语,泼洒而出的热水,极寒下瞬间化为白色冰雾,在空中弥散,漠河熹微的晨光中显现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听到热...

    时间:01-31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绿色焦点)

      时下,我国北方不少地区仍处于银装素裹之中。这洁白无瑕的冰雪,是宝贵而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发展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冰雪运动,发展冰雪旅游,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近年来,各地区各...

    时间:01-31
  • 多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保供稳价 用好大数据 丰富“菜篮子”(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春节期间,多地加强重要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保供应、畅流通、稳价格等环节上持续发力,满足群众生活所需。  全自动流水线参与物流配送、保供平台24小时运行、数据系统实时监测物价水平……一系列举措,稳住了“菜篮子”,充实了“米袋子”,丰富了“果盘子”,让群众生...

    时间:01-31
  • 公安部支教团队带动贵州450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

      公安部支教团队带动贵州450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 点燃山村孩子的足球梦  龙溪石砚小学,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乌蒙山区,是普安县结合乡村教育提质增效、整合校点布局和解决易地搬迁子女就学而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去年底的一天,在学校内的足球场,十几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

    时间:01-31
  • 焦点访谈丨红红火火舞新春

      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日月开新元,万象起新篇。不论是岭南的醒狮,黑龙江的秧歌,还是黄河之畔的旱船、黄土塬上的社火,新春佳节,大江南北的人们都在各自的传统习俗中抖擞精神、喜庆新年。锣鼓阵阵,催人奋进,呐喊声声,笃行不怠。这些传统习俗里藏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

    时间:01-31
  • 推进“绿满辽宁”工程项目 辽宁完成生态修复超13万亩

      本报沈阳1月30日电 (记者辛阳)日前,辽宁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40个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省级年度验收,总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35万亩。修复后,水源涵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较好成效,局部水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了较大提高。  2022年,辽...

    时间:01-31
  • 构建打仗型国防动员新格局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作为支撑打赢的强大后盾,始终为战而存、为战而备。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既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能力需求,也是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关键。  认清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时代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风...

    时间:01-31
  • 【开好局 起好步】真抓实干 广东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年伊始,广东以实干为要,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各地纷纷拿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规划和行动方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抓重要投资项目,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开年,广东各地瞄准夯实支柱产业、攻坚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29日,深圳今...

    时间:01-31
  • 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春节假期7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揽收快递包裹约4.1亿件,亿万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喜庆、安定祥和的春节。升腾的烟火气、熟悉的年味儿,在神州大地氤氲开来,汇聚成幸福生活的壮阔暖流,铺展开崭新一年的美好前景。  在202...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