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一个春节,读懂中国经济的世界意义

2023-01-29 15:36:46

来源:央视网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国春节,让一些看法变了。

  春节前,中国防疫转段,让一些外媒对中国经济复苏产生质疑,《纽约时报》称中国面临“崎岖痛苦”的经济复苏之路。

  春节期间,中国经济的火热景象,让来自世界的欢迎和期待极速升温。

  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甩远了外媒的臆测?

  快速升温的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意义,可以透过三重视角,回头看看。

  这个春节,中国经济复苏的惊人之快让世界为之一振。快在哪里?可以看几个数据:

  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是疫情发生以来最高;

  多平台国内外旅游订单都达到三年来新高,菲律宾等多国旅游部长甚至在机场欢迎中国游客;

  一个春晚,全球触达观众162.16亿人次,创下春晚四十年来的收看纪录。

  中国人升腾的热情,成就了世界的信心,转化到各个国际机构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就是一个词——增长。

  联合国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并且还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事实上,被带动的不只是周边区域。前几天,谭主和一位巴西记者莱昂纳多·索布雷拉聊了聊,他就表示,和中国合作,巴西才能再次成为全球市场的参与者——受制于技术等因素,他认为巴西过去的参与程度不高。

  “增长”,是岁末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转化和延续。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会继续上涨,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达到4.8%。只不过中国增长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1.9%,是全球数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对于这种“不同频”,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告诉谭主:

  中国经济与西方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不太同步。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恢复期。经济周期的错位减少了全球经济的负面共振。目前全球经济在往下走,需要刺激经济。此时中国需求旺盛,利好于世界经济

  “增长”,两个字,也是过去三年中国经济总账的一个映射。

  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美国的1.6%、欧元区的0.7%,以及日本的-0.3%,也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1.8%。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给谭主提到了一个词,逆周期。这背后,除了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的向上增长空间,他还提到了一个原因:

  在应对危机上,中国逆周期调节的制度优势非常明显,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这种调节能力,让世界在危机时刻,就更加瞩目中国方案。疫情面前,尤为凸显。

  一个细节,可以管窥。大家应该都还记得,疫情发生的第一年,在世界经济严重萎缩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唯一希望所在。

  与这个“唯一”同样值得回味的,是同一年的7月,中国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跨周期。

  王昌林介绍,相比于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基本盘的逆周期调节,“跨周期”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全球逆流之时,中国考虑的是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20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会发现几个更珍贵的细分指标:

  2020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2020年1至11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

  这种创新增长也蕴含在2021年中国经济8.1%的增速、2022年3%的增速当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背后,始终可以发现一条创新为第一驱动的主线。

  中国经济,就是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静与动之间,推动着创新的迭代和循环。

  王昌林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也有其周期性,约10年一波创新浪潮,在这波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数字浪潮中,中国一面推进新基建等基础设施,一面鼓励新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共同促进了这一波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数字经济发展

  面对这次疫情,中国数字经济再次蓄势,过去几年,数字经济产业园数量直线攀升,多个地方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0%。

  中国有句话,叫或跃在渊,说的是根据形势变化,要及时调整进退。

  不管外界怎么看,中国经济自有其独特之道。

  这个春节,消费领域创造了诸多巅峰,那支撑中国消费快速复苏的是什么?

  过去三年中国世界的链接,也是一重观察视角。

  只要拿出中国过去三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很多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先从年度看大趋势,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为:1.9%、21.4%、7.7%,三年平均增速为10.3%。

  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于世界的独特意义在哪里?可以看一个数据: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全球80%的国际货物贸易都是通过海运运输。

  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对比来看,过去三年,全球供应链最大的堵点之一,就是全球二十多个主要港口的“大堵船”,导致空箱回收时间大幅增长,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成本。

  美国首当其冲。究其根本,是由于疫情一轮轮高峰迭起,导致港口工人和货车司机不断因感染而短缺。

  再往深层去看,美国在失业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供给的紧张,暴露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疫情感染风险和美国政府撒钱式的刺激下,美国人参与劳动的意愿出现了下滑。

  所以,过去几年,无论美国还是全球航运公司的头等大事,都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船回到中国的港口。

  因为在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中国出口的增势强劲。出口最能反映供应链的韧性,而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恰恰就在于人的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从疫情暴发以来始终坚持的“生命至上”,是在最大限度保护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当中最重要的有生力量,更是在最大程度保障世界的需求。

  与人息息相关、也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是市场主体。早在三年前疫情初期,2020年3月,“统筹”二字就出现在了中央的会议当中,复工复产紧随其后,紧锣密鼓推进。

  而一个月之后,“六保”政策也首次提出。其中,就有“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产业链的“青山”,是供应链的“未来”。谭主拿到的最新数据是,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8年的1.1亿户快速增长到2022年底的1.69亿户。

  这些数据,正是供应链的韧性所在,也是中国经济链接世界的底层架构。持续关注制造业发展的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告诉谭主:

  中国供应链稳定的世界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20-2021年在新冠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性比较强的时候,主要是为全球提供了防疫物资的保障;2022年之后则主要提供了民生物资的保障

  当然,也要看到,放在更长的时间曲线来看,外部需求的减弱也让中国的出口进入了一个峰值平台期。恰恰是在峰值平台期,蕴含着调整结构的机遇。

  2022年,有一类产品,出口增速格外出挑,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0%。与之对应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跟踪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认为,成倍的增长,说明不止一家企业,而是很多家有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出现,这就意味着产业链相对完备,韧性也会提高。

  中国经济,正在更行稳致远,带动世界

  随着春节消费复苏加快,也有一种担忧,需求提高,会不会加剧通胀?要知道这几年,世界经济并不稳定。中国带给世界的稳定性何在?

  大宗商品价格,是观察的视角之一。世界银行以2020年1月为基准线,绘制了过去三年间能源、农业、金属三大类大宗商品的月度价格变化图。

  可以看到,过去三年大宗商品价格有过多次波动,其中,三条线同时处于相对高点的时间,是2022年的3月。当时,国际社会发生了两件事:

  在某些国家“煽风点火”下,俄乌冲突升级;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都会导致同一个结果——资金出于避险情绪,涌入大宗商品市场,从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美联储加息,是为了遏制“大放水”引发的通胀:

  疫情暴发后,美国连续七轮推出财政纾困救助法案,金额累计达6.7万亿美元,这使得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9年的4.6%跃升至2020年的15.2%,涨了2倍多。

  当初,美国这么做,其他西方主要经济体,也只能跟着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企的通胀。过去三年,在货币超发推动下,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均分别达到4.6%、3.7%,2022年更是分别达到8%、8.4%,创多年来新高。

  不断攀升的物价挤压着美西方国家民众的钱包,多国民众苦不堪言。

  美西方国家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其目的也很简单——刺激经济增长。

  2022年年底,美国总统曾在社交媒体称,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中国,这是自1976年以来从未发生的情况。言语之间,不无得意。结果是,中国2022年GDP增速是3%,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2022年GDP增速也只达到了2.1%。

  这就是美西方国家算账的逻辑:

  疫情背景下,主动选择大规模经济刺激,在付出高通胀给民众带来痛苦的代价的同时,换取经济数据的增长。

  但要知道,这种建立在泡沫之上的增长,只是“虚假的繁荣”。

  相比于这些国家,疫情背景下,面临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美国加息带来的风险,中国经济,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2022年,中国的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至10%(1至11月份)的涨幅。

  2%,还是受国际局势影响的结果,如果放在三年的维度去看,过去三年,中国的CPI涨幅平均为1.8%。

  三年间,无论疫情形势如何,有一个词一直被提起——保供稳价。

  说到这个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最先提及的,是粮食。民以食为天,保障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尤其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

  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0.6%,听起来不大,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而且还是土地这种战略性的生产资料,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保供稳价,也体现在工业品领域。

  工业品是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的第一步,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最直接的量化数据。2022年全年,中国PPI比上年上涨4.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涨幅最小。

  

  两个最低,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张斌谈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在疫情期间达到了15%。如果中国的物价稳定,对全球的工业品、制成品、贸易品价格都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甚至压低的作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利好周边国家,利好于我们上百个主要贸易伙伴。

  三年间,中国一直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并没有片面、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值,在国内,着眼于供需、民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解决问题,于国际,是雪中送炭。

  相比于虚假的繁荣,一个稳定发展中国,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一个活力春节,唤醒了我们对过去三年的再认识。中国,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当世界多国面对疫情早早缴械,中国始终坚持严格防控,等待最合适时机调整防疫政策。

  当全球死亡人数直线攀升,我们最大程度保护了健康。

  当发达经济体陷入刺激与衰退的魔咒,我们保持温和通胀,三年经济平均增速远高于世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经济的影响。

  风回云断雨初晴。

  新一年,我们从容坚定继续向前。(玉渊谭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新春见闻)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中新社厦门1月29日电 题: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希望两岸往来可以像以前那样方便,让我们的回家之路可以更顺畅一点。”29日,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出发大厅里,春节前搭乘厦(门)金...

    时间:01-30
  • 教育部:竞赛结果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

    来源:教育部网站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比如,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消息。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教育部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

    时间:01-30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  本报记者 崔 琦 王骁波  “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因时因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

    时间:01-30
  • 严查“硕鼠”“蛀虫”,十起典型案例公布!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发改、财政、国资、市场监管、粮食等部门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纠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推动完善了一批监管制度。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具体如下:中储粮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干预和插手粮食业...

    时间:01-30
  • 邀你共赏夜色里的战舰

    原标题:一组美图,邀你共赏夜色里的战舰今夜月色浓,战舰独映光辉。海浪摇动、海风轻吹,夜色里的战舰静静地展示它的美。戳图,感受温柔的舰艇之美。(图/马玥吴松波张虎志张枭温子东杨景聪茆琳编/徐中慧)...

    时间:01-30
  • 节后开工忙!铆足干劲 新年开局“兔”飞猛进

    今天是1月29日,癸卯兔年正月初八,也是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二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政府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车间到田间,人们铆足干劲,投入“兔”飞猛进的新年开局中。新年新开工,建设工地施工场景热火朝天;新年新开航,江河湖海水路运输一派繁忙;新年新开单,外贸企业抢抓出口订单,劳动力市场也迎来招工忙。今天的特别关注,我们...

    时间:01-30
  • 这个画面少见且可爱!四只雪豹在青海都兰同框出现

    近日,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沟里乡附近,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了四只雪豹同框出现的珍贵画面。雪豹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雪山之王”,是评估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近些年,随着当地生态保护成效不断显著,栖息在这里的雪豹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总台记者王小龙)...

    时间:01-30
  • 持续释放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强烈信号

      作者: 石哲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涉案金额大、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这些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持续释放了深...

    时间:01-30
  • “小三通”复航后便利往来 台胞要求尽快全面恢复两岸正常交流

      新华社厦门1月29日电(记者石龙洪 许雪毅)1月7日部分复航以来,中断近3年的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平稳有序运行。记者从福建省台港澳办获悉,截至29日,厦门到金门航线46航次运载3000余人次,福州到马祖航线10航次运载230余人次。  “我度过了一个幸福满满的春节。”在厦门工作的金门乡亲卢莉莉通过“...

    时间:01-30
  • 新冠病毒传不动了?专家称目前这些人受影响最大

      中新网北京1月30日电(韦香惠)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认为,该情况并非病毒本身发生变化,而是与先前大规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关,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现高峰,但情况不会像去年年底一样严重。全国报...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