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专家解读: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2023-01-17 23:5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专家解读: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作者 李纯 李京泽 马帅莎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022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关领域多位专家当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相关问题需要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包括更有效实施生育支持政策等措施。

  人口增长遵循何种规律?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监测预警课题组经过多情景人口预测分析,‘十四五’期间出生人口数据还会出现波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颖认为,人口负增长不能简单以好坏来形容,对于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负增长,需要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的一个规律,目前一些国家已经进入负增长。人口变化由出生、死亡、迁移三个因素构成,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同,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压力也存在差异。

  其实,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低于更替水平2.1,近年来出生人口数量也呈连续下降趋势。

  姜全保表示,对于中国来说,人口死亡有其客观规律、波动很小,在不考虑国际迁移的情况下,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出生数量减少,伴随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上升引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出生少了,死亡多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茅倬彦也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现生育率和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总量正在转向负增长、少子老龄化不断加重的局面。“人口负增长下的少子高龄化”正在取代“过高生育率下的过快人口增长”,成为中国人口发展面对的首要矛盾。

  如何看待人口负增长?

  “人口作为基础因素,出现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很多外部条件,也是一个长期非线性的过程,简单推演可能有失偏颇。”张许颖说。

  有关专家指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张许颖认为,中国的人口禀赋优势依然明显,年度新增劳动力在2035年之前仍然是增加的。同时,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提升,劳动力相对年轻,城镇化高速发展,人口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聚集会形成新的增长极。

  “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并不等于人口会立刻停止增长,这是由于过去高生育率积累的人口正增长惯性还在起作用。”茅倬彦说。

  这位专家指出,人口事件是长周期事件,但人口变动遵循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可以预见其后果。人口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当前人口出生和死亡水平既会影响当前人口增长或减少,也会影响未来的年龄结构与人口增长。

  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客观的现象和发展趋势,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杨凡说。

  姜全保介绍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部分国家面对人口负增长都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比如鼓励生育、吸纳国际移民、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供给,推动发展“银发经济”……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中,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增加全社会的投入,重视家庭发展,促进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努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也是各位受访专家均强调的重要内容。提振生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

  杨凡提到,提升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力,让生育率和人口规模的变动尽可能平缓。张许颖也指出,提高生育率涉及人口治理体系的完善,包括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各方多元参与,以多元改革适应长期挑战。

  姜全保认为,还需要更多的优惠措施以鼓励生育。茅倬彦也表示,要及早进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战略布局,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更有效实施各类生育支持政策,为育龄家庭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供更多扶持。(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三米高跷“踩”出浓浓年味

      春节渐近,各式各样的民俗表演成了老百姓节前娱乐放松的好选择。这其中,高跷是各地群众都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但在青海湟中,有一种高跷却因其三米以上的独特高度,在众多表演中格外引人注目。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社火队的队员们扮成中国传统故事里的人物,脚踩三米多高的高跷,唱起民间小调...

    时间:01-18
  • 2022年社保“降缓返补”释放政策红利约4900亿元

      权威快报丨2022年社保“降缓返补”释放政策红利约4900亿元202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多地加力落实各项社保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

    时间:01-18
  • 2022年完成业务量1105.8亿件 快递服务覆盖全国95%建制村

      1月17日,在2023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2022年快递业“成绩单”正式发布:  2022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业务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业务收入完成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行业最高日处理能力超7亿件,年人均快件量近80件。  快递进村成绩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

    时间:01-18
  • 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确保安全祥和欢度春节

      【央广时评】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确保安全祥和欢度春节  岁末年初,许多行业都在抢时间、赶进度、抓生产。我们在一派忙碌中感受到社会经济的活力,一些地方近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亦令人痛心。这提醒我们要始终盯紧安全生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坚决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祥和欢度春节。  春节临...

    时间:01-18
  • 人民网评:“五个一百”,聚点滴星光共赴新征程

      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启动以来,持续刷新的点击量、参与度、传播量等数据,显示着这项活动服务大局的舆论引导力、戳中网友关注的强大吸引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五个一百”正是中央网信办深入贯彻落...

    时间:01-18
  • 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提振信心 加大供给 创新场景   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家门口的热电厂变成了大商场!”1月15日,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卢盛广、郭爽夫妇来到最近开业的金茂汇商场,老厂房的工业元素、新地标的前卫时尚让他们印象很深。  新年前夕,由天津市原第一热电厂旧址改建而成的天津金茂汇商场正式开门迎客...

    时间:01-18
  • 第十四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开幕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大爱无国界——温暖成长路”国际义卖活动开幕式17日在北京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特邀嘉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王毅夫人钱韦女士,12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部分爱心企业代表等出席。  秦刚代表外交部向长期以来始终支持、参与和...

    时间:01-18
  • 最高法、最高检就《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就《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

    时间:01-18
  • 广东省肇庆市委原书记范中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广东省委批准,广东省纪委监委对肇庆市委原书记范中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范中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与他人串供,转移、隐匿证据,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送...

    时间:01-18
  • 保健康防重症 确保农村群众就医用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随着春节临近,各地返乡人员增多,多地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服务、“关口前移”,确保农村地区疫情有序平稳控制,满足农村居民就医用药需求。  围绕农村群众医疗救治需求,陕西延安市打造了“干部摸排、医护上门、分级诊疗”的区域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甘泉...

    时间:0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