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更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2023-01-17 03:00:06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专家解读《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亮点

  ◎本报记者 刘 垠

  “文件对推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可谓恰逢其时、直击要害,将更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释放创新主体发展潜力,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能力。”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范云涛所说的文件,是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围绕科技激励制定全国性政策文件,可以说是我国科技政策体系的创新和突破。”1月15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会使我国创新软环境的关键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好的科技激励机制,也会全方位、系统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力,从而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提供内生动力。”

  激励约束并重 形成政策合力解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要求,建立与基础研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给予优厚待遇和荣誉激励等。

  “这从立法层面明确必须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并指出了薄弱环节、重要群体、激励对象和激励方式。”作为长期关注科技激励机制的专家,范云涛认为,文件强调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将激励重点聚焦在勇担使命、潜心研究的人员和团队上,聚焦在创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与营造尊重科学规律鼓励创新的生态上,这是文件最大的创新点”。

  刘萱进一步剖析说,《意见》达成了科技激励机制内在的平衡,即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平衡,以及激励和约束的平衡。激励是有底线、有导向的激励,是建立在约束学术不端和科研伦理之上的正面激励,是强调勇担国家使命、作出积极贡献的激励,激励和约束的平衡才能使科技创新生态健康有序、不断涌现原创成果,这也是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

  “文件导向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明了、形式简洁,围绕使命、任务、人员、保障与生态等提出16条具体举措。”范云涛坦言,《意见》将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等形成政策合力,推动解决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国家使命导向激励不足、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缺乏长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存在短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

  减负松绑 保证科研人员工作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为科技人员“减负”,保障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

  来自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的数据显示,“科研人员反映科研工作时间相对不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前期调研过程中,科研人员提出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以及接待性会议较多,占用大量科研时间。”范云涛说,针对科研时间保障不足问题,《意见》要求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有企业等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规章和完善内部评价等管理机制,解决科研人员兼职多、会议多等问题,保证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时间不少于4/5用于科研。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把时间还给科研人员通过什么路径实现?在刘萱看来,需要科研机构、高校和科技企业等责任主体的政策、机制保障设计。同时,减少非必要的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精简优化各项科研评审评价流程和材料复杂度等,尽可能保障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科研工作

  “要持续推动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行动,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范云涛表示,科研人员也要自觉减少参加非学术性、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科技部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不定期检查和抽查。

  政策落地 尚需各方联动发力

  《意见》从任务、人员、机制到生态等主要举措形成了科技激励机制的全链条,良好的顶层设计又如何落好地?

  “《意见》将科技激励机制视作系统工程,不仅进行顶层设计,还从制度、导向、保障、环境等角度规划了重点要求和举措,每个环节都给出了实际落地的切入点和关键步骤。”刘萱认为,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是个长变量,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形成良性循环,需要上下联动和多方配合,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反馈和优化。

  为此,《意见》特别提到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试点,意在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刘萱还提到,要切实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文件基础上形成办法和细则,让科技激励机制有基本规则可循,也有具体依据可监督。

  对此,范云涛持相同观点,科技激励政策扎实落地,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方式协同联动,“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积极推动政策落地。”他建议,科技部等部门深入基层调研政策落实情况,及时了解落实进展与难点,并开展监测评估和跟踪研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2022年GDP比上年增长3.0%

    今天(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

    时间:01-17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也门人道和发展投入

      新华社联合国1月16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6日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也门的人道和发展投入,共同帮助也门改善人道形势。他同时呼吁也门各方提供必要人道准入,切实保护人道工作者安全。  戴兵在安理会也门问题公开会上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休战状态给也门人民带来和平的希望和...

    时间:01-17
  • 国家移民管理局:目前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50.1万人次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在会上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于1月8日正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水陆口岸客运通关、恢复受理中外人员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目前,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50.1万...

    时间:01-17
  • 国家移民管理局:2022年共查办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案件3.23万起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移民管理主要数据和工作情况。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在会上介绍,2022年全年共查办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案件3.23万起,抓获、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1.78万人,其中在逃境外“蛇头”及骨干158人,打掉犯罪团伙1544个,采取刑事强...

    时间:01-17
  • 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

      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人民论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谋求共识,在更大范围凝聚共识,才能引导社会各方面同舟共济、携手前行,以“想在一起”的共识,激发“干在一起”的动力,把“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凝聚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国家需要价值导...

    时间:01-17
  • 春节期间健康防护五问五答

      制图:贾稀荃...

    时间:01-17
  • 特要有“品”

      新华时评·做好“土特产”文章丨特要有“品”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特要有“品”  新华社记者潘洁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时间:01-17
  • 全力做好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和健康保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介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介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正在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动态服务和“关口前...

    时间:01-17
  • 跨境交流回归常态 通关顺的背后是防控政策的优化

      热评|跨境交流回归常态 通关顺的背后是防控政策的优化  我国正式施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一周有余,多国热情欢迎中国游客,我国各大入境口岸也呈现久违的热闹场景。在经过了三年抗疫后的2023年春节前夕,这样的场景,格外抚慰人心。  新规实施一周以来,“顺”是许多通关旅客的共同感受,这源...

    时间:01-17
  •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被“双开”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湖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湖南省委批准,湖南省纪委监委对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朱用文无视党纪国法,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与他人串供,销毁...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