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述评:破解时代之问 引领发展之路——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和致辞深刻启迪世界

2023-01-16 23:16: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述评:破解时代之问 引领发展之路——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和致辞深刻启迪世界

  新华社记者 乔继红 宿亮 张远

  一样的达沃斯风雪,不一样的世界风云。

  时隔三年,各国嘉宾再次来到冬季的瑞士小镇达沃斯,参加于当地时间16日开始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历经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升级等重大事件,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自2017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三次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和致辞,从历史和哲学高度,阐释中国经济全球化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作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深邃的思想穿越时空,愈发闪耀出真理的光芒,在大变局、大变革中愈发凸显引领的力量,在全球激发久久回响。

  引领共同发展的方向

  2023年刚开年,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正“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放眼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脆弱、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治理缺失、南北差异拉大、气变危害加剧、粮食和能源危机叠加、大国金融政策负面外溢显现……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贫困、分裂、动荡有增无减。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两股力量激烈交锋,“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亟需答案。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深刻分析“世界到底怎么了”,深入阐释“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针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作出明确判断:“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一次次攸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当口,总有洞察时代之变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智慧、注入力量。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习近平主席态度鲜明:“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面对世界上“脱钩”“断链”的杂音,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思维,打造“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小圈子”的行径,习近平主席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

  ——面对如何建设疫后世界、如何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明确有力的话语,穿透迷雾与暗流,坚定信心与勇气,为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包容和平衡的增长注入强大思想力量。

  “中国是一个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规划的大国,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的大国领导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如此评价。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发出呼吁,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今年达沃斯论坛年会以“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为主题。对习近平主席的主张,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深表认同。他说,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出路是全球性解决方案。“中国坚定推动自由贸易,为团结各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汇聚开放融通的力量

  新年伊始,菲律宾、土库曼斯坦两国元首接连访华,习近平主席和多位外国领导人通电话、视频会晤、互致电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局,人们见证中国发展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人类命运与共,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顶住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

  下大力气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从达沃斯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再到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中国多次发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音。

  2022年11月,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不仅为全球发展把脉开方,更坚持起而行之,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世界开放融通贡献力量。

  无论是服贸会、广交会,还是消博会、进博会,场场人气满满、佳绩连连,中国主动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普遍共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陆海新通道加快推进,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惠及各国民众。过去一年,又有5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雅万高铁试运行圆满成功;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900万人次;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通车已超100万辆;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发送货物标箱数量持续增长……“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正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宽广。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说,中国为全球经济振兴作出重要贡献。南非资产管理机构高效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鲁特说,中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对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很大促进作用。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开放自信的中国始终以自身新发展世界提供新机遇,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开创命运与共的未来

  2022年11月初,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先后表决通过“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切实措施”“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从国际安全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三项决议,其中均写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联大决议连续六年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当前,百年变局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纵深演化,动荡变革的特征更加突出。世界范围内,两种场景同时上演:一边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加速“出产”亿万富豪,资源和财富继续向少数人集中;另一边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下降,数亿人遭遇饥饿、贫困等生存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叹:人类正日益分裂。

  人类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成为很多国家正在探索的命题。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把握历史规律,展现信心勇气,为世界共迎挑战指明方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路径日益清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各国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实践,为破解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古特雷斯说,这一倡议正当其时,联合国予以明确支持并愿与中国就此开展合作,同各国一道推进落实。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发展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地缘冲突加剧的严峻现实,习近平主席2022年4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出中国方案。半年多时间里,已有70多个国家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说,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协同合作的发展方式,这超越了通过强权竞争与军备竞赛来实现自身安全最大化的零和思维。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起日益广泛的国际共识,形成世界各国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这个时代,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我们,我们对世界的影响也将超越国界。”2023年新年钟声敲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说,“此时,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是同处一个星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思考疫后时代走向的著作中这样写道。

  “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一次次深刻阐述,一次次真诚呼吁,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发出的声音穿越时空,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新时代中国将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大地,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参与记者:陈俊侠、王亚光、谢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也门人道和发展投入

      新华社联合国1月16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6日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也门的人道和发展投入,共同帮助也门改善人道形势。他同时呼吁也门各方提供必要人道准入,切实保护人道工作者安全。  戴兵在安理会也门问题公开会上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休战状态给也门人民带来和平的希望和...

    时间:01-17
  • 国家移民管理局:目前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50.1万人次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在会上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于1月8日正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水陆口岸客运通关、恢复受理中外人员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目前,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50.1万...

    时间:01-17
  • 国家移民管理局:2022年共查办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案件3.23万起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移民管理主要数据和工作情况。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在会上介绍,2022年全年共查办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案件3.23万起,抓获、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1.78万人,其中在逃境外“蛇头”及骨干158人,打掉犯罪团伙1544个,采取刑事强...

    时间:01-17
  • 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

      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人民论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谋求共识,在更大范围凝聚共识,才能引导社会各方面同舟共济、携手前行,以“想在一起”的共识,激发“干在一起”的动力,把“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凝聚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国家需要价值导...

    时间:01-17
  • 春节期间健康防护五问五答

      制图:贾稀荃...

    时间:01-17
  • 特要有“品”

      新华时评·做好“土特产”文章丨特要有“品”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特要有“品”  新华社记者潘洁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时间:01-17
  • 全力做好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和健康保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介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介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正在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动态服务和“关口前...

    时间:01-17
  • 跨境交流回归常态 通关顺的背后是防控政策的优化

      热评|跨境交流回归常态 通关顺的背后是防控政策的优化  我国正式施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一周有余,多国热情欢迎中国游客,我国各大入境口岸也呈现久违的热闹场景。在经过了三年抗疫后的2023年春节前夕,这样的场景,格外抚慰人心。  新规实施一周以来,“顺”是许多通关旅客的共同感受,这源...

    时间:01-17
  •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被“双开”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湖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湖南省委批准,湖南省纪委监委对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用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朱用文无视党纪国法,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与他人串供,销毁...

    时间:01-17
  • 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这样破解时代之问

      一样的达沃斯风雪,不一样的世界风云。  时隔三年,各国嘉宾再次来到冬季的瑞士小镇达沃斯,参加于当地时间16日开始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历经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升级等重大事件,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全球经济脆弱、地缘政治紧张、...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